建地面通信基站耗資大信號覆蓋面有限,為何不用通信衛信代替地面基站?

普慈賢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地面通信基站耗資大信號覆蓋面有線,但是不使用衛星通信替代地面基站,這裡邊的原因很多,包括技術原因、資金原因、容量原因、覆蓋原因。

我們現在比較常見的移動通信系統,本身就都是陸地移動通信系統。

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手機,一類是衛星手機,這兩種手機之間,差距是比較大的。就終端來說,普通的手機比較常見的是智能電話,功能比較多,而衛星電話由於對通信性能要求過高,更多的是考慮信號的接收和發射,和智能電話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之所以一直衛星電話沒有成為主流,主要是由於成本過高的原因。

衛星通信的成本,最大的部分還是在衛星的成本,以及發射成本。

衛星的價格還是比較昂貴的,衛星發射的成本也要比建基站的成本要高,這些也制約了衛星通信的發展。

成本高,價格就貴,價格貴,使用的人就少,使用的人少又導致成本無法被平攤,反過來使得價格無法下降,這是一個死循環。

衛星通信,無法成為普通人的基礎通信,是由於衛星通信的容量有限。

我們現在的基站,覆蓋距離城市200-300米,郊區1.5公里左右,農村3-5公里,每個基站分攤了整個系統需要的容量,這樣的話才可以滿足用戶的使用。按照今天中國的電話用戶數量,高達10幾億。而全球現在移動通信系統的用戶,更是幾十億的數量。而這些,是衛星覆蓋無法滿足的。

即使是哪個所謂的星鏈計劃,號稱是要發射12000顆衛星,容量也是不夠的,12000顆衛星要覆蓋多大的面積?按照現在大城市的人口密度,一顆衛星甚至需要給幾百萬、上千萬用戶使用,這個是衛星無論如何現在的技術也做不到有效的支持的。

衛星的容量,一方面是本身衛星的硬件處理能力,再有一方面是無線頻譜的資源。現在的基站是依靠大量的基站進行頻譜的複用,才可以滿足這麼多用戶的時候,而衛星要想現在的頻譜滿足大量用戶的使用,尤其是大城市用戶使用,這從技術上就是做不到的,如果不復用的話,現在全部的頻譜給衛星使用,容量也是不夠的。

至於那些GPS衛星,本身是類似廣播技術,沒有雙向的交互,也就無所謂容量了。

衛星無法取代基站,更大的問題是信號覆蓋問題。

衛星通信,最大的問題就是城市的覆蓋問題,由於城市裡有大量的建築物,信號阻擋嚴重,這對於衛星通信而言,是無法解決的問題。要想容量大,就的使用高載頻,而高載頻穿透衰減大,無法覆蓋室內,這個問題同樣也是毫米波的5G面臨的問題。

為了解決阻擋問題,就需要安裝類似現在的衛星鍋一樣的接收裝置,這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是太不方便了。

如果在城市裡需要這些衛星接收裝置,那麼如何隨身攜帶呢?要知道現在很多建築物的陰影的室外部分,衛星信號也是被阻擋的。

衛星通信成為主流要想城市覆蓋,就需要在城市裡建設大量的地面站來解決這個阻擋的問題,那麼問題又回來了?建設大量的衛星地面站?建設大量的基站?這有什麼大的區別嗎?

而且,現在的互聯網都是在地面系統之中,衛星通信還得訪問互聯網,如果衛星通信成為主流,這個衛星通信和互聯網的接口的帶寬,需要多大?

科幻一下吧,如果未來的人類可以走出地球,佔據多顆行星,那個時候,主流的通信會變成衛星通信,而大量的地面衛星站才可能取代現在的地面基站成為主流吧?

總而言之,衛星通信無法取代現在的移動通信系統成為覆蓋的主流,所以不管是以前的2/3/4G,現在的5G,以至於未來的6G,還是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站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看到這問題我笑了半天,為啥?因為題主的問題顯示了其無知,或許是受了一些不良謠傳的傳播,真以為衛星可以代替基站,我們不妨看看使用衛星通信有哪些致命的缺點的吧!

成本劣勢:衛星的製造成本我不知道有多少,但是你衛星上天是要進行發射的,不是你想讓他上天就上天的,發射一下怎麼也得上百萬美元吧!根據中國航天科工四院之前透露的消息,旗下快舟1A運載火箭的每千克報價2萬美元,快舟11型運載火箭報價1萬美元左右,一箇中低軌衛星200千克算,那你這個就400萬美元了,親!

除了直接的發射成本,還有很多額外的風險因素,無法保證100%發射成功,根據現有統計衛星發射成功率為80%,你自己算吧!此外,衛星自身是使用壽命的,過了時間就得報廢,你得重新發射新衛星代替。

性能劣勢:衛星的通行的傳輸性能也不如基站,通常有500毫秒~800毫秒的時延,未來如果5G普及,那麼衛星在這方面將更加不如。此外,衛星通信系統之間本身也是有干擾的,所以不可能無限制的增加衛星數量,到了一定程度你無空間可用。

此外,太空中的一些自然現象也會對衛星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日凌和星食都可能影響衛星通信,甚至是中斷。

通信終端:現在雖然有專門的衛星電話,但是你不妨看看這些終端長成什麼樣子,完全和我們現在的手機不一樣的好不?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通過衛星來通信,不僅僅是衛星傳送信號到手機,也需要手機能傳送到衛星,而這種信號傳送是需要專門的設備。而目前的手機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設備,如果要使用衛星通信,那你的手機得重新設計了。

此外,按照現有的技術,如果使用衛星通信,那還得配置專門的設備,讓這個設備同衛星進行通信,然後這個設備才和用戶的手機進行通信,但是這樣其實和在地面搞個基站有區別嗎?

況且,地面手機和地球軌道上的衛星隔著幾百公里啊,這信號傳輸你確認很有質量保證?別想了,兄弟,這延遲怕是你得把手機扔了。

所以,就現階段就不要來扯什麼拿衛星來代替基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無論是成本上還是性能上,衛星都無法替代傳統的基站。

當然,國內現在也在搞衛星聯網的計劃,也就是“虹雲”項目,這個計劃發射156顆衛星,然後在地球1000公里軌道上實現組網,最後實現向全球提供寬帶接入服務。但這和取代基站,提供手機通信服務又有啥關係呢?完全是兩個概念的東西!



Lscssh科技官


衛星信息發射下行無問題如同gps導航,這只是單向,關鍵是上行,手機要多大功率才能夠使衛星收到手機發來的交換信息,其中信噪比就是最大問題,如果突破該技術瓶頸,估計破解隱形飛機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木士又3T


衛星電話一直都有,只不過通信費用高,人民群眾如果普及供應衛星帶寬不夠用


大漠胡楊ljz


如今5G建設當頭,學習借鑑路由器這種世界通訊領域最成功的典範,研發像路由器形式的微基站,WiFi信號和5G蜂窩網絡經路由器分流,WiFi信號獨享,5G語音和網絡業務跟周圍鄰居共享,初期昂貴成本由運營商補貼和用戶共同承擔。入戶光纖可以滿足高速率傳輸的要求,利用現有條件高效率利用,運營商鋪設的成本會低,效率高,普及快,解決多年來3G、4G超高頻室內信號弱、網速打折扣、密集區擁堵、高延遲的老毛病。利用現有鋪設的光纖 + 微基站促進城鄉5G同步一體化發展,消彌城鄉地域之間的落差感。

一邊要求拆除小區大基站,一邊又投訴信號覆蓋盲區,自相矛盾,無解!恰恰路由器式的微基站能有效的化解運營商大基站進社區樓宇的公共矛盾難題。

對於現在的5G少數對少數的測試網速達到多少個G,對於公眾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不屑一顧,原來的3G、4G也是這麼測試吹捧和大肆宣傳的呀!

現在該到了4G、5G和寬帶WiFi一統天下實現統一的時候了,研發出像路由器大小的室內微基站,運營商就可以徹底的放心大膽的關閉2G網絡了,別像現在搞的像汽車一邊兩個輪子在坑坑窪窪的2G土路上,另一邊的兩個輪子在4G、5G的平平坦坦高速上,這種奇特搞笑且高耗能、佔頻譜、低效率的現象!

期待未來手機室內5G信號不再不穩定,期待未來室外宏基站為自動駕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期待未來室內微基站為智能家居開啟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