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們,不要再讓孩子背誦那麼多的唐詩宋詞了|甘典江

求求你們,不要再讓孩子背誦那麼多的唐詩宋詞了|甘典江

昨天的央視,又在進行詩詞背誦大會。主持人是董卿。

空前絕後的選手出場了,一個僅僅5歲的小男孩。他介紹自己雖然年齡小,但已經掌握幾百首詩。

果然,在接下來的嚴格考核之下,小男孩顯出了非凡的詩歌積累功力。

大家當然要喝彩,以為這就是素質和文化,這就是難得的人才。

可是,我卻憂心忡忡起來。

首先,孩子不可能真的理解這些詩歌,無論是背景還是內涵。孩子只是單純地記憶而已。

其次,大量背誦詩歌,要消耗無數的精力與時間,甚至會佔用孩子大腦的內存,造成思維的單一固化。因為,古詩雖然數不勝數,但是內容歸納起來,無非也就是“忠君愛國,懷才不遇,憑弔流連,憂思傷感”一類。說白了,大量的詩歌其實就是“正確的廢話”,對於邏輯訓練和公民意識的培養,似乎沒有多大的幫助。

我自己,也曾經是個古典詩歌狂熱的愛好者,年輕時,背誦抄寫過無數,不能說沒有價值,起碼,可以豐富感受,增強文字訓練。在三十歲之後,我突然領悟到,不能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於此方面,應該在思維方向開拓,才具備質疑與反思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進行文字的創作。我發現,那些一輩子沉湎於詩詞的人,都掉進了故紙堆的陷阱,穿著現代人的衣服,思想上全是古人的觀念。如果這些人提筆作文,觀念陳腐,瀰漫出酸敗的氣息。

我想起了一件事。

九十年代,我還在家鄉縣城的師範學校教書。

一天,我在街上行走,看見一夥人在圍觀。我擠進去,原來,是一個男人擺著一個方桌,在指導他的小姑娘寫毛筆字。這個男人,我認得,沒有考上大學,很是落魄痛苦,於是把人生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天天背誦古詩詞,學書法。並且,還要在大街上進行即興表演,以顯示他非凡的教育奇觀。在眾目睽睽之下,小姑娘很是膽怯,不時地出錯。於是,他就用竹條抽打,一邊大聲喝斥。小姑娘就哭泣,抹著眼淚繼續表演。我看得心驚,暗罵這個男人是個變態的虐待狂,這樣幹,會毀掉孩子的。

多年過去,我得知,這個小姑娘沒有取得什麼特別的成就,平凡之極,再也不寫毛筆字了,那些棍棒之下的吟誦,也煙消雲散。

作為一箇中學語文教師,我又不得不讓學生們大量背誦古詩詞,以應付考試。不背誦不行啊,背得太多,對於寫作好像也沒多大的作用。也就是說,沒有認知上的提高,沒有觀念的更新,無論你積累多少的文采,都是水中撈月。

我曾經當過本土官方文學雜誌的副主編,審讀過大量文稿,我特別不喜歡教師來稿,一讀就是一股文藝腔,看似花團錦簇,實則空洞無物。這再次證明:校園的文學教育是失敗的,語文已經墮落得不成樣子,學生老師似乎都不太會講人話了。

有識之士已經發現:東亞的教育,純粹是在浪費時間糟蹋生命。當我們的學生在拼命背誦古詩詞的時候,先進國家的孩子已經在學習編程了。當我們在為自己寫得一手好字沾沾自喜的時候,別人已經造出了智能機器人。

我的孩子感嘆,如果她不學畫,那麼她就會去學習編程。如果兩樣都學,就更方便弄自己的動畫了。

電影《流浪地球》引起了熱議。即使存在不少缺憾,至少在場景的設計製作方面,頗為出彩,這證明出,今天年輕的電影人,對於科技有了狂烈的熱情,製作方面有了追求完美的匠心。這些,可不是熱衷於背誦“唐詩宋詞”的人可以辦得到的。

今天,對於古典詩歌,我在享受音韻美感的同時,也警惕著其間的觀念陷阱——在某種意義上,一首詩就是一個觀念的城堡,我不能義無反顧地衝進去。

我必須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讓生命去漂流。

杜甫說:“國破山河在”。我想說:“江山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歸根結底,都不能獨佔。

江山得留與後人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