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還有哪些疾病比心梗、腦梗發作更快致命?如何預防?

醫學小偵探


心梗只有在下述情況下會出現猝死:出現心室顫動未及時搶救成功、心梗合併心臟破裂、大面積心梗出現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心梗出現心臟驟停等情況。一般情況下即使發生急性心肌梗死不搶救自然死亡率也就30%左右,積極搶救後可降到5-10%,不發生以上情況很少會猝死。

大面積腦梗或合併出血並出現腦疝會發生猝死。一般面積不大或不發生在主要功能區域的腦梗也少有猝死。

其他可能比心梗、腦梗更快發生致命性猝死的原因甚多,有些是可以預測並阻止其發生的,有些是根本無法預測當然無法防止,因為大腦神經細胞對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僅6-10秒即可發生意識消失,呼吸、循環中樞看在大腦的延髓,迅即發生呼吸、心跳驟停而猝死,神經細胞中斷血供約4-6分鐘可發展為不可逆的死亡,即使搶救回來也成植物人。

1.非心梗產生的致命性心室顫動:可發生在無心臟疾病的正常人。也可因先天性QT𨒂長、馬凡氏綜合症、藥物性因素(如乙胺碘膚酮等過量或藥物相互作用)引起QT延長髮生尖端扭轉性室速、室顫造成猝死。

預防方法:對身高肢長的人應隨訪心電圖QT時間,室性早搏較多時可以考慮服用阿托品、莨菪鹼,和口服異丙基腎上腺素片預防。性格暴燥的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否則隨時有可能發生室顫。對應用可能引起QT延長的藥物劑量不宜過大,併合並用藥時要防止藥物相互作用引起血藥濃度過產生尖端扭轉性室顫(如乙胺碘膚酮絶不能和西地蘭合用等)心電圖隨訪QT時間的變化。

2.下肢靜脈血栓脫落引起大面積肺栓塞,死亡極快。

預防方法:對長期臥床患者、骨科等大手術血液粘稠度高的人應多補水分,主動或被動床上做下肢活動或按摩,已發現下肢靜脈血栓患者必要時用低分子肝素等預防。長途坐飛機的人1-2小時應起身活動十幾分鍾並多飲水。

3.誤吸引起窒息:尤其老年人㖔嚥反射減弱吃東西特別是流汁和水、湯時不說話、注意力集中、完全吃到口中再嚥,包括胃食管返流、誤吸入氣管不管量多量少,一旦引起迷走神經反射過強,小氣管痙攣則發生猝死,我們遇到過一口湯、一個小圓子甚至少量嘔吐物引起窒息猝死。

大量嘔吐物、消化道、呼吸道大出血嘔血或咯血不止而引起吸入氣管導致窒息而猝死也不少。

預防方法:老年人吃東西上面已經講了:慢、注意力集中、流質易嗆的改成糊狀。遇到不斷嘔吐、嘔血、咯血時一定要改變體位成側臥位,並立即準備氣管插管,在家中只有將患者身體倒置、拍背。

4.腦溢血或蛛網膜下腔大出血,患者可能邊叫頭痛時迅即昏迷、四肢軟癱、打呼,唯有立即送往有神經外科的醫院搶救。

預防:腦溢血往往是長期對高血壓不重視、治療、控制不力引起的,因此高血壓患者除了服藥使血壓達標,一定要從控制體重、控制情緒,這是最有效果可以預防的猝死。有些青年人因先天性動脈瘤破裂引起蜘網膜下腔出血大多沒有先兆,有時真的防不勝防。

5.產婦羊水栓塞也是很難預防和搶救的猝死原因之一。

預防方法:人工破膜時不兼行剝膜,以減少子宮頸管的小血管破損。不在宮縮時行人工破膜。掌握剖宮產指徵,術中刺破羊膜前保護好子宮切口上的開放性血管。掌握縮宮素應用指徵。死胎、胎盤早期剝離等情況,應嚴密觀察。避免產傷、子宮破裂、子宮頸裂傷等。

6過敏性休克:

如常用的青要素、頭孢黴素等均可以引起過敏性休克,往往先發生喉頭水腫、面色紫紺、脈搏血壓測不出,不搶救猝死率極高。少數特殊體質的人對許多藥物甚至食物如花生類堅果也可以發生過敏性休克。

預防方法:用青黴素和頭孢黴素時一定要做皮試,即使陰性用藥後至少觀察10分鐘,在在家中發生只有儘快送往醫院。

7.少見的一些容易發生的猝死:

臟器同各種原因大出血不止、醫源性事件意外猝死(藥物誤用或劑量過大、術中發生意外事故等)、慢阻肺感染後已發出呼吸衰竭而應用了安定等可以抑制呼吸的藥物等。

2019.3.15



我想說點真話


肺梗更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