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壇音綜現狀:一流的嘉賓,二流的賽制,三流的評審,四流的剪輯

標題來自某網友的留言,不得不說一看到這段話感覺所有的思路都被串聯了起來,為什麼《歌手2020》、《天賜的聲音》會備受吐槽?其實很大的原因就在這裡,現如今歌壇大部分音樂綜藝對於三大要素沒能端平,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側重,從而導致觀眾的體驗感極差,尤其是隔著屏幕的觀眾只能看到剪輯後的樣子。

歌壇音綜現狀:一流的嘉賓,二流的賽制,三流的評審,四流的剪輯

一流的嘉賓

首先我認為這一句真的精闢,即便外界對於音綜的爭議聲很大,但是幾乎很少有人會去針對場內表演嘉賓,不管是毛不易還是薩頂頂,亦或者好評不斷的華晨宇、周深,都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實力非凡讓人難以反感。

然而節目好不好最後竟然與歌手無關,這是一件非常難以置信的事情,因為按照以往的慣性思維來看,決定一檔節目的優質無疑和參賽嘉賓息息相關,但是如今一眾優質歌手齊聚一堂,最後錄出來的節目卻是問題不斷,實在是浪費了大好資源,讓人忍不住想問一句,好不容易請回來了華晨宇,好不容易把王力宏、蘇有朋邀請來,就是這麼做節目的嗎。

歌壇音綜現狀:一流的嘉賓,二流的賽制,三流的評審,四流的剪輯

二流的賽制

相信看過這些節目的朋友都知道,不論是《歌手2020》還是《天賜的聲音》,從本質上來說賽制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奇襲也好、音樂合夥人搶歌手也罷,都是非常常見並且的套路,在增加節目趣味性的同時讓參賽嘉賓感受到壓力。

我們能說賽制有大的紕漏嗎?很顯然賽制並不是決定節目口碑的關鍵,除非出現特別離譜的問題,否則賽制永遠只會是錦上添花,對於負面評價它成不了關鍵因素。

歌壇音綜現狀:一流的嘉賓,二流的賽制,三流的評審,四流的剪輯

三流的評審

其實關於這一點我認為大家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每一檔節目的評審團都是經過挑選的,並非簡單的隨意招募,因此能夠坐到這個位置上多少有一點東西。

但現如今音綜遭到唾棄很大原因也確實出在了評審團上,《歌手2020》500人聽審投票時的喜好問題,以及丁太升懟哭薩頂頂的態度問題,都成為了節目口碑崩塌的關鍵,所謂的評審團究竟是代表了專業還是代表了普通人,我們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如果說代表了專業,他們是否具備足夠的資歷,去點評那些縱橫歌壇多年的唱將?而如果說代表的是普通人審美,那為什麼最後的結果卻與大多數屏幕前的觀眾南轅北轍?這個問題我認為值得深思,評審團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歌壇音綜現狀:一流的嘉賓,二流的賽制,三流的評審,四流的剪輯

四流的剪輯

這裡不得不加入一個第四點——剪輯。

說實話我們可以理解為了節目效果,有時候會做出一些刻意的矛盾剪輯,但是過於頻繁以及粗糙的剪輯,只會導致節目顯得低端。

就好比丁太升這一次懟薩頂頂的事情,他本人公開表示節目把自己剪輯得太壞太惹人生氣了,而事實上當我們冷靜下來就會發現,丁太升的評價確實不中聽但並非毫無邏輯,只不過在節目的安排下顯得非常咄咄逼人,但現場情況究竟是怎樣我們很難有頂流。

歌壇音綜現狀:一流的嘉賓,二流的賽制,三流的評審,四流的剪輯

而除此之外談到節目剪輯,我最佩服的就是《中國新說唱》剪輯師,簡直是“神來之筆”將選手玩弄於股掌之間,說句網上調侃的話,如果剪輯師要報復你,那麼節目播出之後你的形象一定會崩塌,相信看過節目的朋友都懂。

歌壇音綜現狀:一流的嘉賓,二流的賽制,三流的評審,四流的剪輯

而看了這麼多音樂節目,最讓人難忘和欣慰的只有《我是唱作人》《我們的歌》這麼兩檔

,毫不誇張的說這才是華語樂壇最需要的音綜,他們一個代表了原創作者的心理路程,將重心側重到音樂本身,而另一個則是凸顯了每一位嘉賓的人物個性,還有肖戰、阿雲嘎這些年輕人對於音樂的認真態度。

歌壇音綜現狀:一流的嘉賓,二流的賽制,三流的評審,四流的剪輯

我相信如果每一檔音綜都能夠學習上述兩檔節目,那對於整個華語樂壇而言都是一大進步,放下浮躁的偏見和流量至上的理念,單純迴歸音樂才是聽眾最想看到的東西,在這些舞臺上我們普通人是去看唱歌的,而不是去看一波又一波髒套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