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增產 沙特俄羅斯誰會“眨眼”

沙特和俄羅斯的對峙還在繼續,相對應的,一場原油的價格戰開始升級。沙特放肆增產,俄羅斯果斷跟上,而在暴跌的油價壓力之下,美國總統特朗普緊急致電沙特王儲的消息又不脛而走,至此,沙特、俄羅斯、美國徹底捲入了一場原油市場裡的“三國殺”。鬥氣增產,拼的就是誰先敗下陣來回到談判桌,只是財大氣粗的大佬們還能在低油價時代扛一陣,但其他中東產油國可能就沒那麼幸運了。

鬥氣增產

相比之前的狠話,沙特具體的增產計劃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地時間11日,沙特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髮布公告稱,根據沙特能源部指示,將把原油最大持續產能從每天1200萬桶提升至每天1300萬桶。此前一天,沙特阿美剛宣佈,4月石油供應量將達到1230萬桶/日,即在最大持續產能1200萬桶/日的基礎上再增產30萬桶/日。

上週五的OPEC+會議上,由於俄羅斯不同意進一步減產,談判破裂,此後沙特揚言開打價格戰,一方面降低售往多個國外市場的原油價格,一方面決定增產,薄利多銷,最大限度地提升產量和出口量,以維護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的地位,這似乎就是沙特的邏輯。

沙特升級價格戰,俄羅斯也不甘示弱。沙特表態後不久,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就回應稱,俄羅斯短期可以日增產20萬-30萬桶石油,未來則能夠日增產50萬桶石油,那將使俄羅斯的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180萬桶/日。同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家杜馬發表講話時也提到,俄羅斯可以從容渡過石油市場動盪時期。

在這之前,沙特與俄羅斯之間的價格戰已經率先掀起了石油市場上的一輪風暴,油價一度跌破30美元/桶,連帶著的,全球股市也出現地震,美股直接觸發了歷史上的第二次熔斷。這時,特朗普也入局了,白宮副新聞秘書賈德·迪爾10日在社交媒體上透露,特朗普總統與沙特王儲在前一天進行了通話,討論了全球能源市場和其他重要的地區及雙邊問題。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博士魏亮稱,當前油價大幅跌落主要有兩個背景原因相互推動。第一個是新冠病毒導致以中國為代表的經濟承壓,並因全球各國的蔓延而形成普遍經濟下行壓力和前景。第二個是沙特和俄羅斯的OPEC+談判失敗,兩國開啟低價爭奪石油市場份額模式。當前的低油價是一種市場爭奪和重組行為,是以沙特為首的OPEC產油國、以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產油國和以美國為首的頁岩油生產國的“三家分晉”之爭。

博弈常態化?

對於油價的崩盤,博弈中的俄羅斯早已放出了部分信號。諾瓦克在接受“俄羅斯24”電視臺採訪時表示,國際油價恢復平穩需要數月時間,雖然各方沒有就石油減產達成一致,但是OPEC與非OPEC國家的合作仍可繼續,如有必要,各方能夠重新就石油產量問題達成一致,下一次會議將在5月或6月舉行。

“我想說談判大門仍未關閉,並不意味著未來我們不能繼續合作。”但對於諾瓦克的這番表態,沙特似乎並不領情,對此,沙特能源大臣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就目前形勢來看,沒有跡象顯示未來數月內將會召開產油國會議協調原油產量。幾乎同一時間,沙特阿美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明·納賽爾對外宣稱,將在4月繼續增加石油供應至每天1230萬桶。

沙特正在與俄羅斯的原油價格戰中加大賭注,此舉無異於否決了俄羅斯有關重啟談判的提議,路透社如此總結稱。這樣的信號相當於告訴外界,價格戰起碼在短期內不會結束。與此同時,有知情人士透露,沙特阿拉伯國家航運公司預訂了5艘超大型油輪,用以將原油運送給美國客戶,船舶經紀人表示,此舉對該公司而言實屬罕見。

CNBC稱,沙特和俄羅斯這兩個石油大國之間的對峙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它們都在等待對方“先眨眼”,誰先眨眼誰就輸了。而在沙特宣佈增產之後,OPEC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便已跟隨沙特的腳步,下調銷往國外的原油價格。但很明顯,降價是為了自保,沒人希望情況繼續惡化下去,伊拉克石油部發言人Asim Jihad週二說:“任何通過價格戰爭取最大市場份額的行為都不利於生產國的利益。”他在一份聲明中說,伊拉克正在試圖撮合產油國的意見,以求達成讓原油市場穩定、重新平衡的協議。

原油“N國殺”

全球疫情影響之下,原油需求本就低迷,法興銀行預計2020年上半年石油需求將萎縮至多400萬桶/日,連帶著的,布倫特原油二季度平均價格也將降為30美元/桶,較此前預期下調25美元。30美元/桶的價格對誰來說都是一個挑戰,但鑑於沙特對油價的高度依賴,率先打出價格戰可能也會自損八百,摩根大通的統計數據略高,按照摩根大通的統計,2019年俄羅斯維持財政收支平衡所需油價為51美元/桶,而沙特的這一數字卻在92美元/桶。

魏亮也認為,將油價壓至50美元/桶甚至更低對頁岩油產量具有明顯擠出和淘汰效應,但沙特和俄羅斯自身,尤其是財政也承受較大壓力。目前看俄羅斯的抗壓能力較強,因為俄羅斯的預算是石油42.4美元/桶的基準,相比沙特更為寬裕。

沙特與俄羅斯博弈正酣,但別忘了,在原油市場上還有異軍突起的另一方——美國頁岩油,現在美國頁岩油已經被動捲入戰場。而當油價開始暴跌之後,外界也開始關注,三巨頭誰會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率先崩盤。要知道,2014年沙特發起價格戰,應對的就是崛起的美國頁岩油生產商,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後者逐漸適應了低油價市場,而沙特最終扛不住才聯合俄羅斯減產抬高油價。受頁岩油繁榮的影響,美國也已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並在最近幾個月成為淨出口國。

標準普爾全球普氏能源諮詢公司的全球分析主管米格利認為,儘管低油價將考驗沙特的財政平衡,但沙特石油成本最低,且債務水平較低,可以吸引主權儲備以渡過難關;俄羅斯則可以簡單地允許盧布貶值,以維持流入本國經濟的資金;而美國的頁岩油必定會首當其衝,由於已經進行了大量的開採活動,並且有大量的石油進行了對沖和保護,所以頁岩油的產量不可能很快地改變。

至此,沙特與俄羅斯博弈的另一種可能浮出水面——沙特與俄羅斯的大目標可能都是美國頁岩油生產商。根據挪威能源諮詢機構Rystad Energy收集的數據,美國兩大頁岩油生產區只有5家公司的盈虧平衡成本低於目前的油價。而隨著油價的暴跌,美國頁岩油生產商也正面臨嚴酷的現實,即幾乎所有的美國頁岩油鑽探都已無利可圖。

此外,魏亮認為,低油價對其他產油國的影響可能更為劇烈,例如伊拉克、委內瑞拉等。當前的油價將直接給伊拉克2020年財政帶來400億美元的赤字。因此,低油價在給消費國和全球經濟減負的同時,會對產油國和石油產業帶去巨大負擔,持續時間過長無疑會影響石油產業的中長期投資和遠期產量,而價格戰的持續時間還要看主要產油國之間政治博弈的走向。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