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源于CRIC克而瑞四川 ,作者克而瑞四川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前言:春节作为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无论身处他乡,无论千山万水,无论晴天雨雪,都阻挡不了游子“回家”的脚步,春运便是这浓浓乡愁的真实写照,聚散离合的背后反应出人口流动的趋势,本文通过2020年度春运人口迁徙大数据,对四川人口流动的现状一探究竟。

核心观点:

1.四川作为人口大省,亦为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流特征显著;

2.成都对川内地级市虹吸效应明显,且与东部沿海区域互动频频;

3.成都平原经济区中心城市与成都灯火相邀,互动密切;

4.川南经济区与云贵区域及珠三角、长三角联系较为密切;

5.川东北经济区与珠三角、长三角及北京联系较为密切;

6.珠三角地区就业吸纳能力较强,为四川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首选地。

01、四川人口流动趋势

四川人口外流特征显著,仅成都有较强人口吸附力

从人口流动特征来看,四川作为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流情况较为严重;从人口流动结构性特征来看,除成都具有较强的人口吸附力之外,川内地级市均处于人口流出状态;从人口流动数量来看,南充、达州人口外流显著,攀枝花、雅安人口外流情况可控;从经济区角度来看,川南经济区人口流出不明显,川东北地区人口流出显著

从流出人口程度来看,广元、资阳、南充、广安、内江流出人口占户籍人口比值较高,排名前五,人口外流情况较为严重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02、成都平原经济区

成都对周边城市虹吸效应明显,且与外界互动较为密切

从成都人口迁徙特征来看,成都与川内地级市人口联系较为紧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方面的水乳交融;其次,成都与其他省会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区域人口流动量较大,反映出成都是一个开放、多元、包容的城市。

从绵阳、德阳、乐山的人口迁徙特征来看,绵阳、德阳对外联系尚可且城市分布较为集中,主要联系城市有:重庆、上海、宁波、苏州、北京、深圳;相比而言,乐山对外联系比较少,人口流动仍以川内地级市为主。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成都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绵阳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德阳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乐山

03、川南经济区

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占比较大,但仍以云贵区域为主

从泸州、宜宾人口迁徙特征来看,泸州、宜宾受成都虹吸效应较弱,受珠三角、长三角区域虹吸效应较强,今年2月份宜宾部分务工人员乘高铁专列和免费包机返回浙江,这些区域对就业吸纳能力可见一斑。由于泸州、宜宾位于四川南部,与贵州、云南接壤,人口流动就更具有地域特征,其中泸州与遵义、毕节、贵阳、昭通、昆明联系较为密切;宜宾与昭通、昆明联系较为密切。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泸州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宜宾

04、川东北经济区

向东部沿海区域外流特征显著

从达州人口迁徙特征来看,人口流动方向呈多元化态势

,其中达州与川东北区域城市互动尚可,但与其他川内地级市的交流略显单薄。从人口流动量来看,流向成都与重庆的人口总量基本一致,流向沿海区域人口占比远高于流向成都、重庆人口占比。因达州距离成都较远,且成都经济弱于沿海,早年大量劳动力基本走往沿海地区,且创业后回达州招工,因此达州一直以来受成都的虹吸效应不显著。但随着成都经济的日益发达、成达万高铁的建设提速,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增加成都与达州的联系度。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达州

从南充人口迁徙特征来看,南充与川南区域联系较少,人口除流向成都与重庆之外,多流向珠三角与长三角,从侧面体现了南充的朋友圈中多是名列前茅的“优等生”,享受着知识外溢的优势,在耳濡目染中亦能有长足的进步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南充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重庆紧追广州,武汉反超成都

人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人口的聚散离合真实地反应了各地区的兴盛衰败。有着浓浓乡愁情节的中国人民,谁又愿意看到故园凋敝,就业乏力的情况。找准区域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在此之上,基础建设提速提效,让互联互通惠及每个城市,或许这样,安居乐业的希冀才能实现。(克而瑞四川授权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