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可以培養出高智商嗎?

dumplingS


寶寶與書

智商,即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繫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是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影響智商的主要因素有:

1】遺傳——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於血緣關係上, 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為102;而隔省結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達109。也就是說,父母雙方的血緣關係越遠,他們後代的智商會越高。

2】成長環境——成長環境是影響孩子智商發育的重要因素,這也是現代人的之所以重視孩子飲食的重要原因,比如母乳、奶粉等等。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對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輔食,飲食單調可能導致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或者飲食量過少,蛋白質等營養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會導致智商發育受阻。攝入過多重金屬元素如鉛,銅等也會影響智商。所以,養育孩子過程中需要做到均衡飲食;

生活環境,生活環境是影響孩子智力發育極其重要的因素,也是人們總結“虎父無犬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根本。個人成長環境直接影響孩子的綜合發育水平,比如古代與現代人的智力差別、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差別......這是因為,人生的智商與身體一樣都是後天逐步成長髮育成熟的,後天環境對於個人的成長、成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益智

1、見識是高智商的基礎

培根: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俗話說:”見多識廣”,智商的基礎是”見識”,智商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培養的。自然與法律賦予每個人平等的生存權利,但是生活中的人們卻並不完全相同,他們擁有的智力、財富水平都“不平等”。那麼,造成人與人之間不平等、存在“聰慧”與“愚笨”的根源是什麼呢?根本原因在於學問的多寡,其實,人生真的是“人人生而平等的”,作為新生命的每一個人原本是沒有差異的,人與人之間的“聰慧”與“愚笨”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正所謂“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時幾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們沒有財富、信仰的差別,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但是,放眼四周您就會發現,這個社會有窮人和富人之分、貴人和賤人之差,還有愚人和賢人之別。造成這些差別的根本原,就在於人們學或者不學、學習的方向和學習的多寡。俗話說:“人不學無智,無智者愚。”強調的就是智慧之道在於求學,求學者因博學而智、不學者愚。

既然說學習是獲取知識、使人變“聰慧”的唯一方式,那麼應該學習什麼呢?學習是一項綜合性成長活動,學習活動概括起來主要包含:1】知理。人行之於世有順境,也難免遭逢坎坷,足夠的理論知識則是指導一個人走好人生之路的根本。就拿日常的工作來說,既有不好做的工作,也有容易做的工作,複雜的、技術含量高的工作需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來指導。2】習德。重品行、有節操、守信用是一個人精神修養的根本,而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真正領悟到其中的內涵,並反省自己日常所作所為。為什麼有的人會從事難度大的、高智慧的工作,而有的人從事簡單的工作,這是因為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智慧和知識,同時,對人的道德修養標準方面也有不同要求。3】學文。如果說老師是人成長的佈道者,那麼文化知識就是解開他面對各種困境時解惑明理的鑰匙。學習文化知識能讓人懂得更多的道理,獲得更多的智慧。理論指導實踐、道德指引行為、文化知識是生活更加豐盈、充滿樂趣,正所謂“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貧賤富貴不是上天註定,而是取決於一個人在學習中所累積的智慧。事實上,上天不會預定一個人的貧富,更不會讓人存在現在這種差別。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獲得智慧,才能擁有富裕的生活。

個人智商是通過一系列題目測試出來的,那麼見識多的人自然能更好的完成這份測試,獲得高智商。當然,見識的作用並不僅限與完成智商測試,它還能實實在在的幫助提高人們的日常生活。因為,見識多的人擁有更多的生活經驗積累,在面對生活問題的時候能夠從更多角度、更加全面的分析問題,自然能更獲得更高效的單位時間收益、從而獲得更好的生活。

探索學習

2、智商“勤能補拙”

人們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笨鳥先飛”......足見個人智商是能夠通過後天的學習獲得提高的。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壹萬小時定律”。聰慧的孩子是後天培養出來的,給孩子變“聰慧”的榜樣。孩子成長學習活動的本質是模仿,讓孩子變“聰慧”的基本前提就是給予孩子“聰慧”的模範引導,比如期待孩子思維敏捷,那就需要給予孩子“異想天開”的成長環境;想要孩子愛上學習,就要求家長給予孩子學習示範;想要孩子身體健壯,那麼家長就一定要多引領孩子參加戶外運動。

讚賞、激勵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讚賞、激勵就是對孩子所表現出來的造性思維給予肯定、讚揚和鼓勵。讚賞、激勵能讓孩子在目標遞進的旅途中成長、成才、成功,造性思維是運用已有知識生成新知識、新想法的過程。當孩子完成一件作品、擁有了一個新想法,如果能得到家長的讚賞,就能讓孩子品嚐成功的愉悅,體味創造的價值,讓孩子的成長過程融入一次次進步的喜悅積澱。

激活孩子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著進步。想象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瓦特正是有了“為什麼蒸汽能把壺蓋起來”的思考,才開啟了改良蒸汽機的續集;萊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長上翅膀,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翔”的異想,才有了現代航空……想象力來源於生活中,別讓標準答案、定性思維成為孩子想象力的殺手,比如:“雪化了是什麼?”您可能不加思索的說:“是水”。但真實的世界可能有“雪化了是春天”“雪化了有暖陽”......;“1+1=?”數學答案是2,文字答案可能是“王”“田”。

激發孩子的思維靈感,鼓勵孩子積極思考。 所謂思維靈感,就是人們面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不按定式思維邏輯,而是結合事物發生的場境使大腦中各種信息充分重組,生成一種新穎思想和方法的精神狀態。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華羅庚對思考精闢的論述:“獨立思考能力是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的一項必備才能。”歷史上任何重要的科學創造和發明,都和創造發明者獨立地深入的思考分不開。思考是創造力的源泉,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學習知識要思考,發明創造要思考,完善、完整的人生離不開思考。

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種人人都有可通過各種遊戲、工作練習獲得的能力,遊戲活動中,孩子雙手的靈巧性受到鍛鍊,因四肢運動與腦思維之間的生理關係,而促使孩子大腦最富有創造性的區域得到開發。富有創造力的孩子凡事都喜歡問個為什麼,喜歡評論事物,喜歡嘗試,思考變化多,反應迅速,不受已知信息的限制。孩子在自己的自由天地中常常有創造性的表現,創造也會給他們帶來快樂,使精神、心理獲得極大的滿足和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有助於兒童對環境、社會適應能力的建立。而這種適應能力又有助於他們的創造力在日常的實際工作中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刻意練習

教導孩子變“聰慧”,首先要對孩子的成長興趣有足夠的瞭解,如此才能做到正向、積極的引導,給予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盡情發揮思維與才能的天賦;其次,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抱有積極期待的心態,相信他們是最好的、最棒的、時時刻刻發現他們的長處,鼓勵他們、讚賞他們。智商是個人成長素質的綜合呈現,影響智商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還是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所以,為孩子塑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對提升孩子的綜合智商水平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以鄰里互助,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一項公益普惠的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即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


育鄰人


教育得法,什麼時期都出天才。

我是美術老師,在十幾年前一次夏令營活動中接觸過全腦潛能開發。

瘋狂迷戀這種教育,南方請過來的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我旁聽了一下,當時共有十幾個學生。年齡段最小的一年級,還有高中生和大學生。

老師在屏幕上打出三十個詞,然後關掉屏幕,學生們記下多少的都有。

最後我舉手,說挑戰一下!

當我一個不差的說出來後,孩子們不服,認為我是最後聽了他們的答案聽熟了。我又倒著說了一遍。

然後那老師再也不讓我旁聽了!

後來我又有機緣接觸了華夏七田的

全腦教育,覺得所謂的天才都是開發了自己本身具有的潛力,就是右腦能力。

金庸《射鵰英雄》裡桃花島主的夫人可以過目不忘,過耳成誦,普通人通過訓練都可以。

尤其是孩子!

我現在邊教美術邊研究全腦開發教案,上課前十分鐘教孩子們快速記憶,美術班的孩子都可以流利的背誦三十六計。用這種方法教孩子們快速記憶英語單詞,讓他們輕鬆學習。

越早期教育效果越好。但我目前帶的最小的孩子是三歲的。

我會經常發些適合家庭教育的潛能開發遊戲,希望有適合你家寶寶的!


美術程老師


早期的教育是完全可以培養出高智商的孩子的。法國啟蒙思想家愛爾維修說過:“人剛出生的時候是差不多的,只是由於孩子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孩子成了天才,有的孩子成了普通人。”其實,即使是資質平庸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將來也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才。那怎樣才能培養出高智商的孩子呢?首先我們要充分發掘兒童的潛力,這個是培養天才的基礎。其次,我們要懂得兒童天賦的遞減法則,其教育的越晚潛能開發的就越少。最後,我們要懂得3歲前的教育十分重要,3歲前的教育可能會決定孩子的一生。

充分挖掘孩子的潛力

什麼是孩子的潛力呢?通過心理學、生理學、生物學學科的研究發現,人天生具有一種隱藏在體內的特殊能力。形象點說,如果一棵樹在正常條件下能夠找到30米,我們就說這個數據有能夠長到30米的可能性。同樣,如果一個孩子在理想的狀態下能力達到100分,我們就說這個孩子具有100分的潛能。所以,人的內心都隱藏著這種天賦,只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育,他就能夠成為天才。所以我們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孩子的潛能發揮到十成,只要能夠充分發揮出孩子的這種潛力,就能為他長大後做出一番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孩子天賦的遞減法則

什麼是孩子天賦的遞減法則呢?如果孩子的潛能有100分,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就對他進行適當的教育,那麼他長大後就會成為具有100分潛能的天才。如果孩子在5歲時對他進行教育,其實這種教育達到最佳效果,他的潛能只能發揮到80分。如果孩子在10歲時才開始接受教育,那麼他的潛能只能發揮到60分。所以如果孩子錯過了應該接受教育的時機,年齡越大,他剩下的天賦就越少。為了防止孩子天賦的遞減,我們要為孩子的潛能發揮創造條件,讓孩子的潛能儘早發揮出來。

孩子3歲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0-3歲嬰兒的識別能力和認知事物的模式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他們的大腦就像一張白紙,具備獨特的吸收能力,能很快把握事物整體的模式,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比較適合採用“模式教育”的方式。由於他們的大腦還不具備分辨好壞的能力,為了防止孩子受到不良的影響,我們應該將正確的模式輸入到孩子的大腦中。

孩子3歲前所處的環境和接受的教育對他的一生影響深遠,孩子長大後的性格、處事方式以及智商都與這些因素有關。所以在孩子零到3歲的階段,就應該讓他接觸接觸圖形音樂語言文字等知識。幫助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結

早期的教育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很多的科學研究都驗證了人在剛出生的時候差異並不是10分大,其實是資質平庸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將來也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才,讓我們一起加油為孩子的明天而奮鬥吧!


小毅科學育兒


早教就是從孩子出生開始,從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空間變化、語言等各方面給孩子多一些刺激,讓孩子感受到愛、理解、安全、自信、快樂、幸福等。

1~3個月

這一時期的寶寶的接受能力不是很明顯重點培養寶寶的聽覺和視覺能力的發展,讓寶寶聽各種不同的聲音,看各種色彩鮮豔的東西。

3~6個月

這個時期寶寶比較好動,訓練重點是手的抓握能力和全身運動的功能。如讓孩子伸手抓取玩具。也可以進行撕紙訓練,紙張要用比較脆一些的紙,那樣的紙更容易發出聲響,媽媽先進行演示,讓孩子進行撕紙。另外,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最好多用一些單音節的發音詞,比如啊、哈、哇等,說的時候儘量拉長語調,這樣寶寶學起來就更容易些。

6~9個月

訓練重點是練習翻身和爬行。在訓練翻身和爬行時,父母要想盡辦法激發寶寶的興趣,比如可以先在地上一邊爬,一邊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寶寶跟著爬的時候要和寶寶一起爬。

9~12個月

這個時候寶寶可以學習走路了,因此要把訓練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獨立站立和行走的能力上。父母可以幫著孩子走路,慢慢地增加鬆手的次數和時間,孩子跌倒了不一定是壞事;還要注意和孩子的交流,使寶寶學會說“爸爸”“媽媽”等簡單的詞語;可有意地培養寶寶對事物的感知和認識能力。

1~2歲

訓練重點鞏固、強化寶寶的肢體動作機能,加強寶寶走、跑、跳等動作的靈活性。這時父母可以多放手,使寶寶能更長時間的獨立行走,偶爾摔一下,對寶寶學步不是壞事。給寶寶一些畫筆,讓他們盡情地去表現,不要刻意規定畫什麼,讓寶寶隨心所欲地塗抹,拓展他們的想象力。

2~3歲

在這一階段要多和孩子交流,重點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比如“你好!”“我要……”“媽媽,再見!”。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學會了翻書,所以有空就多拿一些書給孩子玩,培養孩子對書的親密感。

身為父母,必須瞭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生長髮育的特點,日常與寶寶進行的交流接觸、遊戲以及訓練,必須符合他們的生長髮育特點,拔苗助長的做法將徒勞無功,事與願違。父母唯有加強相應知識的學習和應用,科學地實施早教,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讀書小孩


智商的高低據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和基因有關,換句話說,智商的高低從出生基本就定下來了,粗分就是天才和普通人。

天才是極少數人群,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普通人裡再分成智商高的,中等的和一般的,這三種也是呈金字塔形,底層人最多,高層人較少。

但在這個金字塔中,能否取得學業上的成功,不完全由智商決定,還由很多非智力因素決定,比如勤奮和方法。

而智力本身也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前者是天生的,後者主要依賴於隨年齡增長而積累的經驗,一般二十五歲以後,流體智力逐漸衰減,晶體智力開始起作用。

對於早期教育而言,它的作用主要是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比如專注力,培養思維方法,開發身體潛力,這些雖然無法提高智商,但對於今後的工作學習還是有很大影響的。所以早期教育還是有必要的,但不能亂來,要按照每個孩子的年齡發展規律,邊觀察邊指導,切忌操之過急。


八閩公子


我認為不可能,早期教育頂多可以最大限度讓一個人的智力的潛力發揮出來,也就是可以達到自己智力的最大最優狀態。而每個人生來所攜帶的基因和表達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世界的人才會眾生百態。我覺得智力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一系列性格的形成。記得以前看過一個講述猴子的紀錄片,上面的猴子有的知道使用石頭把包裹果實的堅硬外殼砸開,但是有的猴子只知道拿起果實往地上撞,或是用另一個同樣的果實去砸它,以我們人類的智商當然知道後者怎麼也不可能打開那個果實的,後來事實也確實如此。猴子尚且如此,更何況大腦更加複雜的人類呢,而且人也是猴子變的,基因遺傳上是有相似性的。再說到正題,如果培養一下就能變成天才高智商,那這個世上就沒有笨蛋了,而那些智力低下的孩子早就被治好了,不可能出現束手無策維持現狀的情況。那些頂尖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人類的大腦不是嗎?


鹽城宋寶寶


早期教育,這個早期如何定義?如果一兩歲孩子就教他識字,背唐詩,就是拔苗助長,效果適得其反。早期教育,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早期教育應該在三歲開始,如舞蹈,鋼琴,體操,都應該此時開始。太早,對孩子成長有害。

早期教育,對孩子的智商提高大有裨益。

智商有三分之二是遺傳的。還有三分之一,是通過良好的家庭教育提高的。


高友德


早期教育和高智商之間其實沒有必然的聯繫。你要一定要問可不可以,那我只能說:難。

1.早期教育主要是培養孩子性格行為習慣的

在遊戲中學習和提高社會經驗,只能說,受到過早期教育的孩子會比同齡的孩子先一步學會一些東西。

2.早期教育還可以開發潛力

什麼是潛力,有的才叫潛力,沒有的話,自然什麼都開發不到,那些感覺受到過早期教育變聰明的,應該是原本就很聰明。

3.高智商和基因有必然關係

也就是說,孩子是否是高智商,其實在媽媽肚子裡面就已經差不多的定好了。

當然啦,科學且適合孩子的早期教育確實是會讓寶寶得到鍛鍊和成長,但不會像你想的那樣,一下子有質的飛躍,變成高智商。


小式


話嘮

“話嘮”是特別讓老師頭疼的“熊孩子”類型,不僅影響老師上課,還影響同學學習。相信此類孩子的家長也經常被老師“關注”吧!

其實,有些孩子天生外向,語言豐富,表達能力很強,只是作為小孩子,較缺乏自制力,暫時不能控制自己想表達的慾望,也不知道什麼場合適合講話,所以才會像個小喜鵲一般,不停地喳喳喳!

但是,家長千萬不要因此強烈的譴責孩子,因為這很有可能抹殺孩子的“說話”天賦,說不定以後就是出色的主持人、記者、主播之類的,而且能說會道的人在社會上也比較吃得開,要知道,小孩的自尊心是很強的,過度責罵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

不過,為了不影響其他人,家長也需適當引導,告訴他們什麼時候該講,什麼時候不該講,或者讓孩子放學後專門講講學校發生的故事等等。

愛發號施令

這類孩子在某些人眼中是“領頭羊”,可是在某些人眼中是就顯得有點自私、愛出風頭。不管怎樣吧,不能否認的是,這類孩子普遍有著較強的主見性、領導和組織能力,說不準可能以後就會成為領導人。

攢零用錢

其實我還蠻佩服這類孩子的,小時候自制力就能那麼強!能有效控制自己慾望的人,相信做起事來也不會差。目標、雄心、自信等都是很厲害的。

特別愛講小故事

這類孩子跟“小話嘮”不一樣,他們就是特別喜歡故事,經常嚷嚷著讓你講故事、或者讓你聽他(她)的故事,有時候還特別愛扮演故事裡的人物。

經常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他可能會說“這隻小狗可能是哮天犬”之類的,不要打斷他的思路、想法,讓他自由的發揮,畢竟每個小說家都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豈是爾等凡人能夠理解的。

多動症

對於“多動症”,很多人把它歸結為一種病,但我更願意說他們是“運動細胞”太發達,活動就是他們的生命,靜下來就等於扼制了他們的命脈。

一般這類孩子,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都不錯,而且思維也比較活躍,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加以培養,以後會有很好的發展。

總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引導教育方法。

做教育這麼多年,無論一開始家長認為這孩子在學習或生活中是多麼的“不可救藥”,我都會用事實告訴他們“你們的孩子其實很優秀,只是現在的方法可能不太適合他,暫時影響了他發光發熱而已!”當然,最終事實也證明我是對的。


隴中淼淼


我認為:所謂高智商,就是物盡其能、人盡其才的最好結果吧?早教早需要因材施教!才能夠把內因與外因互相地結合,便能達到所期望的效果!早期教育離開了沒有高智商的人材、或有高智商前提的人才,沒有遇到會早期因材施教的老師,一切都會變為徒勞!泡影!

一棵果樹要想開花結好果,必須是在有前提的條件下,適合它的生長環境裡,展示其才能!人是各有其才,關健是在能各盡奇才!不是什麼早期教育都可培養出高智商的道理!如果是可以?那一定是所有人受早期教育都可以成為高智了!

從古到今真正的高智商!①是物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存生長。②是人貴有自知之明去不懈努力結果。才會成為自然界的真正高智商!!不會因材施教可能是《撥苗助長》!只有會因材施教者才可能是《雨露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