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許許多個清晨和黃昏,站在盧浮宮的廣場上,看那三個金字塔折射出來的不同光線,都要感嘆,真漂亮啊。無數個夜晚站在尖沙咀碼頭,看著對面的建築都覺得迷幻,即使在陰影籠罩之下,美依舊永恆。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Universita Luigi Bocconi, photo courtesy of Federico Brunetti


對於建築其實一竅不通,看到形狀奇怪的房子會不經意地多看兩眼,在使用某些公共建築的時候,也會覺得這個讓我覺得方便,那個讓我覺得很麻煩。但也僅限於此,比如香港機場是個非常高效的建築,浦東機場一萬個差;戴高樂好大好容易迷路,希思羅T3好破爛。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Universita Luigi Bocconi,photo courtesy of Alexandre Soria


大多數時候,我們使用這些房子們,並不會特別覺得他們偉大。沒有一個建築師在空談建築的好看與否,功能性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些沒有特別引起我們注意的功能性建築,可能才真正有意義,才是真正的美。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2020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


今年普利茲克獎頒給了兩位女性建築師,她們成為歷史上第三和第四位獲此殊榮的女性。


再一次劃破了這個由男性主導的獎項的口子,女性主義的鬥士們又開始狂歡。但其實有一天,如果我們不再為了性別而特別歡呼的話,是不是才真的平等了?


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第四航站樓

建 築 師 | Richard Rogers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Aeropuerto de Madrid-Barajas T4


往返於馬德里三年,機場的T4航站樓是必經之地。第一次落地在馬德里的機場,不知道自己走在一個獲得普里茲克獎的建築師作品裡。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再一次從T4航站樓出發,才認真欣賞了它的樣子。黃色鋼架,由無數木條組成的起伏的拱頂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像一整片竹編的頂棚,輕巧又透著光,絲毫不覺得壓抑。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除了這個巨大的拱頂,其他地方都是玻璃,連大理石地板都光滑乾淨的可以倒映出人影。走在裡面感覺到處都空空的,放眼看去,遠處的停機坪也透過玻璃幕牆看得清清楚楚。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馬德里阿託查火車站

建 築 師 | José Rafael Moneo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Estación de Madrid Atocha


每次跟人說起馬德里的Atocha火車站,總會先說到在火車站的中央,有一個小型的熱帶雨林,如同一個溫室花園,池子裡還可以看見烏龜。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這個室內花園,讓旅行的人們都忘記了自己在人來人往的火車站,即使你這次行色匆匆,也想要下次找個時間在這花園旁坐下來,喝一杯咖啡歇個腳,度過一段悠閒時光。這些悠閒,來自建築師José Rafael Moneo的巧心設計。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Atocha火車站的外觀也很具特色,正門上的一面拱形牆,黝黑的外層上鑲嵌了一層紅色鐵藝蕾絲,透著精美。據說《瘋狂動物城》裡的火車站就借鑑了Atocha的原型。火車站的斜對面就是索菲亞皇后藝術中心,在藝術中心的透明電梯裡,也能看到Atocha火車站的樣子。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大英博物館

建 築 師 | Norman Foster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The British Museum


跟很多歐洲宮殿一樣,大英博物館本來的建築是一個類似“四合院”的造型(這是我瞎說的,希望懂建築的人不要罵得太狠)。所以在“院子”(Gteat Court)裡需要一個空間鏈接幾個不同的部分。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由Norman Foster設計,在2000年竣工投入使用,廣場的頂部是用3312塊三角形的玻璃片組成的。廣場中央為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對公眾開放。如果對閱覽室沒有興趣,隨著階梯而上,便是一家餐廳。在這家餐廳喝個下午茶,整個人的心情都會好上不少。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大英博物館全年都免費開放,常常去咖啡廳坐坐也是倫敦生活的重要休閒。餐廳價位適中,非常現代的設計,這種時候東西好吃難吃已經不重要了。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

建 築 師 | Jacques Herzog &Pierre de Meuron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Tate Modern


Jacques Herzog與Pierre de Meuron組合在2011年獲得普利茲克獎,成功加冕建築家最高獎項,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Tate Modern在2003年由兩位建築師完成擴建。整個建築以一個高高的煙囪為標誌,功能性非常強的美術館建築。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不管是美術館裡的內容,還是承載這些內容的建築,都是藝術。因為就在宿舍旁邊,成為我在倫敦生活期間,最經常去的美術館。坐在莫奈大尺幅的睡蓮面前發呆,可以是日常放鬆精神的項目。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每一個角落幾乎都走到,最喜歡位於5樓還是6樓的咖啡館,坐在咖啡館的窗邊,可以看到千禧橋和對面的聖保羅大教堂。Tate Modern的原發電廠的高煙囪裡永遠都不會冒煙,但如果週六去,美術館前面的大草坪煙霧騰騰,因為有BBQ派對。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安特衛普港口大樓

建 築 師 | Zaha Hadid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Antwerp Port House


對於時裝愛好者,安特衛普像是一個永遠都不曾醒來的美夢,殊不知安特衛普也是一個港口城市,運輸量在全歐洲位居第二。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這座新的港口辦公大樓由舊的消防局改建,Zaha設計的外星人一般的建築就橫臥在這棟老舊的消防局上空。港口公司的負責人說,我們對於招標設計唯一一個要求,就是不能動舊建築。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這棟大樓在建好之後,迅速成為安特衛普這座老城的標誌,幾乎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不規則造型的玻璃幕牆。大樓內部可以預約參觀,但聽說提前一年都約不到名額。對於內部結構好奇的小夥伴,估計要提前好好計劃一下自己的行程。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斯圖加特新國立美術館

建 築 師 | James Sterling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Neue Staatsgalerie


到斯圖加特兩次,每次的第一個去處一定是斯圖加特新國立美術館。整個建築看起來十分敦厚,有著大體塊的花崗岩和大理石圍牆,但又被色彩鮮豔的粉色扶手、綠色格子幕牆、橙色大門裝飾的頗具現代藝術風格。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當地的建築師朋友告訴我這座美術館出自建築師James Sterling之手,他在1981年就獲得了普利茲克獎。在斯圖加特美術館除了觀賞館藏藝術品,至今都記得入口處的前廳,陽光透過曲面玻璃投射到坐在休息長椅的人們身上的樣子。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在美術館後面,還發現了一處新景緻,從美術館平臺的樓梯往下走,有個圓形的下沉式花園,周圍排列著古典主義雕塑。這大概就是,斯圖加特新國立美術館被譽為“後現代主義建築”代表作的原因吧。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漢堡易北河音樂廳

建 築 師 | Jacques Herzog &Pierre de Meuron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Elbphilharmonie concert hall


在獲得普里茲克獎後,Jacqu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這組搭檔又設計了位於德國易北河畔的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沿著易北河岸的步行道走,遠遠就能看見一座佇立在碼頭像戴了水晶皇冠的建築,映射著水面和天空的光影,很難讓人不走近去細看它的樣子。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從底部入口處順著一個長如時空隧道的電梯到達音樂廳的主體。外層大廳的玻璃幕牆是帶有弧度的,像波瀾起伏的水面,不由地好奇這個玻璃的製作工藝。穿過玻璃幕牆走到觀景平臺,可以俯瞰整個易北河風光。


只是剛好路過,就碰到普利茲克獎作品

©️ Photo by Doreen


text :盧笛、Doreen [ 部分 ]

graphic:Doreen

photo:Doreen [ 部分 ]

produced by Chicology


未經允許請勿擅轉至他處,如需轉載/合作請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