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戰爭現象是怎麼回事

2006年,年逾七旬的著名日本作家筒井康隆出版了小說《銀齡的末日》,對日本老齡化社會進行了“觸目驚心”的誇張:77歲的主人公宇谷九一郎,用手槍打爆多年來一同下圍棋的好友的腦袋,原來劇情是這樣安排的:未來的某一天,為了應對日益加劇的老齡化問題,日本出臺了駭人聽聞的《老人相互處死制度》,並在全國90個地區設立了70歲以上老人相互殘殺的“特區”。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內,每個“特區”只有一名老人能夠生存下來安享天年。


銀髮戰爭現象是怎麼回事


日本《每日新聞》稱《銀齡的末日》是一部“交織著恐怖與狡黠,讓愛和笑統統炸裂的小說”,與以往的“老人小說”只是描寫人生的落幕感以及身邊的瑣事不同,《銀齡的末日》運用歌舞伎中的殺人場面和西部片中的槍戰鏡頭,將老齡化問題演繹成一場驚心動魄的“銀髮戰爭”,堪稱日本“老年文學的金字塔”。由此,《讀賣新聞》、《每日新聞》等大報稱其為“日本老齡化社會的噩夢”。

59位老人之間的“銀髮戰爭”實際擊中了日本社會的很多現實問題:例如,年金問題、少子化問題、老人醫療費問題等。


該書中文版何曉毅翻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在2006-05出版。


日本在2018年的1月份出臺了一則名為《高齡社會對策大綱》的草案。

日本製定了《老年人僱傭安定法》,提高退休年齡,即使退休後也可以再次被其他單位重新僱傭,處處體現了日本政府鼓勵老年人再就業。這也是日本的現狀,領取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而繳納的人卻變少,所以只能推遲領取年齡,降低養老金的金額。


老人醫療費、生活費越來越多,而年輕人越來越少,誰來養活老去的一代?


眾所周知,日本是名副其實的“銀髮社會”:2007年65歲以上的日本老人佔總人口22%。經過了12年的時間,2019年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28%。日本60歲以上的人口更是接近5000萬,接近日本總人口的50%。此外,日本《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佈的一項數據表明,目前日本約23%的65歲以上老人還在繼續工作,也就是日本65歲以上在職的人口數量達到了770萬。


儘管這個數字與未來中國的1/3尚有差距,但年輕一代已被養老金這座“大山”壓得直不起腰來。


因為,從數據上看2049年老年人口將超過4.3億人,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要知道,2010年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截至2018年,2018年的人均GDP高達3.93萬美元(約人民幣27萬)。要知道,中國四大強省,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2019年,浙江人均GDP達到了10.87萬元,位列全國各省第二位,僅次於江蘇省11.52萬元/人。2019年中國人均GDP首次超過1萬美元,對於國人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世界人均GDP的平均值是1.13萬美元,中國跨過一萬美元大關,距離世界平均水平僅一步之遙。


與此同時,2019年中國總人口突破14億,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12.6%。


特別是近期關注的湖北省。截至2017年底,湖北全省常住人口5902萬,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1107.85萬,佔總人口的18.77%;65歲及以上人口715.64萬,佔總人口的12.12%;80歲及以上人口129.05萬;90歲及以上人口11.72萬;100歲及以上人口2091人,全省年齡最大的114歲。也就是5個人中有一個老人。還有武漢 ,2019年,武漢戶籍總人口906.40萬,比2018年(883.73萬人)增加了12.67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有194.25萬,比2018年(187.94萬)增加6.3萬人,佔總人口數的21.43%。老齡化程度比2018年(21.27%)增長0.16%。也就是5個人中有一個老人。


還有作為一線城市的上海。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戶籍老年人口已達503.28萬,佔戶籍總人口的34.4%;80歲及以上戶籍高齡老年人口81.67萬,佔戶籍老年人口的16.2%。上海市民每100人就有34個老人,老年人口超500萬。全國38個典型城市老齡化程度排名中,上海以30.2%的老齡化水平位居第一。

以國際通用指標來判斷我國老齡化進程,2000年65歲及以上人口7%,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該指標超過12%;大約在2025年,該指標達到14%,進入深度老齡社會;2035年將達到20%,進入超級老齡社會。根據這個標準,2016年底,大連進入了深度老齡化社會;2017年底,南京也進入了深度老齡化社會。


局部,例如,天津老年化達到23.97%。


有什麼影響?


以家庭為單位。按照國家養老模式,90%的老人是居家養老,其餘的才是養老院和社會養老,這就意味著必然要分配出一定的勞動力去照看老年人的生活。作為大多數421結構的家庭,一對夫妻要對應2對老人。說白了,子女防老,高端的地方,一線城市加上房子養老。


中國目前到未來15年生育主力的獨生子女們 一對夫妻要生3到4個孩子才能達到逆老齡化趨勢,所以中國人口老齡化短期不可逆。因為,地產高企,財政緊張,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很多條件滿足不了。2015年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是37.6 ,距離2020年有5年,現在這批人起碼40歲了。2015年,中國女性平均生育年齡是27歲,推算到2020年,也就是32歲了。中國未來10年的年輕化取決於17-27歲的人群,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7年人口抽查數據(千分之一抽查):15-19歲人口數為59251,20-24歲人口數 73185,也就是2019年-2020年17到26歲的人口有1.3億人。也就是極端理想的狀態下,生一娃也就是6000萬新生人口。2039年,這批人才成年。中國人口爆炸的時代。是50-60年代那一代人最多。80後 90後沒那麼多人,00後更不用說了。雖然人口基數大。但是往下走就是倒金字塔結構。加上現在生活成本越來越高。老年人是421結構中的4,2是中年人,1是兒童或少年少女。


它對社會生產有了深刻的影響。例如,一線城市是做大產業吸引人流。天津這樣的二線城市是通過市場化來盤活資產。三線城市將逐步放開土地市場,以量取價。因此,總的來說,內需市場的培育特別重要。

無人機,機器人生產不再受到怕勞動力價格降低的疑惑了。社會的數字化生產更深入人心。


數字化的反身性可以迅速提高生產效率,也造就了貧富的進一步分化。


我們面臨的是怎樣的世界?


既動盪沸騰還充滿了挑戰與機遇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