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越河及十二連橋是清代東昌府的著名景觀。目前唯一倖存的橋,應是玉皇皋前石橋,也有一些人說這是迎春橋,應該不對,從史書上看,迎春橋的位置不在這裡,另外迎春橋的體量也遠遠大於現在倖存的小橋。

隨著小東關的拆遷,這座倖存的玉皇皋前石橋到底現狀如何,是否還在?是否遭到了破壞?牽動著很多聊城人的心,小編費盡周折,到現場查看,發現小橋主題完好,拍下照片,讓大家安心。另外奉上2016年1月玉皇皋前石橋的老照片,大家懷想一下,對比一下。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因為是工地 橋的四周全部有圍擋 閒人免進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小東關街的石板路 僅保留了一小段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倖存的小橋附近的牌子 幸好相關部門有這種意識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小橋的全貌現狀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小橋的橋面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現狀:橋欄杆落在下面坑裡 被垃圾土蓋上了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現狀:橋東的地面還保護著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倖存的遺址現狀:高處是原來越河卸貨的碼頭 垃圾這邊是河溝

東昌府越河及十二連橋簡介:

在東昌城東運河通濟橋的東邊,有一條圓弧形的河溝。因它似月牙狀,清代的《東昌府志》和《聊城縣誌》寫為“月河”,而現在都寫成“越河”。在這條圓弧形河溝的東部,有多處水坑,其間又有相互連接的數條河溝。在這些坑塘、河溝之上分佈著十二座橋樑。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拆遷前的玉皇皋前石橋 2016年1月小編實拍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拆遷前的玉皇皋前石橋 2016年1月小編實拍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拆遷前的玉皇皋前石橋 2016年1月小編實拍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拆遷前的玉皇皋前石橋 2016年1月小編實拍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拆遷前的玉皇皋前石橋 2016年1月小編實拍

聊城小東關越河十二連橋唯一倖存石橋 現狀實拍

拆遷前的玉皇皋前石橋 2016年1月小編實拍

越河上有著名的十二連橋,是沿越河縱橫貫穿於每個街道之間的大小不等的十二座橋。住戶人家門外多是一泓清流,越河岸植紅杏翠柳,曲折環繞,綠波激盪,三三兩兩的婦女伴聚在水邊,有的洗菜,有的浣紗,她們愉快的笑聲,經常飄蕩於水面。這裡雖是鄰近街市繁華之區,足可領略有如江南山水的情趣和田野風光,雨水旺盛季節,水連十二橋,風景甚是美好,僅次於揚州的二十四橋。

舊景雖隨時光去,光彩依然留史冊。越河及十二連橋雖去猶存,會給世世代代的聊城後人以美好的遐思。

吳雲濤先生在《十二連橋彎彎水》一文中寫道:十二連橋以“來春橋”為首,北是“迎春橋”,再北是柳園的小板橋,南頭通達前菜市街西頭橋,往北兩座小(磚)橋,糧食市街(東頭向南去的)衚衕南首(陽穀廟前)的小橋,灶王廟前(木板)橋等。這裡只寫了八座橋。但是,這篇文章的“附記”卻是很有價值的。附記寫道:“一說‘十二連橋’是越河(注:指月河)以外的橋。‘迎春’和‘來春’並不在數。”往下列出了十座橋:

1.糧食市街(東頭向南去的衚衕)南口(陽穀廟前)石橋;

2.豬市街南口石橋;

3.前菜市街西口石橋;

4.由前菜市街西口往北小磚橋;

5.小磚橋以北又一小磚橋(橋北側有小廟祀關帝);

6.灶王廟前木板小橋;

7.灶王廟前、後菜市街西口石橋;

8.小東關街東口、玉皇閣前石橋;

9.後菜市街東口“對月橋”;

10.前菜市街東口“救命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