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不與眾山同一色,敢於平地拔千仞”,赤城山在一片蒼翠中,因其色赤,獨樹一幟,歷來被看作是“臺嶽南門”和天台山的標誌。這裡洞穴密佈、樹木蔥鬱,遙望如城堡高矗,在四山青碧中顯得格外挺拔清麗,十八個天然洞穴石窟,散落有致,佛道雙棲,構築起一座宗教聖山。

“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歷史上的赤城山

是高道大德、文人墨客心中的聖山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今天我們就隨著一曲赤城棲霞

來了解一下我們的赤城山

赤城棲霞.mp3來自天台山旅遊

00:00

04:42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赤城棲霞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天台山大大小小的景緻,總和文人墨客脫不了干係,以晚霞著名的赤城山也不例外。元邑人曹文晦,形容丹霞地貌的赤城山為:“赤城霞起建高標,萬丈紅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錦秀緞,仙翁瀉下丹砂瓢。”在天上,它是絢麗的雲彩,落在大地上,它是灼灼的沙石。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赤城是赤紅色城堡的意思,每當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時,赤城山在雲霞的掩映中赤赭如火,遠遠望去就如一座火紅的城堡,因而得“赤城”一名,是天台山中惟一的丹霞地貌景觀。台州市也曾因此山而將市名定為“赤城郡”,而我們天台縣的縣名也叫“赤城縣”。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這座水成岩剝蝕殘餘的的孤山,又名“燒山”,它以自然的造化,為山崖換了顏色,而這座山,算是和“紅”槓上了。每當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雲霧繚繞山腰,霞光籠罩,天空高遠,雲彩好似裂帛,光彩奪目,故有“赤城棲霞”之稱,赤城棲霞亦為天台八景之一。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中日友誼林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天台山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黃金紐帶”。自中國隋朝時期日本聖德太子第一個引進並傳播弘揚佛教天台宗,唐代高僧鑑真東渡及“傳教大師”最澄創立日本天台宗以來,佛教天台宗便成為中日兩國友好交流的重要橋樑。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作為世界佛教徒的朝聖之所,天台山儒釋道交融的名山文化深深吸引著日本各界名流。以天台山文化和天台宗為核心的中日文化交流自唐迄今,源遠流長,“睿臺承相照,萬古兄弟情”,趙樸初先生的兩句名詩,見證了長達1000多年的天台山與中日文化交流!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中日友誼林是1996年為紀念智者大師圓寂1400年,中日天台宗僧侶和有關人士親手所植。樹種有蒼松、翠柏、桂花和日本櫻花,隱喻中日友誼萬古長青。為進一步增進中日兩國民眾友誼搭建了更大平臺,也為推動中日兩國友好關係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礎。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紫雲洞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在一億多年前,山洪暴發後粗細不一的砂岩和砂礫石混合沉積成為水沉巖。由於高溫作用使其內部的鐵成分發生氧化反應,呈現紫紅色,之後又經過造山運動和千萬年的風化侵蝕作用,最終抬升而起,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堡壘”形狀。其中紫雲洞就是這麼形成的。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紫雲洞始建於東晉,是敦煌高僧曇猷在天台山所建的第一個道場,古稱中巖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巖唇的水滴如輕紗飛舞,當水多的時候這裡就像水簾洞,每逢早晚,水氣蒸騰,霞光普照,與赭紅色的岩石映照起來,就如紫霞飛舞,所以叫“赤城霞起”。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紫雲洞高30多米,徑深約17米,門口有一石碑,上書“建文帝度歲處”。傳說明朝建文帝遭永樂廢黜,微服出逃,削髮為僧後,曾兩次潛游此處並度歲於此。原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來此目睹此碑,曾詩云:“瑤池稱仙境,遠遊紫雲幽。敝履帝王貴,赤城遁隱遊”。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在紫雲洞的正中間,供著一尊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前面的是一尊玉佛“釋迦牟尼佛”,後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釋迦牟尼玉佛是由臺灣慧嶽法師所捐贈,工藝精湛,極具匠心。慧嶽法師是當今天台宗一脈中,修行較高的一位法師。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紫雲洞東端高處有一小洞,原為曇猷大師坐禪處,後因五代南齊慧明禪師在此供奉臥佛而名“臥佛巖”。明清時期鄉人為紀念戰國時齊國田橫等,改祀“五百大神”,稱“五百大神殿”。清乾隆年間禮部侍郎齊召南曾為題寫“義得高士”匾額一塊,現在恢復供奉臥佛。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與臥佛巖相連另有一小洞,門臨丹池,名“立雪處”。乃清乾隆禮部侍郎齊召南致仕前讀書處,昔時鄉人稱其為“裡宿處”。臥佛巖、立雪處前有一澄清水池,面積近20平方米,池周圍以石欄杆,名“龍池”。池內原有蓮藕,每當夏月荷花盛開,亭亭玉立,分外美麗。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濟公東院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濟公東院上書檯嶽南門,兩旁對聯為:“上上彎彎彎上門朝活佛,來來往往往來世路度凡心。”另主院白雲洞兩旁的對聯為:“做人正直無私若走歪門邪道求我何用;行事方圓有度能否繩矩循規看你所為”。兩幅對聯皆生動地刻畫了濟公行事不拘一格的性格特點。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濟公東院裡的濟公像,念珠、葫蘆、芭蕉扇栩栩如生,而蓮座則以故鄉山水為依託,龍形的巖柱連著“天台山八景”淺雕,體現了“九龍造天台”的神話,也應景濟公乃降龍羅漢轉世的說法。天台八景雕刻採用木質浮雕,做工精美,後背是天台山風景的全景。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在紀念堂後面是濟公百態,按照佛教說法,佛和菩薩,為了普度眾生,需化作各種形象。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又是活佛,為了濟世度人,也會有很多化身。這白雲洞便是為了展示其濟世百態而擴拓的。看了這濟公擺臺,也許您更能讀懂塵世間的喜樂哀愁。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玉京洞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赤城山是佛道雙修的仙山,那玉京洞就是道家的第六洞天。在這,大家可以感受何為佛道不分家,因為關於菩薩就住在“三清”的隔壁。玉京洞的三清,是指靈寶天尊、原始天尊、道德天尊。左首是天台仙山的開拓者葛玄,右首是西晉時開創上清派的魏華存魏夫人。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洞前有石突起如筍,俗稱龍腳,與城內朱何嶺腳的另一隻龍腳和飛鶴山的神蹟石龍珠,並稱三奇石。玉京洞外書記巖,堪稱八百年前的濟公寫真,是濟公師侄居簡發現。因濟公曾在靈隱寺做過書記僧,因此取名為“書記巖”,據說是濟公的最真實的面目。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餐霞洞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餐霞洞,深約20m,高8m,清末國子監學正齊其儀結廬其中,其女修蘭,22歲時,丈夫患惡疾,無藥可醫,她便揹他來此處修養,徒手挖井取水,留下“掬井”。修蘭終身未改嫁,縣令受她貞烈感動,上報總統,當時的總統黎元洪題寫“秋霜比潔”。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梁妃塔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梁妃塔是岳陽王肅察於南梁大同四年,為其妃子所建,故稱梁妃塔。初建時有三座,唐會昌五年,滅佛時被敕廢。公元960年,德韶國師重修時,在塔內找到舍利子49顆,放回28顆,其餘散落至國清寺等寺院。該塔高20丈,七級四面。在這山頂上雄偉矗立。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名家洞簫音樂天台系列(六):赤城棲霞丨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