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撬走的客戶,還可以這樣贏回來


被撬走的客戶,還可以這樣贏回來

談判力對於銷售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案例,覺得挺有意思的。

背景:我在A公司上班,B公司的老闆也是我們A公司的股東,兩家公司在一棟大樓。

現狀:我聯繫了一個超級大客戶,前期一切順暢,約好了這個月來看廠,我們老闆找了B公司老闆,打算以一個集團的名義去接待這個客戶。

誰知道今天突然收到客戶的郵件,說B公司的海外辦事處人員聯繫了他。

說A公司並不主力做客戶需要的產品,他們才是主要做這塊的(我心想,這應該就是要搶單了)。

客戶對此感到困惑,讓我先把A B公司的事情理順搞定,到底他應該和誰對接,這個月來工廠,到底是見誰。

某種層面上,B公司的實力確實比A公司強,但就這麼被搶走客戶,我也不甘心啊!

各位小夥伴,假如你是我,你準備怎麼做?

被撬走的客戶,還可以這樣贏回來

其實我們看待案例,並不是尋求答案的。因為每天遇到的問題千變萬化,我們總不能把世間的問題都解完,或者期盼一直只遇到自己解過的問題。 學習如何分析案例,剖解案例,並提煉案例中隱藏著的邏輯,才是正確的姿勢。複雜的問題就好像是一團亂糟糟毛線,解決它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找到線頭在哪裡。讓我們先把故事的人物都列出來:首先,線頭在客戶身上嗎?很明顯不是。

按照當前的銷售階段,A公司和客戶頂多也就是處於“商機”,客戶對你並沒有多深的認可。

此時,即使你找客戶嚷嚷“不要相信B啊,他是壞人來的”,可能只會加深客戶對你的惡感。

(這就是為什麼,關係不到位千萬不要說競爭對手壞話,因為你不知道多方之間的信任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況且即使客戶相信你,在利益的驅使之下,他其實並不在意到底是跟A還是跟B合作。

他只在意到底誰能夠解決他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接觸了A之後,還會去接觸B,在接觸了B之後,還會讓你先去理順關係。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沒辦法在客戶身上下手。其次,線頭在B公司身上嗎?很顯然也不是。假如B公司有意搶A公司客戶,那麼即使你跑去撕逼也沒用。

對方肯定做好準備了,“哎呀真是不好意思,我的海外辦不小心也聯繫對方了,我也沒辦法讓對方吐出來?

要不這樣吧,這次的客戶我先來,下次客戶讓給你?咱倆誰跟誰啊。”假如B公司真的是因為巧合也聯繫了客戶,並不是故意搶客戶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覺得對方會那麼高風亮節讓給你?

“明明我也聯繫客戶了,吃到嘴邊的肉憑什麼讓給你?”所以,想著從B公司嘴裡搶回來,並不現實。

根據排除法,假如線頭既不在客戶身上,也不在B公司身上,那麼就只能夠在A公司身上了。A公司本來就因為心怯,想要聯合B公司以集團公司的名義接待客戶。

那麼就證明,他本來就不具備單獨吃下客戶的能力。

至少,沒有單獨吃下客戶的信心。

在這種情況之下,其實本來就做好了讓利的準備。

那麼,真正意義上去聯合B公司,大家一起吃下這個客戶,利益分成。

B公司有海外辦可以協調客戶端,A公司的人在工廠搞定供應端,是否可行?當然可行,只不過B公司會不會也是這麼想呢?答案是不一定。

B公司本來實力就優於A公司,假如他自己能夠吃下的肉,憑什麼分一半給你?所以最終的問題關鍵在於,A公司一定要想法設法讓B公司相信:單獨一家公司是吃不下這個客戶的。也就是說,A公司對於客戶的競爭力到底是什麼。可以說A公司業務聯繫客戶的時間更長,關係更好,更瞭解客戶,就差斬雞頭燒紙錢拜把子當兄弟了。

可以說客戶的需求線覆蓋了A公司有但B公司沒有的產品,B公司想一家公司吃下結果只會是丟單云云。當然,此時B公司老闆肯定是將信將疑的,畢竟老闆也不傻,怎麼可能聽你幾句話就把肉吐出來。那麼此時你就可以拍著胸脯說,兄弟你也不用那麼快下決定,我們先一起接待客戶,接待完了之後再討論利益怎麼分。

退一萬步,說不定最終客戶不下單呢?免得傷了你我和氣。這種情況下,B公司老闆很大概率就會同意。

(一起接待不涉及利益和付出,自然很少會考慮其中的風險)此時,你的機會就來了。

只要在接待的時候好好幹,重點在B公司老闆面前體現出客戶和你關係確實好,你的銷售能力確實強,客戶確實有需要你的地方。接下來,A公司再和B公司進行談判的時候,就有籌碼了。

總結一下這個案例:1、許多人在面臨衝突的時候,總會第一時間情緒上頭。

覺得B公司老闆是個賤人人渣,對付這種人不需要客氣,掄起四十米大刀幹就是。

結果往往只會是雙輸。2、這個案例,本質上是個談判案例。

其中有兩個概念,需要大家記住:

01

漸進式策略

大家來想象一個這樣的場景:

假設你第一眼看到個非常喜歡的女孩子,就拉著對方的手說“我要和你生個孩子”,對方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反應?

除非你是吳彥祖,又或者你有億萬身家,否則結局一般都會是對方一巴掌甩在你的臉上,對吧?

所謂漸進式策略,就是我們先交朋友,交完朋友再談戀愛,談完戀愛再結婚,結完婚再生孩子……

沒有什麼所謂的一步到位。

假如你一開始就掄起大刀說“這個客戶是我的”,“這個客戶我要分80%”,對方肯定也會跳起來。

但假如我們先從“一起接待”客戶開始,之後的慢慢再談,問題就不大。

總的來說,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01

BATNA,最佳備選方案。

這是談判力的來源,想象一下:

假如你知道一旦不答應客戶的要求,客戶馬上就會轉向其他供應商。

而你又沒有其他客戶來補充銷售目標的話,此時你在客戶面前就是沒有什麼談判力,沒有什麼籌碼的。

大概率就是客戶要什麼,你就只能給什麼。同樣道理,假如B公司老闆認為A公司可有可無,即使把他一腳踢開,他也蹦躂不起來的話,那麼他根本就不會需要和A公司談判。但假如A公司有備選方案,譬如“我本身就有客戶要的東西,假如我倆不能合作。

那好,我去外面找別的公司合作,讓你湯渣都沒得吃”的話。

此時A公司是不是就有和B公司談判的實力和籌碼了呢?

所以說,大家老說什麼話術,什麼銷售技巧,其實都是狗屁,實力才是硬道理。

實力到位的,飯都不和客戶吃一頓也沒關係。

實力不到位的,你拼完折扣拼回扣,拼完回扣拼紐扣,客戶也只會欣然笑納但訂單依然下給別人。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