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方法」手把手教你如何正確倉儲普洱茶



「倉儲方法」手把手教你如何正確倉儲普洱茶


怎樣保證微生物路徑的轉化呢?

答案是,創造利於有效微生物生長的環境。

其中核心是需要一個含水量適度的環境。由此可以推演出:國家標準中強調的通風是不必要的,通風過度反而會導致小環境的不穩定;過分強調幹燥也是不對的,含水量過低也會導致微生物缺乏生存條件;但是避光和無異味卻是需要的。

你可能奇怪,微生物難道不需要氧氣嗎?轉化茶葉的這些有效菌基本是厭氧或者需要很少的氧氣,殘餘的一點點就夠了,不需要強調通風。

那什麼樣的水分含量會使得轉化最有效呢?

通過經驗得到的,10%的茶餅含水量最合適,這也是標準茶餅剛出廠時候的含水量。(這可能是微生物長期被自然選擇的結果。)

當茶餅含水量高於14%,就非常容易滋生雜菌,也就是肉眼可見的發黴,這對茶葉活性的損傷是巨大的。

而茶餅含水量低於7%,有效微生物就難以存活了,相當於微生物這條轉化路徑就停止了,繼續存放只會在氧化的路徑上轉化,最後變成尷尬的“無味之味”。

如何確認茶餅含水量呢?

精確的辦法是買一個水分測定儀,按照說明書學一下,簡單也不算太複雜。

簡單的辦法是稱重。正常來說,一個符合規範的茶廠,壓餅前是需要通過含水量測定的,這樣的產品出廠時候含水量一般都會控制在10%。也就是說,如果茶餅的重量是357g,它的含水量就是10%。

如果含水量高出一點,可以在溼度小的環境中通風處理,調整含水量。含水量過低,則反過來操作。

含水量合適之後,又如何進行存儲呢?

只需要提供穩定的小環境就可以了。單片的茶直接放在單片茶餅的防潮袋裡,少量的茶可以放在上釉的瓷罐裡,或者是錫罐裡,注意透氣透水的紫砂罐不利於茶葉長期存放,存儲的關鍵是與外界隔絕,保證含水量的固定。


「倉儲方法」手把手教你如何正確倉儲普洱茶


成件的茶由於筍殼與紙箱的保護,與外界隔絕,內部環境相對穩定,只要將紙箱的縫隙用膠帶封住,就比較利於存放。如果需要在潮溼環境中長期存放,紙箱最好是鍍膜的防水紙箱,或者在紙箱外部加套防潮袋。這樣就可以創造穩定的小環境。

另外,在單位空間內,塞入越多的茶,這個小環境也就越穩定。所以茶葉的形狀也決定了倉儲。磚最能填滿空間,所以磚茶最利於長期存放,然後是鐵餅,然後是一般的泡餅。特殊形狀今天就不一一例舉了。大家可以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