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沙東、賽諾菲超20億交易案背後,跨國藥企的生意經

近日,分別來自默沙東和賽諾菲兩個跨國藥企巨頭的兩筆併購案例,一經公佈便迅速引起了行業關注。

一則是由默沙東發起的對生物技術公司ArQule的收購。這起總交易金額為27億美金的交易,所涉及到的產品主要是一個新一代BTK-抑制劑,以及其他幾個激酶抑制劑;而另外一個則是由賽諾菲發起的對美國生物技術公司Synthorx的收購,總交易金額與默沙東的接近,為25.03億美金。相較於上週五的收盤價,兩家跨國大佬給出的價格分別溢價107%和172%。

對於像默沙東、賽諾菲,包括輝瑞、諾華等一眾跨國藥企在內,像這類交易金額並稱不上巨大的交易。但此兩起交易仍然在行業裡引起了一些關注。

外媒有評論認為,對於默沙東來說,此次併購之舉更大意圖上在於進一步豐富其在腫瘤治療領域的多樣性。畢竟,當前的默沙東手握重磅產品Keytruda,也因此而獲得了頗為理想的現金流,但對於單一產品過度依賴的隱憂,仍然被華爾街的投資者們不斷提醒,對外發起一些併購獲得更多元化的產品,也正在情理之中。

而對於賽諾菲來說,先是一起併購,這也是賽諾菲在新任首席執行官韓保羅上任後,推動賽諾菲在腫瘤治療領域的一個明確動作;繼而是一個堪稱重磅的宣佈,即宣佈戰略調整,作為全球最暢銷胰島素產品Lantus的生廠商,其將停止研發新的糖尿病藥物。

對於腫瘤線產品的關注也理應是賽諾菲發展的方向。畢竟,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EvaluatePharma的預測是,如今1230億美金左右的全球腫瘤藥市場有望在2024年實現翻倍,而賽諾菲在此領域的表現,卻難言出色。通過查看賽諾菲2018年財務報表不難發現,整個腫瘤線產品賽諾菲2018年共實現的銷售額僅為14.94億歐元,其中銷量最大的,為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卡巴他賽Jevtana,銷售額也僅為4.22億歐元。相較於輝瑞、羅氏等排名更靠前的跨國藥企手中動輒銷售額過10億美金的重磅炸彈級產品,說不動心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

回過頭來看,整個2019年全球醫藥市場發生的併購仍然值得關注。這其中,既有超過100億美金甚至超過500億美金的超大型併購,也有10億美金、20億美金這種中小級別的交易不斷髮生。而這種頻繁發生的背後,正是當前全球醫藥市場變動最真實的寫照。

01 併購金額刷新高 巨頭聯合版圖生變

11月21日,BMS對新基的天價收購塵埃落定,交易金額刷新醫藥併購史記錄。從近5年全球生物製藥併購TOP10來看,併購金額大、巨頭聯合顯然成為2019年兩大特色。

默沙東、賽諾菲超20億交易案背後,跨國藥企的生意經

首先,交易金額的絕對值越來越大,且大型交易頻次正增加。2019年BMS與新基740億美元的交易金額刷歷史新高,E藥經理人不完全統計,500億美金以上的交易,2019年發生3筆,2018年為2筆,首次突破0筆;100億美金以上交易,2019年發生5筆,2018年為4筆,2016年、2017年均為2筆。

其次,巨頭們的聯合重組正對全球製藥行業版圖產生重要影響,高特佳投資表示,2019年榜單前三大收購案涉及的6家公司,全部入選2018全球製藥行業企業TOP25,比如艾伯維和艾爾建的聯合,將使新公司的營業收入一舉超過諾華和默沙東,躋身全球TOP5。

拿TOP1交易來看,BMS以740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新基後,將獲得腫瘤、免疫、炎症領域多個具有重大潛力的管線資產,包括新基的明星抗癌藥Revlimid,該藥2017年銷售額接近82億美元,在全球暢銷TOP10榜單排名第二。合併後的公司將擁有9種藥品,每種藥品銷售額均超10億美元,研發管線得到擴充後,預計未來一到兩年內可能推出的6款藥物,或將創造150億美元的收入。顯而易見,BMS雖然花下重金,但就現有能獲得的收入、潛在藥物收入,以及對公司規模的擴建、市場地位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與BMS收購新基不同,艾伯維收購艾爾建更多是多元化的互補。交易完成後,雙方的產品將更加多元化,將增加全新的治療領域,壯大下一代產品管線。值得關注的是,此前2015年,艾爾建曾拒絕輝瑞1600億美元的收購邀約,如今以630億美元賣身艾伯維,其折價水平也反映其四年業務發展不如意的現狀,至於是否是個爛攤子還有待市場驗證。不過,就營收來看,合併後新公司將超過諾華和默沙東,躋身全球TOP5。

02 中國登上國際交易舞臺

“中國大陸的項目交易量一直保持驚人的速度增長。”科睿唯安在近日發佈的一份關於腫瘤免疫療法的報告中指出。2013年中國僅發生一起IO療法的交易,而今年僅前五個月就發生了14起交易。儘管還未有超大型的併購案發生,但明顯中國在生物醫藥舞臺上的活躍度越來越高。

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例如正大天晴與美國AbproTherapeutics公司達成了一項價值最高達40億美元的交易,雙方將利用Abpro公司專有的抗體發現平臺DiversImmune開發多種創新雙特異性抗體療法,南京正大天晴將獲得所開發免疫腫瘤學療法在中國市場的商業化權力。根據協議,南京正大天晴將向Abpro支付一筆6000萬美元的近期研發資金,後期還將支付相關的潛在里程碑款項及特許權使用費,累計支付總額最高可達40億美元。

雙抗、ADC等被稱為製藥行業下一個熱點,國內大小企業紛紛佈局。包括正大天晴、百濟神州、再鼎醫藥、信達生物等在內,GBI數據顯示,近年在引進多特異性抗體方面,國內公司已經完成了9項、總價值超過54億美元的重大交易;同時,還有21項、總價值達20.2億美元的重大對外授權/國內合作交易也有國內公司參與。由於上述30項重要交易中只有14個公佈了具體交易數額,所以中國多特異性抗體領域的實際投資金額或將遠超上述總計的74.2億美元。

而在今年,不得不提的一筆交易就是安進與百濟神州的股權交易。按協議,安進將購入20.5%的百濟神州股份,百濟將在中國商業化運營安進的三款產品,在全球範圍內,安進將與百濟共同開發20款安進抗腫瘤管線藥物,其中,百濟負責在中國的開發和商業化。

無疑,相比其他跨國藥企,安進入華應該說是姍姍來遲,直到2012年,安進才開始著手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2018年7月,在華推出首個產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到重視的不止是中國的市場,還有中國的創新水平。在中國,生物製藥方面的跨國交易也開始雙向流動,國外開始自中國購進項目。

上述報告指出,2013年美國公司的“買進”交易73%來自於本土,15%來自於歐洲,來自中國的為0,而2019年前五個月的統計顯示,來自中國大陸的項目已經佔到7%。例如,就在本月,再心生物科技公司宣佈與阿斯利康達成一項研發合作,根據協議條款,再心公司將與阿斯利康合作,利用再心的hvCOC技術建立一個再現HFpEF關鍵表型特徵的新體外模型,彌補動物體內模型與臨床試驗之間的差距,並且通過提供適用於人類的臨床前數據,加快藥物的發展進程。此外,近幾年業內較為知名的案例包括禮來與信達、強生與南京傳奇的合作。

但目前為止,跨國藥企在華還未有對創新藥企的大型收購發生。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國內創新藥企管線上的產品並不一定都具有全球價值,此外,不少創新藥企對於自身的國內發展前景抱有信心,其中相當比例的生物醫藥企業也都具有發展成為全產業鏈大藥廠的願景。

當然,也有一些大型跨國藥企對併購並不感冒。例如羅氏董事長Christoph Franz曾在接受CNBC網站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在任何形式的大型併購案時持非常謹慎的態度。大額交易成本高,而且併購整合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僅僅是經濟的整合,還有企業文化的整合。這會偏離一家公司的核心工作,比如新產品的研發。

Franz表示,羅氏目前有一套良好的創新管道,有新藥即將上市,沒有必要專注於收購來創造企業的規模。公司會關注一些有針對性的觀點,然後建立合作伙伴關係。當然,在某些情況下羅氏會做一些中小型交易。

03 這些是主流

大型併購交易畢竟只佔少數,中小型併購還是佔很大比例。有數據統計,2017年,100億美元以下併購交易筆數佔比98%,10億美元以下佔比89.47%。

而這些中小型併購的交易,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細分領域的趨勢。從2019年的併購交易來看,治療領域方面,腫瘤和罕見病是併購的焦點,尤其是大公司,他們熱衷收購於腫瘤藥物以擴充自己的研發管線;治療手段方面,基因治療、細胞療法依舊熱門,腫瘤靶向療法方興未艾。

在罕見病領域,大的諸如武田製藥460億美元收購歐洲罕見病巨頭夏爾等,小的如益普生以13.1億美元收購罕見病公司Clementia,獲得治療超罕見骨病的palovarotene,輝瑞以8億美元收購Therachon,獲得軟不發育不全新藥TA-46等案例層出不窮。

在腫瘤治療領域,12月9日,賽諾菲宣佈以25億美元收購Synthorx,溢價172%,交易完成後,賽諾菲將獲得該公司主要的免疫腫瘤學產品THOR-707,用於治療多種實體瘤,與其他IL-2化合物相比,有可能成為治療實體瘤的同類最佳的IL-2治療藥。次日,默沙東宣佈以27億美元收購ArQule,交易完成後,獲得用於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的ARQ 531。這樣的“撞期”也映射了腫瘤併購的熱度。

基因治療領域2019年也是年初火到年末。2月,羅氏宣佈以43億美元收購SparkTherapeutics,交易完成後,羅氏將獲得用於治療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Luxturna, 用於治療血友病的新型基因療法SPK-8001、SPK-9001,以及SPK-7001、SPK-3006等多項基因療法,適應證包含無脈絡膜症、龐貝氏病、帕金森病等。12月3日,日本安斯泰來出資30億美元收購美國基因治療公司Audentes(擁有治療X連鎖型肌管肌病基因療法AT132),也支付了高達110%的溢價,以擴大其基因治療的規模。

細胞療法繼續發酵,繼2017年吉利德以119億美元現金收購細胞免疫頭部公司Kite後, 2018年,新基完成收購細胞治療先驅公司Juno,而2019年BMS又把新基給收購了,與此同時,也有拜耳2.4億收購BlueRock剩餘股份,繼續鞏固細胞療法,Vertex9.5億收購Semma,以開發1型糖尿病細胞療法等小型收購在繼續細胞免疫的進程。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球TOP10製藥公司均或多或少在細胞治療、基因治療方向有發生併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