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遲遲不對伊朗動手呢?

阿爾法熱點


有人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也有人說戰爭是政治的破產,這都對。簡單的講,戰爭是眾多政治手段中的一種。戰爭是最有力度的政治手段,但也是最後一種政治手段。這是你手裡最後一張牌。

所以不能動不動的就喊打喊殺:菲律賓鬧事,滅了他。越南搗亂,平了他。日本挑釁,炸沉他。印度對峙,跟他拼了。美國把軍艦開過來,跟他同歸於盡......這都是義和團的思維。你張嘴就開戰,人家反倒不怕你了。這叫黔驢技窮,拿蹄子去踢老虎,老虎發現,你就這兩下子啊?開戰,其實也等於說:沒招了。手裡沒別的牌可打了。這些事還真就得按套路來,牌要一張張的出:嚴重關切、譴責、抗議、撤僑、撤大使、增兵......最後才是開戰。

大國你就得有大國的氣度,必須得穩。讓你感覺我有打不完的牌,我有的是招,這才行。打他、跟他幹、拼了,不行了,等不了啦......能這樣搞軍事、外交嗎?

如果我們仔細的看看古今中外的戰爭,就會發現,絕大多數的戰爭都是分軍事和外交兩條線同時進行的。都是邊打邊談。只打不談的戰爭非常非常少見。

金國打北宋、打南宋,就是不斷的打,不斷的談。今天打贏了,你管我叫爸爸。明天你扳回一局,就改口管我叫哥了。我再打你一頓,你又管我叫叔......蒙古打金國、打西夏、打南宋,萬曆年間大明打日軍,大清打大明,鴉片戰爭,抗日戰爭以及一戰二戰,越戰,一直到海灣戰爭,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不管怎麼打,談判是從未間斷的。這往往是被大家忽略了的一塊。

推薦大家看個電影:高地戰。韓國電影(完了,我這一介紹韓國電影,這些義和團青年又得瘋了),非常棒。講的就是這個情況。前線部隊把高地打下來了,那邊談判桌上就佔優勢。然後兩邊的部隊拉鋸戰的搶高地,談判桌上就一直在討價還價。

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不論過去還是現在,基本上都是先談判,談崩了,再開戰。打一會兒,再談談。談不攏,再打打。尤其是英美這種資本主義大國,商業國家,商人國家,更是熱衷講價。

鋪墊了這麼多,美國和伊朗現在啥情況就容易理解了吧?

正談著呢!

當然,是在背地裡。特朗普訪日剛結束,安倍就跑伊朗去了,這不就是最好的說明嗎?不要用敢不敢來探討這類問題,幼稚。也不要以為美國和伊朗水火不相容,現在是楚河漢界,涇渭分明的對峙,時刻準備開戰。不是的,現在,就是現在,人家肯定正談呢。外交戰線一定是非常的火熱、精彩。有安倍這樣的中間人,然後兩邊互相開價,討價還價......

美國增兵、伊朗軍事動員,這都是在增加談判的籌碼。

美伊現在正談著呢,開價,還價,加碼,換新方案,出B計劃......想談個好價錢,還得表演,看誰更兇,看誰更能沉住氣,互相鬥法,既要強硬,又不能把話說死,這肯定需要很長的時間。

啥時候大家都把牌出完了,各種方案都討論了,依舊沒能“達成共識”,實在沒有其他的辦法了,才能:開戰。

到底能不能打?還得等。波斯人、美國人這都是優秀的商人,得談的很精緻。

倆東北人遇見,不也得是你愁啥,瞅你咋地,你再瞅一個試試......過渡一下,看看這中間誰先慫。不可能一句話不說,直接開幹。對不對?


銳度何老師


為什麼美國遲遲不對伊朗動武?答案很簡單,作為江湖老大,美國雖然霸道,但是不傻。



為什麼說美國人不傻,有那麼一句話:“從老二到老大的路,是世界上最兇險的路”。

眾所周知,美國自從當上老大以來,已經出現了四個“世界老二”,也就是大英帝國、納粹德國、紅色蘇聯,還有我們隔壁的日本。

默克爾:這位老大,做人要靠譜知道不?

特朗普:哎,我是老大,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安倍晉三:咳咳,老大讓我咬誰我咬誰……

英德蘇日這四個老二都曾經試圖挑戰美國,但在美國的各種打壓之下都已經灰飛煙滅。問題是,上一個老二日本已經失落了二十年,現在的“世界老二”又是誰?佔美國GDP接近7成,超過第三名日本接近3倍的中國如果說自己不是老二,又有誰信呢? 聽聽美國特不靠譜總統逢演講必講CHINA就懂了。



美國作為江湖老大,最怕的是別人想動它老大的地位。偏偏我們的各方面實力和老大一比還相去甚遠,如果老大這時候集中火力對我們開刀,那絕對是凶多吉少。

之所以美國老大隻是“警告你一下”(打打貿易戰),沒有全面對老二開刀,是因為下不了這個決心。

一來我們飛速發展,美國撈到的好處也不少,譬如能順利的把髒活累活轉移出去;另一方面,我們目前實在是太乖了,就管家門口那一坨,國際大事,最多是動動嘴,從不動手。老大的意見就是不同意也只是說說,絕不硬剛。畢竟是老二的體量擺在這,老大會覺得相比收拾老二給江湖帶來的風險,還不如日子就這麼過下去。

所以有位前人說得好,在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之前,要韜光養晦。雖然我們現在經常被英法德乃止土耳其這樣的流氓國家敲打,依然是忍氣吞聲……儘管有時候忍到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但是事實是,小不忍則亂大謀。被土耳其這種二哈咬一口就出手的話,雖然打到二哈屁滾尿流抱頭鼠竄不在話下,但是若是吸過來老大注意力,讓老大下了對付我們的決心,那就壞了。



畢竟我們是老二了,各方面實力都擺在這,西方最容易想到的是“修昔底德陷阱”啊。

雖然我們大談“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一百年不動搖”,但是西方看到的是,我們的GDP已經是英法德意之和,發電量佔世界一半,消耗水泥世界八成,Made in China的標誌鋪天蓋地不可阻擋。

雖然我們大談“和平發展是我們的追求”,但西方看到的是,我們的軍費已經是世界第二,擁有全球核打擊能力、五代機、反衛星武器等大國重器,軍艦下水入役的速度和下餃子一樣……



即使我們很低調都如此招人注意,那之前的各位老二,納粹瘋狂擴張,蘇聯咄咄逼人,日本“隨便說不”。這些行為實在與作死無異。對付老大,這些前任老二雖然嘴上爽了,但最後的下場如何,大家也都知道。




老二在韜光養晦,修煉內力,準備隨時對老大位置發起挑戰,那江湖老大會傻到“老大修理老二,高手對決比較勞神費力,那還是不理算了,把主要精力用在修理不聽話的小混混身上得了。”——這可能嗎?

老大很清楚,這個小混混雖然不停號令,像一隻蒼蠅一樣煩死人,但是,這個小混混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威脅得到他自己江湖老大的地位,反而是一邊默不作聲,看起來人畜無害卻內力頗深,斂財有方的老二,才是他真正的威脅。

順便說一句,這個不聽老大話,凡事都和老大硬剛的小混混,就是伊朗。



美國和伊朗全面開戰,老大收拾小混混,結局幾乎是可以想象的。美國憑藉自己的超強實力,一舉蕩平伊朗革命衛隊不難,德黑蘭、阿巴丹、大不里士等伊朗城市,在美軍狂轟濫炸之下,守不了幾個月。伊朗什麼號稱報復以色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啥的,估計最後的結局就是以色列落幾顆導彈,擊沉幾條油輪。最不濟的結果是海面漏油燃氣大火造成生態災難……

國際經濟波動一下難免,但可以說,幾個月之後,最多半年,這個小混混就能被老大打到倒地吐血。



但是,美國打進德黑蘭,就意味著戰爭結束了嗎?早著呢。 伊朗為什麼是中東產油國裡最窮的?美國的制裁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仔細看一下地圖就知道,伊朗雖然也是中東國家,但國內基本上都是山地,很難找到一塊平原。這種地形意味著伊朗要搞基建、架橋修路成本奇高,發展經濟很難。相反波斯灣對面沙特,雖然沙子特別多,但只要解決水的問題(開幾個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就行)剩下的就都不是問題。

但是,儘管在和平年代深山老林不適合發展,但是在戰爭年代,深山老林的地形,意味著易守難攻。美國的機械化大部隊,在伊朗就像在阿富汗一樣無法開展,相反,這裡卻非常適合打游擊。 因此所有人都能看出來,美國打伊朗,那就是捅了馬蜂窩,惹了個大號阿富汗,各類恐怖活動、恐怖組織、游擊隊會層出不窮……打下德黑蘭對美國而言不是事,但怎麼收攤子,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

三年?五年?十年乃至更多?誰知道呢?



儘管美伊開戰,油價飛漲是定局,對於依賴石油進口的我們可能是一個利空,但石油價格造成的利空,根本趕不上美國注意力轉移、美國國力受損等對我們造成的利好。

所以,如果在中國GDP已經發展到美國70%的當下,美國反而選擇去跟不聽話的伊朗幹一仗,那絕對是天佑中華!

很多人可能也知道,美國之所以能超過英國成為世界老大,其關鍵就是英布戰爭、一戰、二戰極大的消耗了英國的國力。英布戰爭讓美國GDP超過了英國,一戰讓美國和英國在政治地位上得以平起平坐,而二戰最終讓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淪為了美國的小跟班。

而更多的人也知道,在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我們的GDP連意大利都不如,排名世界第七,待戰爭打完,奧巴馬上臺,我們已經和排名第二的日本平起平坐了。待到打死本拉登,我們已經坐穩了世界老二。

可以這麼說,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的18年前,世界形勢還是一超多強,別人的GDP都是美國零頭,美國高高在上,就是受到損失也不會太影響江湖老大的地位。

小布什這麼做沒問題,但在18年後的今天,在“老二”是誰已經很清楚,老大位置已經失穩的國際形勢之下,特朗普還要置壓力於不顧,對一個小小伊朗“小混混”,親自擼袖子幹,就明顯有賭國運之嫌了。仗打到最後,國際形勢是什麼樣,幾乎是可以想象的。



所以, 只要特朗普還沒徹底瘋掉,他是斷不會對伊朗開戰的。鷸蚌相爭,漁人獲利,這麼簡單的常識,他怎麼會不知道?

儘管老特本人的中文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不靠譜,但是他的漂亮女兒對孫輩們的教育要求,可是必須得能親自秀中文啊。。


Magic6981045


首先,我必須先說清楚,也是糾正很多人的一個誤區。伊朗不是個小國,伊朗也不是沙漠裡放駱駝的牧民,伊朗是個地區性的大國,而且具有比較完整,有著相當規模的工業。領土上,伊朗有一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面積僅次於沙特,但是您知道沙特的領土百分之八十都是沙漠,而伊朗國土中的沙漠比例並不高。伊朗的人口超過八千萬,在中東僅次於埃及,埃及大約有九千萬人。大家普遍對中東國家有一個印象,就是到處的都是沙漠,人口稀少。很顯然,伊朗不屬於您印象中的那種中東國家,伊朗不折不扣的是個國土大國,人口大國。

咱們再說工業,在人們印象中,中東國家好像除了開採沙漠裡的石油,波斯灣的天然氣,就不會其它什麼了。這個也適用於伊朗,伊朗雖然是個產油大國,天然氣大國,但是伊朗也是個工農業都很齊全的國家。您可能想象不到,除了我們經常從新聞上看到的,伊朗有發展核武器的野心,其實伊朗的很多工業指標都居於世界前二十位,在中東的穆斯林國家裡面除了土耳其,其它國家都比不上它,比如,伊朗的汽車產量、鋼產量、發電量這些重要工業指標都排在世界前二十。而且伊朗的農業也很發達,這在中東是很少見的,要知道那些中東的產油國糧食幾乎百分之百要依賴進口,八千萬人口的伊朗糧食能夠完全自給自足。除了這些後天的建設發展,伊朗的自然資源也同樣非常豐富,絲毫不遜色於其它海灣富國,除了石油天然氣的儲量居於世界前列之外,各種有色金屬、寶石等自然資源儲量也都相當豐富。可以說伊朗具有相當強大的國家實力,自給自足的能力非常強,我們曾經在節目中講過,因為自伊斯蘭革命之後跟美國和西方交惡,長期遭受封鎖制裁,因為沒有辦法進口,逼得伊朗人更加自力更生,工業體系雖然沒有那麼先進,但是更加健全,伊朗建立起了在中東穆斯林國家裡僅次於土耳其的,最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且,隨著近些年跟美國,尤其是西方國家關係的改善,伊朗的經濟和工業都等到了一定的提升,特別是中國的崛起,良好的中伊關係給伊朗帶來了資金和技術,給工農業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機遇。

在國防領域,伊朗的軍隊規模超過五十萬人,說到這裡還要提一句,伊朗是世界上唯一的擁有兩隻軍隊的國家,除了國防軍,還有伊斯蘭革命衛隊,這跟咱們上一期提到的神權政體有關係,在這兒就不展開講了。雖然不是很先進,但是由於封鎖,伊朗擁有中東地區最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可以自行製造從步槍到彈道導彈在內的武器裝備,這個比那些只會砸錢的土豪軍隊不知道要強到哪裡去了。前些天,伊朗從本土發射的國產地對地導彈,準確的命中了敘利亞的伊斯蘭國武裝目標,就讓西方國家大為震驚。總而言之,現在的伊朗,在工業和國力上,很有些改革開放前中國的意思,當然在水平和規模上要差得遠,但是卻具有相當的實力、一定的技術水平和自給自足的能力,雖說不算富有,但在中東國家當中妥妥的屬於大國、強國。當然了,僅僅有國力還遠遠不夠,因為中東地區是個世界列強深度介入的地區,伊朗的國力雖然比較強,但也還不足以被世界列強如此重視。所以伊朗的戰略地位之所以舉足輕重,還一定有硬實力之外的影響力在裡面。如果僅僅是看國力,那麼伊朗還不足以讓西方國家如此重視,因為中東是個世界列強深度介入的地方,跟世界強國比起來伊朗還差得遠。伊朗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除去國家的硬實力之外,還有著其它的原因。

在我看來,伊朗的戰略地位還來自於三個因素。第一個就是伊朗在中東的宗教影響力。我們講過,在中東穆斯林分為遜尼派和什葉派,這兩個教派千百年來一直處於對立狀態。而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什葉派國家,在伊拉克戰爭之前,伊朗是僅有的兩個由什葉派當政的穆斯林國家,另一個是敘利亞,而在敘利亞什葉派是少數,並且從國力上敘利亞也無法和伊朗相比。所以,伊朗一直以什葉派的領導者自居,在中東地區的各個由遜尼派掌權的阿拉伯國家中,還有著數量眾多的什葉派民眾,伊朗一直在把自己的影響力通過各種渠道滲透到這些人當中,這也是遜尼派國家最為擔心的。沙特埃及等國這次制裁卡塔爾,主要原因就是卡塔爾跟伊朗走得太近,不願意追隨沙特去對抗伊朗,所以遜尼派的國家要殺雞儆猴,清理門戶。

第二個原因是伊朗的大國雄心。雖然地處中東,但伊朗不是個阿拉伯國家,伊朗是個波斯人國家。我們知道,跟落後的遊牧民族阿拉伯人不同,歷史上的波斯人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建立的波斯帝國曾經長期主宰整個中東地區,是與希臘人、羅馬人對峙的當年的世界級帝國。所以在伊朗人的內心深處總有一種大國情節,他們從內心是非常高傲的,打心眼兒裡看不起海灣那些靠石油暴富的阿拉伯牧民。所以伊朗一直在利用自己的宗教影響力和相對強大的軍事實力,深度介入到了很多地區問題當中,比如伊拉克內戰、敘利亞的內戰、巴以衝突、也門內戰等等,伊朗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三個原因,也是任何一個世界大國都非常頭疼,也高度重視的,就是伊朗獨特的地理位置,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地緣優勢。我們打開地圖就會發現,人們常說的波斯灣只有一個非常狹小的出口進入印度洋,這個出口叫做霍爾木茲海峽,這個海峽最窄的地方只有不足四十公里,被伊朗的領土三面包圍。由於它是海灣與印度洋之間的必經之地,霍爾木茲海峽素有“海灣咽喉”之稱,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和航運地位。海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一海峽輸往西歐、中國、日本和美國等地,承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60%的供應量,因此西方國家把霍爾木茲海峽視為“生命線”,其實對於我們中國也同樣是生命線,同樣重要,中國進口石油的一半也同樣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對於這個真主賜予的獨特地理位置,伊朗自然非常清楚自己的這個天然的地理優勢。兩伊戰爭中,伊朗用海空軍直接挑戰美軍,結果慘敗,讓伊朗人明白了跟美軍硬碰硬是不行的,所以兩伊戰爭後,伊朗從自己的地理優勢入手,重點打造了能夠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破壞波斯灣交通線的軍事能力,通過潛艇、水雷、水面的導彈快艇、部署在海岸上的反艦導彈,伊朗已經能夠極大的威脅這條能源大動脈,這也是伊朗手中威懾對手,特別是威懾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一張王牌。

正是因為有了伊朗的綜合國力,伊朗的文化軟實力和地理優勢,我們不難發現,由於伊朗具備了地區大國的軟硬實力、雄心和地緣影響力,所以伊朗在整個中東地區的戰略地位絕對不容忽視,美國對伊朗動手所必須顧忌的因素也就非常多。


照理說事


美國打伊朗?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因為伊朗和伊拉克不一樣,可不是美國隨便說說就可以打的,而且今天美國的總體實力已經遠不如30年前那樣強盛,再也不是那個高喊“在不同的地區,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國家了。

伊朗國土廣袤、地形複雜、人口眾多,而且還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大本營,如果對伊朗開戰,那就意味著對整個什葉派穆斯林開戰,對此美國表示顧慮重重。

伊朗是中亞地區大國,這個國家國土面積超過163.6萬平方公里、人口7535萬,是世界上少有的領土、人口都比較多的國家。

此外伊朗國土大部分都位於伊朗高原上,不僅海拔高,而且國內山川縱橫,並不適合美軍這樣的高科技武裝的軍隊馳騁縱橫。最最重要的還是現在的伊朗是一個宗教國家,是什葉派穆斯林的宗主國。

所以美國如果想要對這樣的國家開戰,那他面對的將不僅僅是伊朗一個國家,只要伊朗一聲號召,其他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都將會有人響應號召,發動對美軍甚至美國的“聖戰”,當面美國入侵阿富汗的時候,吃這個虧可吃夠了,如果現在再來一次,對於美國來說也將會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伊朗是一個現代工業化國家,這樣的國家其戰爭潛力可不是沙特、伊拉克可以比擬的。

伊朗雖然是穆斯林,但是這個國家在上世紀6~70年代的巴列維王朝時期,就已經步入了工業化國家的行列,是中亞地區少有的完全工業化國家。這意味著伊朗國內的武器裝備基本上都可以實現自產,這樣的戰爭潛力,是沙特、伊拉克這種連子彈都需要進口的國家所無法比擬的。

此外伊朗的武裝力量與伊拉克、敘利亞相比要強悍的多,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伊朗國內僅陸軍常備軍就有35萬人、坦克1400輛、2300門火炮,還有射程從300公里~1300公里不能的彈道導彈數百枚。此外還有超過300架戰鬥機、600架直升機。

如果美國想要一戰擊敗伊朗,自己不付出一些代價是不可能的,而且這還僅僅只是軍事上的勝利,如果想要擊垮伊朗政權,實現對伊朗的長久話佔領,就更難了。具體原因可以參考一下伊拉克戰爭。

伊朗國內的石油既是伊朗的重要財源,也是伊朗對抗美國的重要籌碼。

伊朗國內已探明的石油儲備約1584億桶,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9.3%,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中排名第三。

所以伊朗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國家來說,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利益,因為伊朗是目前世界上位數不多的沒有受到美國控制的產油國,搞好與伊朗的關係,可以避免在石油戰略上受到美國的控制,這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因此只要美國發動對伊朗的戰爭,就意味著損害所有與伊朗有著石油貿易關係的國家的利益,這將導致美國不得不與大部分世界強國針鋒相對,而這正是美國現在想極力避免的事情。

此外伊朗國家巨量的石油資源,也讓美國垂涎三尺,美國打擊伊朗其目的並不是想要毀滅伊朗,而是希望伊朗屈服於自己,好達到補全美國石油---美元戰略上的短板。美國需要的是完好無損的伊朗,一個破碎的伊朗對美國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美國對伊朗的戰爭,關係到美國對全球戰略上的重大變化,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不由的不讓美國左思又量。

今天的美國已經事實上走上了衰弱的道路,已經拿不出足夠的軍費去同時支撐兩場戰爭了,所以如果美國對伊朗開戰的話,那麼他就必須要放鬆對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控制,這對於美國實現全球戰略平衡是非常不利的。

美國在這件事情上已經吃了一次大虧,因為連續發動對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的軍事戰爭,導致美國對俄羅斯以及亞洲地區的控制力嚴重失控。這直接導致了俄羅斯與亞洲大國的迅速崛起。

為了彌補這一重大失誤,美國不得不在亞洲地區推動亞洲再平衡戰略,盡力圍堵壓制亞洲大國的崛起速度,如果在這個時候美伊開戰,那麼美國想要遏制亞洲的圖謀必然破產,而這樣的局面對於美國來說將是難以接受的。所以要麼失去伊朗,要麼失去亞洲,這樣的問答題,我想美國會知道怎麼選擇的。

可以說美國決定是否對伊朗發動戰爭,絕不僅僅只是關係到一個地區的戰略再平衡,而是與美國的全球戰略息息相關,因為今天美國的雙手已經無法再蓋住整個地球,要麼這裡脫離掌控,要麼就是那裡出現問題。這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悲哀的選擇,是在差與更差之間的選擇。


落下m


機關算盡太聰明 失道寡助拎不清

本大仙夜觀星象,推知美國遲遲不對伊朗動手是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顧慮:

一是美國上下並沒有形成一致意見。“特沒譜”總統本人首鼠兩端、瞻前顧後,加之其幕僚團隊主要成員的意見相左,更重要的是美國人民反對對伊開戰,所以美國目前的情況是將相不和、民怨沸騰、軍心不穩,因此也就不具備對外開戰的前提條件。

二是美國國力難以支撐極大戰損。做為世界上第一大債務國,美國欠下的國債高達21萬億美元,美國的GGP只有不到20萬億美元。換句話說,美國政府早已資不抵債,實際上已經破產了。事實上兩次海灣戰爭、轟炸南聯盟、敘利亞已經耗費了美國大量財富,而如今美國在“帝國墳場”阿富汗境內依然陷入泥潭,再同時開伊朗之戰,恐怕經濟會不堪重負而導致美股崩盤。

三是傷亡指標超出美帝承受極限。如果說伊朗戰爭的巨大開支是美帝無法承受之重,那麼戰爭中可以預見的傷亡數字更是美帝所無法接受的。舉個例子說,伊拉克之戰,美英聯軍在戰力絕對優勢碾壓伊軍的戰場形勢下,仍然造成了400多人傷亡的代價,而此後伊拉克的持續暴亂又令美軍死亡數字翻了10倍多達到了4000多人,而傷殘美軍的數字再翻10倍超過了40000人。伊朗人口是伊拉克2倍、領土面積是伊拉克的4倍,軍隊戰鬥力、武器先進程度、軍工製造能力都明顯強於伊拉克,再加上有來自俄羅斯、土耳其、敘利亞及其他實力國家的明資暗助……保守估算,美軍傷亡數字不低於10萬。

1、師出無名

狼吃羊還得找個藉口呢,何況伊朗是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伊朗現政府是得到包括美帝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承認的合法政權,美帝再怎麼無恥也得找塊“遮羞布”啊。如果還是繼續走拿著洗衣粉當化武粉末的老路當開戰藉口的話,恐怕美帝自己都感到牙磣了。那麼美帝再等什麼呢? 或者說是再找什麼冠冕堂皇的戰爭理由,給全世界一個說法呢?本大仙覺得不外乎以下三點:

一是逼伊朗開第一槍。美帝航母戰鬥群遊弋在海灣附近海域,通過對伊朗進出船隻不斷騷擾而攪得世界各國海運船隻再也不敢去伊朗經商。這必然激起負有護航責任的伊朗海軍的強烈不滿,擦槍走火隨時有可能發生。當然不排除美帝會派遣特務攪局激化矛盾,導致伊海軍忍不住發作而中奸計。到時候美軍就以“受害者”的身份,向伊軍還擊。

二是等伊朗後院起火。美帝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特別是石油禁運模式開啟之後,使得本就捉禁見肘的伊朗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特別是容易導致伊朗軍民之間的利害衝突,從而激化伊朗國內矛盾。眾所周知,數月前的伊朗群眾遊行示威抗議政府,已經發展成為反政府的暴亂,引發了伊朗國內政治動盪。本大仙認可某些專家的分析,伊朗動亂幕後有美帝間諜在推波助瀾。如果暴亂再起,美軍趁機發難,打著拯救伊朗人民的旗號,裡應外合,伊朗岌岌可危。

三是拿援軍大做文章。俄羅斯跟伊朗同病相憐,所以不可能坐視不救,最近就有媒體報道俄羅斯派遣的海軍戰艦編隊已經到達海灣附近遊弋,蓄勢待發。另有大國護航編隊也已經進駐敏感海域巡邏。而美帝是出了名的“甩鍋高手”,依“特沒譜”喜歡賊喊抓賊的品性,可以預見的是美帝會拋出“×國威脅論”,在聯合國大會上顛倒是非一通亂講,給英、法、日、韓、澳、印、以等傳統盟國出兵造勢,拋出多國聯軍“維護世界和平,確保通航自由”等說法,構築新的“八國聯軍”。

2、借刀殺人

商人出身的“特沒譜”總統心裡盤算的跟美帝其他高官不同,打不打伊朗他是首先算經濟賬,不管也搞不懂政治帳,更遑論良心賬了。他不會考慮戰端一起,交戰雙方會有多少軍人死傷,也不會考慮交戰地區將會有多少無辜百姓死於非命或無家可歸,他考慮的是如何用最小的代價讓伊朗現政府迅速垮臺,也可以說是在找“冤大頭”為美伊之戰埋單。

然而其他國家的領導人也不傻,誰也不願意為美帝擦屁股,所以這時候“特沒譜”就開始把商場勾心鬥角的那一套陰謀詭計生搬硬套過來了。首先給海灣周邊、尤其是伊朗地區製造各種緊張氣氛,搞得大戰一觸即發的樣子,讓大家都以為伊朗是在劫難逃了,就連伊朗人民都感到政府這次怕是凶多吉少了;然後“特沒譜”就開始內緊外鬆起來,頻頻拋出各種煙幕彈作勢欲攻,圍而不打,減兵增灶,反正挨制裁的是伊朗不是美國,他有的是時間玩貓抓耗子的遊戲。“特沒譜”這招毒計叫做“慢郎中”折磨“急驚風”,折磨的伊朗“有病亂投醫”,他才好找到伊朗的“死穴”痛下殺手。

而這招更歹毒是,不僅能擊潰伊朗,而且還能捎帶著打擊伊朗背後的國家,並且不用美帝自己動手,就有人看不下去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朗受不了“特沒譜”撕毀伊核協議並逼迫其重籤美版伊核協議的這口鳥氣,已從俄羅斯運回了濃縮鈾,打算重啟核試驗。美帝趁機肯定會大肆渲染伊朗核威脅,海灣國家能不群起而攻之嗎?再說歐盟對支持伊朗製造核武威脅世界和平的“罪魁禍首”俄羅斯,肯定也會“義憤填膺”,不等美帝帶頭,自己就行動起來跟俄羅斯玩命了。

3、心存忌憚

中東格局碎片化,正是美帝夢寐以求的理想狀態。所以,任何一箇中東大國想要真正崛起都難逃美帝的魔爪,這個局面持續多久,得看中東地下的油氣資源什麼時候被採光。所以美帝打伊朗可以說是早晚的事,除非美帝垮臺或者伊朗現政權出現更替,否則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本大仙覺得,目前還不是開打的最好時機,是因為美帝還沒有把伊朗的“血”放出多少來,反倒是讓伊朗得到了大國輸“血”的機會。

有關媒體報道稱,伊朗已經被逼得走投無路,決定打折賤賣石油,而且交易貨幣也拋棄了美元而改用其他幣種結算。這個情況也許是美帝始料未及的,但就算美帝現在知道了也為時不晚,問題是“特沒譜”除了乾生氣,他又有什麼辦法?因為下一步只要是伊朗決心低價售油,日本、韓國肯定不會捨近求遠去高價購買美國資源,也會明裡暗裡跟伊朗談交易。拋開伊朗賣不賣另說,關鍵是美國如果因此而向伊朗宣戰的話,勢必嚴重影響了亞洲貧油國家的切身利益,把實力大國惹急了也不是鬧著玩的,把自己戰壕裡的兩小弟逼成“窩裡反”也不是美帝想要的結果。

伊朗用了降價一招,實際上是以利來做試金石,再次驗證了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如此看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是魯哈尼技高一籌啊!

普京大帝關鍵時刻也用這招,貌似也可以抄美帝后路,讓北約國家一個個步土耳其之後塵,走上反霸權主義的正義之路!利在當今,功在千秋!

關注本大仙!即興為列位看官賦歪詩一首:大國奸雄特沒譜,欲拿伊朗來開葷。搬起石頭砸自家,後院起火鬧離婚。試看古來諸昏君,多行不義國沉淪。天譴老朽禍美帝,世界人民尋開心。


山東夏津赤腳大仙



最近幾個月,美國跟伊朗互飆狠話,不斷拉昇對峙的狀態,激化矛盾與衝突,昨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演講時公開抨擊特朗普政府是一個欺詐政府,下令禁止伊朗政府與美國談判。這是伊朗對美國最新的也是最猛烈的批判。那麼,對伊朗懷有劇烈敵意的特朗普政府為什麼遲遲沒有動手,軍事打擊伊朗,推翻伊朗的神權當局?

1、因為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奪得統治權的伊朗神權集團與美國交惡,使伊朗從美國的親密盟友變成不共戴天的宿敵,持續對抗了40年,彼此間的互相厭惡罄竹難書,美國曆屆政府對伊朗都沒有好臉色,特別是伊朗謀求核武器後,美國對伊朗的警惕與敵人驟然升級,果斷對伊朗會晤制裁的大棒。

特朗普當家作主後,對伊朗敵意毫不掩飾,磨刀霍霍,出手凌厲,讓伊朗十分受傷。截至當前,美國對伊朗還停留在制裁的層面上,並沒有動用無比強大的武力打擊伊朗,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特朗普政府內部在如何打擊伊朗的問題上意見不統一,陷入巨大的分歧與僵局。以國務卿蓬佩奧、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為首的一派以推翻伊朗的神權統治,實現伊朗的政權更迭作為戰略目標,而以國防部長馬蒂斯為首的一方排除了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的選項,追求通過對伊朗的嚴厲制裁,迫使伊朗神權當局做出重大讓步,改變對待伊朗民眾與地區局勢的行為方式。

特朗普政府的這兩派的分歧,給美國對伊朗的壓制與打擊製造了巨大的阻礙,無形中抵消了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特別是特朗普當前面臨著中期選舉的巨大挑戰,切不可將伊朗的問題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引發海嘯般的災難,使特朗普輸掉中期選舉。中期選舉對特朗普實在太重要了,若是輸掉中期選舉,不僅會提前淪為跛腳鴨總統,夢斷2020年的總統連任,更致命的是可能在“通俄門”等問題上讓民主黨等對手獲得突破性進展,危及他的政治前途,甚至是卸任後的人身自由。

因此,在對待伊朗上,特朗普還是保留了一定的剋制,沒有隨蓬佩奧、博爾頓等人起舞,基本上接受馬蒂斯這一方的對伊主張,以制裁打擊伊朗為主。

2、特朗普的執政時間已經達到了20個月,他的第一個總統任期的首要目標不是對外事務,而是對內事務,說白一點就是打贏權力保衛戰——贏下11月舉行的中期選舉。如果他贏得了中期選舉,鞏固了權力,2020年的總統連任的機會就大得多,對付伊朗也就有著充分的時間。

因為美國政治的特點,以及謀求連任總統,特朗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也就是2020年前,美國都不會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更不可能軍事入侵伊朗,除非伊朗開呢第一槍——伊朗革命衛隊軍事封鎖能源要道霍爾木茲海峽,引爆全球能源危機。在這樣的狀態下,為了捍衛霸權,特朗普政府會擱置分歧,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恢復霍爾木茲海峽的航行自由與安全。

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的目標,就是通過史無前例的制裁,摧毀伊朗的金融,打殘伊朗的經濟,枯竭伊朗的財政收入,激化伊朗國內的重重矛盾,引爆伊朗民眾對神權統治集團與當局的不滿,揭竿而起,跟美國裡應外合,衝擊或推翻伊朗神權當局。因此,別看伊朗神權當局與特朗普罵得越來越兇狠,美伊的衝突尚屬於可控的態勢,不至於發生不可收拾,不可預測的危險。


飛狼


題主問的應該是“美國為何不對伊朗動武?”因為動手有直接動手與間接動手之分,美國早已對伊朗動手了——軍事手段之外的各種手段幾乎用盡了,包括經濟制裁、顛覆活動、石油禁用、孤立封鎖等等,美國與伊朗已對抗了整整40年了!雖然2015年之後因伊核談判成功而有過3年短暫的緩衝期。現如今,面對特朗普的翻臉,伊朗還是那個伊朗,一個還在海灣地區呼風喚雨的政教合一的奇葩國家。既然美國的航母已多次開進了波斯灣,那為何不象對待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一樣,實施空襲或地面部隊直接開進去佔領德黑蘭?原因很簡單:美國沒有把握能夠推翻伊朗現政權!



回頭看看,雖然美國在伊、敘、阿、利發動戰爭的動機不盡相同,但其手段和目的是高度相似:目的就是推翻這些國家的現政權,以建立親美的政府。那怕長期內亂也在所在惜。不論是利用其國內的反對派還是推倒重來,凡正不聽話與美國作對或擋道就用大棒說話,薩達姆、卡扎菲就是生動的下場,敘利亞的阿薩德要不是俄羅斯臨危救命,早都涼涼了!反之,即便象沙特一樣封建獨裁專制踐踏人權也照樣過得很滋潤,這就叫美國式的雙重標準!美國為了推翻這些國家的現政權,所用的手段無外乎兩三種:



一是利用反對派暗中策劃各種各樣的“顏色革命”,造成街頭政治的大抗議,然後變生亂,亂生戰。在敘利亞、埃及、烏克蘭等國屢試不爽;二是實行代理人戰爭。美國出錢出槍出技術,培植這些國家的反政府勢力,從頭武裝到腳跟,與政府死抗死嗑到底,這也叫以“夷”制“夷”。利比亞戰爭中,就是美歐支持的反政府武裝推翻了卡扎菲政權。在敘利亞內戰中,美沙支持反對派和庫族武裝已成了教科書式的典型,也門戰爭中更是如此;三是美國利用其情報組織,重金收買或策反這些國家的政界軍界經濟界的高官或要害人物。這叫釜底抽薪,臨陣倒戈,不戰自亂。也是美國貫用的比較成功的手段之一。比如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成功收買了軍界高官,伊拉克軍隊幾乎在無抵抗中投降。比如敘利亞內戰中,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幾十名原政府內閣和軍隊高官都臨陣倒戈投向了反對派,這都是美國的“傑作”。總之一句話,美國幾乎是零傷亡。



說這麼多,要表達啥意思呢?美國的這些手段在伊朗沒市場或不管用!換句話說,雖然美國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地在伊朗國內大做文章,但以上三種教科書式的經驗根本用不上:即無法策動顏色革命,又沒有反政府勢力資可利用,更收買不了政府與革命衛隊的高官,所以乾瞪眼。因為伊朗政教合一的體制太過“特殊”,伊朗8000萬人民被灌輸的反美仇恨太深刻,伊朗的60萬伊斯蘭革命衛隊太過忠誠於革命領袖哈梅內伊。即使美國真地硬上硬地動武,如果僅憑空襲管啥用?能把164萬平公方里的國土全炸完?美國能派多少地面部隊進去趟雷啊?在沒有伊朗“內應”配合的情勢下,美國打死也不敢冒這個風險,因為美國死不起人傷不起人!燒錢,美國倒不怕。在敘利亞內戰中,美國不就燒掉了7萬億美元嗎?但打伊朗,絕不是燒錢能解決的事兒!


書中有毒


美國為什麼遲遲沒有對伊朗下手,這個問題有點意思。自從1979年因為伊朗宗教革命,美國和伊朗一夜之間由原來的盟友反目成仇,至今已有40年,雙方關係一直處於對立緊繃狀態。由此美國在中東地區多了一個最大的的敵人,而受到宗教情緒高漲影響的伊朗,一直將美國看成大撒旦(惡魔)。這麼多年以來,美國在全世界攪和干預了太多的國家,但就是對於伊朗只有外交和經濟上的打壓制裁,而沒有采取軍事行動。


按說在美國的邪惡國家對象排列中,伊朗從來都是放在第一位。這就是說,美國對於伊朗的仇恨超過了其它任何國家。奇怪的是美國在全球東征西伐和惹事生非,發動很多的直接和間接戰爭,就是沒有對伊朗下手。如果單純的從軍事力量層面上來看,伊朗的海空軍事力量在美軍面前不值一提。

也就是說,伊朗沒有任何軍事能力能夠阻止美軍的進攻。美軍能夠在伊拉克戰爭中27天就攻陷巴格達推翻薩達姆政權,對於伊朗拿下德黑蘭時間也不會超過兩個月。為什麼美國對於伊朗就縮手縮腳,遲遲不敢動武下手,應該是有這幾方面的考慮:



一、伊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中東大國。伊朗有8000萬人口和164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在中東地區首屈一指。伊拉克人口不到伊朗的一半,國土面積也只有伊朗的四分之一。伊朗遼闊的高原山地,有著令人畏懼的戰略縱深。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國加起來,在人口和國土面積上都比不了伊朗。伊朗不是大而窮的國家,伊朗有豐富油氣資源,在世界上的排名分別為第三和第四之間。


二、伊朗國內沒有的嚴重的民族和教派矛盾。伊朗不存在薩達姆政權時,人口少數的遜尼派(35%)統治多數人口的什葉派(55%)民眾問題。也沒有阿富汗國內的軍閥割據,各自為王的現象。伊朗的波斯人加上阿塞拜疆族人佔91以上,波斯人與阿塞拜疆人融合很好,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就是阿塞拜疆族。伊朗90%以上的民眾都屬於什葉派,少數民族和遜尼派佔很小的比例。在伊朗政教合一政權體制下,即使美軍佔領了德黑蘭,想要扶持一個傀儡政權,十分困難。


三、雖然伊朗科技工業和軍事力量落後於西方。但是因為被美國多年的經濟制裁,伊朗已經建立了自己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以及比較完整的軍事工業。伊朗不像沙特那樣什麼都依靠購買,伊朗的中短程導彈具有很強的研製和生產能力。因為長年備戰,有據報道稱,伊朗生產和儲存了幾千甚至上萬枚的中短程導彈。

伊朗的中程導彈能夠覆蓋整個中東地區,以色列和中東美軍基地都在伊朗中程導彈射程覆蓋之內。也就是說,伊朗有著不對稱的軍事優勢,無論美軍先手幾波空中打擊,沒有辦法清除伊朗的中短程導彈。等到美國打擊過後,伊朗仍然具有反擊美軍基地的能力。

四、美國自身的原因。美國在冷戰結束尤其是在新世紀前後,美國在世界上的國力如日中天,是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為了維持霸權利益,美國不斷的發動戰爭消滅對手。但是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對於戰爭的投入越來越大,現代戰爭是燒錢的巨獸。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下來,直接軍費支出在萬億美元以上。

按照特朗普2017年自己推特所稱,我們以前“愚蠢地”在中東地區花費了7萬億美元,什麼都沒有得到。正因為如此,美國從財政盈餘變成政府負債,至今已經背上了達22萬億美元以上的政府債務。從小布什開始,連續對外發動侵略戰爭,因為窮兵黷武嚴重透支了美國經濟。如今美國債臺高築和國庫空虛,經不起一場與伊朗的戰爭。

五、美國如果發動針對伊朗的戰爭,沒有任何藉口來披上合法性外衣。美國當年進行的阿富汗戰爭和轟炸利比亞,還是經過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通過的。打伊拉克是“肥皂粉”事件,所以是美國拉英國等盟友一起幹的。目前在伊朗問題上,美國不要說通過聯合國,除了以色列之外美國得不到任何盟友的支持。發動針對伊朗這樣的中東大國,美國沒有盟友的共同參與那是不可想象的。

六、伊朗不是伊拉克。當年的薩達姆薄情寡義,在世界上失去了朋友圈的支持。而伊朗不是這樣,伊朗除了美國和以色列之外,包括歐盟在內都公開表示支持伊朗,而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伊朗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孤立,反而是美國成為了孤家寡人。前不久在聯合國安理會的閉門會議上,討論美國全球鷹無人機被伊朗擊落事件,在安理會15國中,14國都表示反對美國的提議。

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有旁觀者和坐視不管的大國,而如今形勢完全不是這樣。如果美國試圖軍事打擊伊朗,俄羅斯等大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6月28日俄羅斯公開表示,願意出售S400防空系統給伊朗。而且其外交部官員稱,如果伊朗遭到美國軍事打擊,絕對不會是孤軍作戰。

綜上所述,美國對於伊朗遲遲沒有下手,確實是色厲內荏和外強中乾。特朗普害怕對伊朗動武之後的嚴重後果,不敢承擔這個無法控制的風險。要不然,怎麼會在6月20日美軍全球鷹無人機被伊朗擊落,特朗普發出的軍事打擊報復伊朗的命令,又在戰機起飛的關鍵時刻重新收回。美國遠不是外表看上去那麼的強大,美國如果陷入了伊朗戰爭的惡運,美國將會迎來國勢趨弱的快速轉折點。。


亦新湖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商人做事兒必先考慮利益,如果打伊朗能夠讓美國從中很賺一筆的話,美國早就動手了。就目前而言,美國最好動手的機會已經過去。據《以色列時報》報道,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於當地時間5日在波斯灣海域結束了為期3天的海上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演練了模擬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等。不得不提的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往年的此類例行演習都是在秋天舉行的,此次伊朗根據形勢特意將演習時間提前,而且還演練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樣的“引戰”科目,但美國還是無動於衷。

美國的“淡定”充分表明,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底線是非常極端的情況,比如伊朗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執意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或者伊朗乾脆搞個核彈出來,否則美國是不會動手的。就伊朗目前的狀態來看的話,伊朗是不可能走上這兩條不歸路的。

當下,美國對伊朗實施了非常嚴苛的經濟制裁,包括限制歐盟和伊朗進行貿易、禁止其他國家從伊朗進口石油等措施,經濟上的制裁對伊朗的打擊非常大。在史無前例的經濟制裁下,石油出口成為了伊朗非常重要的經濟來源,如果伊朗貿然切斷了霍爾木茲海峽,伊朗本國的石油出口也玩不轉了,相當於自斷一臂,因此伊朗不會切斷霍爾木茲海峽海峽,霍爾木茲海峽保持暢通,伊朗自然也就不會觸及美國的底線了。

而在核武器研製方面,如果伊朗真的決心搞核武器,完全用不著美國動手,以色列和沙特比美國著急多了。


軍機圖


美國人不敢對伊朗下手,因為這盤棋他們玩不起。很多人都困惑,為何美國人敢對伊拉克下手,敢對利比亞下手,後來還在背後把烏克蘭和敘利亞給搞亂了,但卻為何不敢對伊朗下手?因為伊朗存在很多優勢,這恰恰是伊拉克,利比亞,烏克蘭以及敘利亞所不具備的。

眾所周知,伊朗和美國不對付,但也不是一直不對付。剛開始,美國扶持伊朗巴列維王朝,讓其充當美國的代理人。後來,巴列維政府極其腐敗和獨裁,統治集團殘酷剝削民眾,社會矛盾日益加劇。然而,號稱民主的美國政府,卻對巴列維政府放任自流。伊朗人終於明白了,為何巴列維政府敢為非作歹,這都是由於美國人的撐腰。因為巴列維政府是美國人的代理人,美國人要利用巴列維政府掠奪伊朗人的財富,當然會站在巴列維這一邊。

1979年,伊朗民眾發動起義,推翻了巴列維政府,史稱“伊朗伊斯蘭革命”。美國代理人被推翻後,美國利益集團惱羞成怒,對伊朗民主政府採取敵視態度。自此之後,美伊關係持續惡化,直到今天也沒有建交。伊朗新政府是由霍梅尼領導的,他在伊朗推行民主化建設,廢除巴列維王朝的封建統治,將美國利益集團侵佔的石油收歸國有,這為伊朗的發展奠定政治基礎和物質基礎。如此一來,伊朗民眾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幸福指數遠超此前的任何時代。

霍梅尼領導的伊朗民主政府,是一個什葉派政府,這很有利於伊朗內部的團結,因為伊朗是以什葉派為主。在經濟上取得了輝煌成績,在政治上非常開明,在價值觀上實現了統一,伊朗社會內部表現出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在此期間,美國利益集團企圖在伊朗扶持代理人,但無法插入進去,因為伊朗人非常擁護霍梅尼政府,怎麼可能相信美國人?因此,在美國人看來,伊朗屬於鐵板一塊,又是地區大國,他們不敢輕易插手。

在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那麼伊拉克是什麼樣的情況呢?在此之前,伊拉克一直由薩達姆領導,但他沒有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統一,伊拉克內部是派系林立的情況。再有一點,伊拉克是什葉派佔多數的,但薩達姆政府卻是遜尼派掌權,這意味著伊拉克內部是矛盾重重的,薩達姆的根基並不穩,這才給了美國人搞侵略的機會。

敘利亞,烏克蘭和利比亞的情況也差不多,美國人用了十幾年時間,在其內部扶持了反對派,他們就等著有朝一日策動內亂,以實現美國霸權主義者的陰謀。但是,這在伊朗是絕不可能的,伊朗人很團結,也很務實,智力水平很高,他們不容易被美國人給洗腦。

幾十年來,伊朗實現了工業和農業的現代化,科技水平在中東僅次於以色列,綜合國力很強,人口眾多。伊朗軍事力量也很強,可以迅速封鎖波斯灣,這是伊朗人的殺手鐧,美國人也無可奈何。伊朗人也善於搞外交,他們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尤其是與很多世界大國保持著密切關係,這讓美國人更加不敢輕易動手。

文 / 圖維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