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浮漂的好壞?

愛釣魚的老朱


  每個釣魚人都會用到浮漂,浮漂是我們垂釣愛好者的眼睛,我們通過觀察浮漂,判斷是否有魚咬鉤。漂訊的準確度如何與浮漂的質量有直接的關係,所以,如何辨別浮漂好壞是非常的重要的,這直接影響到我們垂釣時候的效率。

浮漂表面是否光滑

  一般好的浮漂的表面摸起來應該都是光滑的。所以,我們首先可以用手摸一摸浮漂是否光滑,有沒有均勻的凹凸感,如果有凹凸感,看看浮漂的凹凸感是否均勻,好的浮漂即便有凹凸感,這凹凸感也是均勻的。



浮漂要堅挺耐用

  挑選浮漂,首先這支浮漂的材質要好,要堅實耐用,堅實耐用的標準是至少我們所選的浮漂要抗腐蝕耐酸鹼,抗風雨耐摔打。這些標準的辨別方法就是一顛、二彎、三彈、四掰。顛其重量要適中.過重則笨,過重則笨,過輕則浮;輕彎漂體試強度,確認是否堅挺;用手指彈其聲響,是空是實,選其空實兼備;四掰就是掰其尾根是否結實。



不滲水不變位

  一支好漂不滲水、不變位非常重要。一要選名牌、名家,選其精細工藝;二要在使用前,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再試其變位狀況,如果前後變位一目以上,就要寧缺毋濫,避免使用。



浮漂的靈敏度

  浮漂的靈敏度非常重要。想要浮漂的靈敏度高,一是材質輕,浮力大;二是漂尾細,質地好;三是漂體流暢,阻力小;四是結構合理.下重上輕,其平衡點多在漂體胸部。



漂值穩重

  浮漂是否穩重非常的重要,漂尾、漂體、漂頭組合合理,其主要標誌是漂體運動時始終是直線上下且十分穩重。一般通過兩種方法判斷漂值穩定。一是將漂拿在手中,左手捏肩右手捻頭,使漂原位轉動,觀其漂尖的轉動情況,如果漂尖轉動幾乎看不清,就是好漂,反之,如果轉動直徑在0.2釐米以上,則視為不良。二是在人水測漂過程中,在水面上預留五分之四目,然後用指尖多次按其人水,觀其運動是否筆直、轉動、穩重。凡平穩升降又復位甚好者,則為好漂,反之為良。



  結束語

浮漂好壞的主要指標是:浮漂表面是否光滑,質地比重輕、穩定性好、靈敏度高、漂目清晰,垂直度同心度好,這樣的浮漂,在垂釣過程中才能最大程度準確的反應出漂訊。


飛魚釣手


大家時間都寶貴,不囉嗦,想到幾點說幾點:

1.吃水小甚至不吃水,現在的工藝,只要漂身漆木有磕碰裂紋,基本木問題。

2.漂的材質輕,比重適中。現在納米泡沫漂大行其道,因為加工簡單,比重輕,容易批量生產,棗核型的漂最適合納米。蘆葦、孔雀羽長身相對更符合自身材質特點。巴爾沙木的不推薦,容易爆頂。好幾年不用巴木的漂了,不知道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3.漂目要清晰,久用不褪色掉漆。取決於生產廠家用的熒光漆的好壞,工藝技術的差別。一分錢一分貨在這方面提現的最明顯。

再說下大家都最關心的價格,價格高的漂基本都是好漂,但價格低的不能說不是好漂。個人經驗,性價比最高的價格在30左右,淘寶裡淘漂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現在偶爾自己做幾隻玩玩,雖然成本比買品牌還貴,但樂在其中。

最後跟大家說下選漂的入門級經驗,看漂腳圓徑。選腳徑在1.0以下的,也不是越小越好。0.7-1.0的就行。多年前選漂就發現品牌漂貴,腳徑一般都在這個範圍。後來自己做漂才知道,成本貴幾毛。一隻漂總成本很便宜,幾毛幾塊錢而已。貴在人工。



霸王別鯽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很多人在浮漂方面會覺得一個好的浮漂對魚獲有幫助!那麼怎樣的浮漂算是好的浮漂呢?

浮漂的價格差距之大,從幾毛錢到上千元的都有!但在我看來浮漂只要符合一下幾個特點那對魚釣魚人來說就是好漂!

一:比重小,相同大小的漂比重越小越靈敏!

二:漆水光亮均勻,吃水小獲不吃水!不會因為漂吸水而引起目數的變化,在走水的情況下抗水流的效果更好!

三:漂尾色彩清晰反光率好!有助於觀察細小的動作!

四:同心度高,浮漂呈現的動作才會穩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漂尾和漂角輕輕轉動,同心度好的漂漂體不會出現大的擺動!

五:結實抗衝擊,在中魚的情況下,魚兒掙扎的力度很大的,結實很重要!

只要一款漂能滿足這幾點,基本就是一隻好漂,漂的材質大致為:巴爾杉木,納米材料,蘆葦,孔雀翎,對普通消費者來說納米材料的漂經濟實惠穩定性還比較高,蘆葦漂手工活,人工貴,灌注了製作者的心血,加以塗裝的設計和藝術,可以把說成藝術品,所以貴!孔雀翎材質本身就相對稀少,物以希為貴,所以價格也不低,再加上大師手筆價格

比普通漂高出幾百倍!

不管什麼材質的漂滿足那幾點都是好漂,價格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




夜釣小超哥1214


浮漂主要分為四大類,即孔雀翎羽,蘆葦,巴爾杉木,納米四大類,每種材質的浮漂性能都不一樣。

孔雀翎的浮漂做工考究,每支浮漂都是由多個羽瓣拼接粘連而成,工藝極其複雜,因此價格昂貴。孔雀翎浮漂來原臺灣,以空心軟尾為代表。適合競技釣猾魚,釣"三目一線″,"調四釣二″就出自早期的臺釣孔雀翎羽浮漂。孔雀翎浮漂不僅價格高而且還很容易壞,因此很多釣友買來收藏,代表品牌臺灣許木村,達摩。

巴爾杉木也是做浮漂的一種主要材料,巴爾杉具有自重輕,浮力大易裁剪的特點,是早期納米漂未普及時產量最高,適用強,價格便宜的優點。巴爾杉穩定性好,靈敏度在蘆葦與孔雀翎之間,競技野釣皆可使用,而且價格還不貴,幾乎所有做浮漂的企業都做過巴爾杉木的漂。

納米浮漂是近十來年才普及的,納米是一種特殊材料,說白了就是一種泡沫,這種材料具有跟巴爾杉木一樣特點,因此得以量產。也是所有做浮漂的企業都會做納米漂的,納米做的浮漂性能遠勝巴爾杉,浮力,穩定性,靈敏度都優於巴爾杉,因此納米成為最受歡迎的浮漂,關鍵是價格還親民。

最後一種是蘆葦浮漂,蘆葦這種材質可以說是專為做漂而生的。可以說全天下所有的蘆葦漂都是純手工製作的,而且工藝複雜,週期長。比如說蘆葦收割後需要風乾,這個週期不等,長的有兩三年。再就是如裁剪、定型、塗膠、上漆等等一系列複雜重複的工藝。一支合格的蘆葦漂絕對是競技場上的奪魁利器,集穩定性,靈敏度於一身,乃高手必備!東西是好但價格不便宜,代表品牌黃金眼,阿盧。

以上四種不同材質的浮漂可以說各有所長,但不管選那種浮漂我們必須遵循以下幾點。1、同心度,不管你品牌多大材料多好,不同心漂都是廢品;2漆水,漆水的厚薄,好壞會直接影響浮漂的性能;3看材質,那一般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4選品牌,好的制漂企業還是有保障的。

我給新手的建議是買納米浮漂,這種漂性能中規中矩,絕大多數魚情都能應對,而且價格相對便宜,丟了不心疼。大家說對吧,歡迎留言討論。






古澤書鄉愁


浮漂被稱為槍上的準星、釣魚人的眼睛,魚咬鉤信號都要通過浮漂反映出來,不符合要求的浮漂使用時會找不到感覺,釣不到魚。浮漂好壞的主要指標是:質地比重輕、穩定性好、靈敏度高、垂直度同心度好、目格部分標示清晰。

方法/步驟
  1. 1

      1.堅挺結實一支好的浮漂首先要材質好,堅挺耐用,功能不減。既能抗風雨,抗浸泡,又能抗摔打,抗鏽蝕。選擇方法主要靠手感,概括起來可以叫作一顛、二彎、三彈、四掰。一顛,就是顛其重量要適中.過重則笨,過輕則浮;二彎就是輕彎漂體試強度,確認是否堅挺;三彈就是用手指彈其聲響,是空是實,選其空實兼備;四掰就是掰其尾根是否結實(此點應格外注意,最易斷裂)。待確認其質地優良之後才能購買。

  2. 2

      2.靈敏度較高靈敏的決定因素:一是材質輕,浮力大;二是漂尾細,質地好;三是漂體流暢,阻力小;四是結構合理.下重上輕,其平衡點多在漂體胸部。臺釣的靈敏從哪裡來?主要得自調漂。以臺釣常規的“調四釣二”為例,調四目時鉤懸於半水,而裝上兩粒餌就可使鉤貼底釣二目了。重力與浮力的平衡就差在那兩粒餌上,餌一化光,漂立刻上升恢復為四目。就是說兩粒餌的重量就能克服漂尖兩目的浮力。而若“調靈敏釣靈敏”甚至可“調六釣二”,既兩粒餌要克服漂尖四目的浮力,可見臺釣漂漂尖那一段的浮力一定要小。

  3. 3

      3.漂尖要長臺釣以餌為墜,鉤上有餌時,漂尖露出水面一部分,我們稱這時露出水面的漂尖的目數為釣目。鉤上無餌時,漂尖又浮出水面一部分,我們稱漂尖這時露出水面的目數為調目。垂釣時,調目與釣目要有明顯的區別,二者要有一定的差距。差距越大,釣手越容易判斷鉤上是否有餌,越能做到心中有數。在自然水域用臺灣釣法釣大魚時,由於竿長線長釣點較遠,調目與釣目的區別更要明顯。

      一般來說,漂尖長度在15-20釐米才好用。只有漂尖有足夠的長度,臺釣時水面上才有足夠的釣目,釣者才能清楚地判斷釣餌的化散情況。

      另外要用臺釣法釣大魚或在深水臺釣時,鉛墜相對要加大。鉛墜輕了,一是不易準確地將鉤餌拋至釣點,迎風側風時此缺點更加突出。二是風大垂釣,若漂小墜輕,鉤餌難以在釣點定位,容易隨風移位。三是鉤餌入水後下沉慢,易被小魚半途截食造成餌未落底就空鉤現象。此外鉤餌下沉慢,也影響上魚速率,墜輕水深、鉤餌晃晃悠悠半天也落不到底,而你的鉤餌尚未落底,人家已經上一條魚第二次拋鉤了,每一竿都差一點時間,積累起來差距就大了。而加大鉛墜,又對浮漂提出了新的要求.

  4. 4

      4.不滲水、不變位一支好漂不滲水、不變位非常重要。一要選名牌、名家,選其精細工藝;二要在使用前,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再試其變位狀況,如果前後變位一目以上,就要寧缺毋濫,避免使用。

  5. 5

      5.負荷適度目前,有些釣友認為漂體愈小,負荷愈小,則愈靈敏,其實這是一個誤解。事實上,負荷小的不等於就靈,負荷大的不等於不靈,靈與不靈的根本前提是適用、好用。一般的說負荷適中,適用水域比較廣泛。另外,靈與不靈與負荷大小並無必然聯繫,因為鉛墜的大小已在試漂定位中,把漂體的負荷力降到最低點,剩餘的浮力全部集中於漂尾的浮力和材質上,因此無須多慮負荷大小。在實踐中,不少釣友在使用海竿浮漂時,多用粗大鮮亮的浮漂,負荷可謂大得驚人,有的一個鉛墜就達數兩重,但仍頻頻上魚,可見靈敏度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其實,一味追求小漂小墜即靈者,多數都會遇到適得其反的結果,例如拉漂靈,送漂就不靈;無風靈,有風就不靈;水淺靈,水深就不靈;夏釣靈,冬釣就不靈;水瘦靈,水肥就不靈等。因此,負荷要適中,要因地、因水、因人、因魚、因距離、因視力制宜,以適用、好用為準。

  6. 6

      6.漂直穩重所謂漂直穩重,就是漂尾、漂體、漂頭組合合理,其主要標誌是漂體運動時始終是直線上下且十分穩重。判定漂直穩重,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將漂拿在手中,左手捏肩右手捻頭,使漂原位轉動,觀其漂尖的轉動情況,如果漂尖轉動幾乎看不清,就是好漂,反之,如果轉動直徑在0.2釐米以上,則視為不良。二是在人水測漂過程中,在水面上預留五分之四目,然後用指尖多次按其人水,觀其運動是否筆直、轉動、穩重。凡平穩升降又復位甚好者,則為好漂,反之為良。


584259348


關於浮漂的好壞,我認為首先要對它有所瞭解:釣魚的浮漂,材質種類繁多,有巴爾杉木的浮漂,有孔雀羽浮漂,有蘆葦浮漂,有納米浮漂等等;漂形也有不同,有圓形漂,有棗核漂,有長形漂,有三角漂,有錐形漂,有扁形漂等等;另外從功能性來說,還有軟尾漂和硬尾漂之分。無論是哪種浮漂,都有其特定的適用環境,不同材質不同漂形的浮漂所釣的魚情是不同的,並不是說用一支浮漂就能打天下的,碰到了不同的魚情水情,就要用不同的浮漂。

巴爾杉木浮漂用途最廣泛,穩定性較高,因此也被廣泛用於野釣及初學釣魚的釣友;而在同等的形體下,蘆葦漂的浮力大於巴爾杉木浮漂,其靈敏度很高,因此出現的魚口動作會很多,但也包括很多假口信號,也讓經驗不夠豐富的新手釣友難以區分真假口;孔雀羽浮漂可以算是浮漂中的君子,張弛有度,既有穩定性又有靈敏度,相比巴爾杉木浮漂和蘆葦漂,孔雀羽算是最為中庸的浮漂,但由於其生產工藝複雜,價格相對較高;而納米浮漂是近幾年才研發並慢慢開始普及的一種新型泡沫材質浮漂,其生產工藝簡單,浮力大,靈敏度高,價格親民,因此被廣大釣友所接收。

一般情況下,相對來說,慢魚選小漂,快魚選大漂;淺水用小漂,深水用大漂;小魚用小漂,大魚用大漂;滑魚用小漂,生口魚用大漂;靜水用小漂,走水用大漂;雜魚少用小漂,雜魚多用大漂;草洞用小漂,光水用大漂等等(大家注意上面所說的是相對來說,不要教條)。

舉個例子,有個釣友在漁具店聽老闆介紹他店裡的浮漂,說小漂要比大漂靈敏度高,所以該釣友就花了200元錢買了一支吃鉛量很小的品牌浮漂,老闆吹噓這款浮漂如何如何厲害,釣友買回來很是高興,第二天決定去試釣,但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咱們上面所說,靜水用小漂,走水用大漂,今天室外四五級風,正好是走水,別說浮漂能出動作了,拋竿後浮漂根本定不住,根本沒法釣,靈敏度也就體現不出來,反而隔壁的一位老人家用了一個十塊錢一支的吃鉛量很大的老頭漂,在水中卻穩如泰山,時不時還出來一個頓口,你說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是十元錢的漂好呢還是200元的浮漂好呢?所以說,浮漂的好壞不能單一而論,一定要結合實際水情魚情,不能說靈敏度高就是好漂。還比如以前用的比較多的軟尾漂,它對於過濾雜魚信號有不小的幫助等等。所以咱們釣魚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用漂。

咱們只能相對地來說,切記!切記!切記!是相對來說,在你判斷對了正確的魚情水情,選擇對了一支相對正確的浮漂的前提下,一款比重輕、浮力大、漂身紋理清晰色澤均勻、塗裝精細、漂目醒目、漂尾挺而富有彈性、漂身不吃水不變目數、同心度高的浮漂才是適合這個水情魚情的好浮漂!





野釣開心哥


浮標種類非常多,不同的浮標有不同的用途,在確定了某種類型的浮標之後,如何才能知道其好壞呢?很多釣友對挑選浮標顯得一籌莫展,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現在我們就來說說如何挑選一隻支好浮標。

如何挑選一支好浮標一:看

首先,先看看浮標的做工,一般來說,好的浮標都有精緻的做工,漆面效果均勻,標尾標目明確,分界明顯。如果連這些都達不到,那麼肯定不是一支好標,現在讓我們來說說還要怎麼看,怎麼瞄。

漂身漂腳漂尾筆直一條線,是大家都明白的選票常識。“瞄”的方法是左手託漂身,右手兩指捏漂腳,朝向一隻眼睛,然後旋轉漂腳,就像木工師傅刨木條的瞄法類似,觀察整支浮標的直度(同軸度)。

漂身的同心度比較關鍵,如果只是漂尾前部稍微有點彎(漂尾根部不能彎),有可能是運輸或存放不當所致,回家用水蒸汽噓一噓還能矯正。軟身漂漂身容易彎,如果沒把握矯正的話,最好還是選根兒直的。

歪漂也能釣魚,但總不如直的好,一套三支或五支的浮標,多用紙盒式包裝;單支浮標,有的是用背面廣告紙板、前面塑料套裝的。上述包裝方式不宜用來久放浮 漂。最簡單廉價的單支細塑料管包裝,平放在家裡,浮標反不易彎。如果您只有幾支浮標,釣魚時裝在有機玻璃漂筒裡帶著,可避免損傷;回家用洗滌靈清洗漂尾 後,豎直插在泡沫板上,便於欣賞,也不易彎曲。

如何挑選一支好浮標二:掂

把一支浮標放在手掌上輕輕掂一掂,“輕若無物”者為良品。浮標製作大師們或有些名氣的生產廠家,一般在選材和做工方面都比較注重,並以此作為價格賣點。比 如巴爾杉木浮標的材料,上等邊材與普通芯材的價格差老多,不同等級木材的重量也差老多,還有後來的脫脂及浮標成型技術也會影響浮標的最終重量。選用好材料 和精密的加工技術,主要目的大概都是為了給浮標“減重”從某種意義上說,相同體積的浮標質量越輕,浮力越大,靈敏度較高。所以,上手先掂一下浮標的輕重, 或可作為判斷浮標性能的第一道關。

俗話說,無比較就沒有鑑別。平時您可以拿普通浮標與比較名貴的浮標做一下比較,把別人用得好、或自己覺得好用的浮標“份量”記在心裡,再買漂的時候,就有 數了,掂在手上感覺“壓手”或“砸手”的浮標,不能說不好,特定魚情時說不定它照樣好使。但一般來講,“輕漂”比“重漂”好,是多數人的經驗。

塑料空腔浮標掂起來很輕,且便宜,有些江湖釣友用得比較習慣。做工較好不輕易滲水的塑料漂,動感強烈應是一大特點。粗漂尾的大號塑料漂,能配載很大的鉛重,利於野外拋竿和 牽直線組,但因漂尾粗而且又是空心的,雖可承載較大的餌重,但不利於小信號的表現。因塑料浮標本身自重過輕,又缺乏本質“內容”,所以相對來說穩定性較 差,信號不太真實。羽梗、輕木等材料製作的精品浮標,集靈敏度與穩定性於一身,信號真實準確,對玩得比較在乎的釣手們來說,必然有些偏愛。且因造價較高, 營利空間較大,也是得以被人大量炒作的原因之一吧。

浮標輕了靈敏、重了穩定,可以用來作為第一道“手功”衡量辦法。其實“輕如鴻毛”的感覺中已經有一定重量含在內了;等您真的感覺一支浮標放在手裡比較“沉重”時,可能已經過了。

還有不該說的一點:某些浮標,選材將就,漂身較重,性能較不適合某些釣友的靈敏追求,但廠家卻可用減少塗層厚度來予以彌補,這種浮標掂起來不重,短期使用 沒問題,靈敏度也不錯。但其耐用度和可靠性方面較差可就難免了,如果漆的彈性再差點,無意中碰撞一下,漂身可能就有裂痕了。倒也難怪,咱都想買根漂兒玩它 一輩子,人家還賣誰去呀?

如何挑選一支好浮標三:擔

把浮標橫擔在手指上保持平衡,以觀察支點在標身的大概位置,來判斷浮標的整體重心。內行的朋友曾經告訴我,浮標重心也是浮標性能方面很關鍵的一項。一般來說,重心點偏高的浮標,信號較活潑,動感強,重心偏低的浮標則相對穩定,翻身較快。早期的孔雀羽軟尾浮標,由於漂身分片粘接工藝所限,以一根細碳芯通體形式為多,後來的巴爾杉木浮標,為減重和工藝需要,漂尾和漂腳是分別從兩頭插進漂體後進行粘接的。

因此,漂腳和漂尾的粗細及插入深度,就成了浮標設計製造方面挺講究的一環,因為它關係著浮標重心,並由此決定了浮標的基本性能。根據不同漂形和用途需要, 重心偏高或偏低,是有一定限度範圍的,如果一支浮標只求翻身快,一味地通過其它手段降低浮標重心,那這支浮標很可能要付出損失自身靈敏度等方面的代價。

浮標的浮心位置通常是在漂身最粗斷面附近,重心應在其下,這樣才能保證浮標在水中站得直立得穩。早期我曾用過幾支醉漢浮標,翻身後立不直,永遠是歪的,這 應該是重心與浮心位置重疊,甚至顛倒所致。某些粗製濫造的浮標,如果漂腳太輕,漂尾又太粗太重,漂形又沒有科學設計,則可能會出現這種頭重腳輕的姿態。

還有一點是浮標翻起後與水面的交接、暫停位置。設計比較好的浮標,不論長身短身軟尾硬尾,翻身站立點多在身尾結合部;下沉速度均勻流暢,利於動態信號的撲 捉,人看著也舒服。某些問題浮標(設計不好或限於模仿),翻身後先往下栽,“咕咚”一下栽到漂尾幾目,而後又回彈起來有些浮標的自身動作更是怪態頻出,二 次下沉速度忽快忽慢,或有許多天然“塄坎”,這樣的浮標估計您用著彆扭,魚也釣不美。這些都與浮標的尾、腳配重及“二心”位置不合理有關。

如何挑選一支好浮標四:摸

以前挑選浮標時俺多憑眼力,如今眼睛花了,所以“摸功”見長,漂身:用兩或三個手指捏住漂身,來回感受一下漂身塗層,另一隻手輕輕轉動漂腳,如果感覺有點 象摸玻璃又象摸綢子,光滑平順不黏手,說明漂身漆的質量好,過水阻力小。如果手上能感覺到有類似氣泡般疙疙瘩瘩的阻擋;或者漆雖然光亮,但手感卻比較澀, 摸上去不順滑,就不是好漆。

好的巴爾杉木,尤其是經過脫脂處理後的材質,很輕也很軟,用手微微彎折漂身,就能試出來。看起來漂白、且是透明塗層的巴爾杉木浮標,漂身卻很硬彎曲不了 的,起碼用的不是彈性塗料,無意中的撞擊,漂身漆容易炸裂。去皮孔雀羽浮標,“軟身”乃一大特點,能輕易彎曲。蘆葦浮標,基本是硬身的,不易彎折。

結合部: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尖,分別捏住漂身和漂尾的結合部、或漂身漂腳結合部,另一隻手轉動漂腳,同時右手微微上下滑動,感覺一下兩個結合部位置的接合及塗層質量。沒有阻擋,感覺很平滑的,說明質量比較好。

漂尾:同樣可用兩個手指來感受塗層的平滑度,軟尾漂的漂尾應屬“標準件”,做得比較細膩;但也有質量差的,摸上去有間段(黑格目)的擋手感覺。硬尾漂尾多是浮標成型後才進行塗裝的,工藝好的手感就好,質量差的會感覺很粗糙(滑尾質量也有不同)。

浮標的漂尾部分要與水面銜接,塗層質量決定了浮標受表面張力影響的大小和信號準確度,尤其低溫條件下或北方大棚裡用的冬釣小漂,漂尾質量更關鍵,即使是塗層質量比較好的漂尾,在使用前最好能用洗滌靈之類的清洗劑仔細清洗一下(注意一定溫柔點,最好朝一個方向,以免損折漂尾),去掉上面的油膩。在家裡用調漂桶測試新漂時,尤其是冬釣小漂,隨意平衡現象難免,目數定不穩,來回變;您用洗滌靈清洗一下漂尾再試試,可能就好多了。

大棚用的小浮力冬漂,初次使用前還可用牙膏擠在手指上,輕輕“打磨”漂尾一遍(不要用布打),然後再用洗滌靈清洗乾淨,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儘量降低阻力系 數,削弱由於水溫低表面張力大所導致的隨意平衡現象。質量一般的新漂,如果一上手就拿來釣大棚,忽高忽低定不準調釣目數,會把您搞暈。

浮標的“溫度穩定性”應該也算一項性能指標,用積年陰乾的材料和用新材料所製造的浮標,溫度穩定性有所不同。動物材質的浮標比植物材質的浮標溫度穩定性要 差些(因動物材質中有不易祛除的油脂)。北方人大都知道,冬季到大棚後開釣之前,需要一定的時間粗略泡漂、泡線(線組吃水),等水溫(0-4度)使浮標體 溫降下來、浮力穩定以後再準確調漂。


既知身是夢一任事如塵


浮漂是我們垂釣愛好者的眼睛,漂訊的準確度如何與浮漂的質量有直接的關係,所以,如何辨別浮漂好壞是非常的重要的,直接影響到我們垂釣時候的效率,質量好壞可關注以下幾點:

1.浮漂表面是否光滑:浮漂的表面摸起來應該都是光滑的,我們首先可以用手摸一摸浮漂是否光滑,有沒有均勻的凹凸感,如果有凹凸感,看看浮漂的凹凸感是否均勻.

2.浮漂要堅挺耐用:挑選浮漂,首先這支浮漂的材質要好,要堅實耐用,堅實耐用的標準是至少我們所選的浮漂要抗腐蝕耐酸鹼,抗風雨耐摔打。這些標準的辨別方法就是一顛、二彎、三彈、四掰。顛其重量要適中.過重則笨,過重則笨,過輕則浮;輕彎漂體試強度,確認是否堅挺;用手指彈其聲響,是空是實,選其空實兼備;四掰就是掰其尾根是否結實

3.浮漂的靈敏度:浮漂的靈敏度非常重要。想要浮漂的靈敏度高,一是材質輕,浮力大;二是漂尾細,質地好;三是漂體流暢,阻力小;四是結構合理.下重上輕,其平衡點多在漂體胸部





老薑釣魚


有幾支得心應手的浮漂真得不容易。

從幾年來的釣魚心得上,總結了幾點對好浮漂的標準,供您參考:

①漂身均稱,目數清晰。

一支好漂從第一目到漂腳應是一條垂直線,無任何彎曲點,重心點正確,穩水中垂立,穩如泰山。垂釣範圍內目數鮮明,色彩清晰。一絲一毫的浮動都能盡收眼底。

②材料標準,做工精湛。

做一支好的浮漂,選材要講究。漂體的浮水材料一般有塑料製品、木質、高粱杆首節、蘆葦節、鳥羽大翎等。我認為鳥羽大翎和蘆葦節原材料中的上品,高粱杆首節次之。好的材料加上好的製作工藝,才堪稱好浮漂。

至於浮漂的抗風、抗流水性能,我個人從不和釣友們爭論。我個人認為任何的浮漂抗風抗流水的性能都是由線組的配重決定的。我們俗稱的調漂,不就是調的配重嗎。

有時,明明我們調好的一副釣組,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失衡的狀態,離開了當初的目數,這除去受潮夕或自然水域的影響,就是浮漂的組成部分有漏氣、吸水、日曬等因素的影響才引起浮漂性能失衡。至於好的浮漂的價格,說真心話,大多數情況下,好的浮漂價格也高。當然也不是一概而論。以上所述,僅供參考。


左右逢源1971


辨別魚漂的好壞主要看以下幾點。 第1:漂身的做工

漂身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夠圓!我們僅憑目測的話其實是很難分辨出來的,最好是用千分尺分段量一下,但是那樣計算起來其實很麻煩,對於大部分的浮漂來說,只要目測差不多的話,就可以沒必要太完美。 第2浮漂是否吃水 坦誠的說一隻浮漂只要是不吃水,它就是一支好漂

但問題是沒使用之前咱們到底如何知道吃不吃水呢?

首先是材質問題,比如你買的是納米浮漂,那就不必再檢查,這種材料本身就不吃水

如果是孔雀羽和蘆葦材質,因為製作時是拼接而成,所以一定要看看拼接處是否完整,有沒有裂縫、油漆光不光滑等等 ,連接的位置

浮漂有兩個連接的點,一個是漂尾與漂身的連接,一個就是漂腳與漂身的連接,這個連接的部分通常都已經用油漆進行了覆蓋,我們在判斷這裡好壞的時候,可以用手直接去感覺,用手捏住漂身,然後慢慢捋到漂腳末端,如果到了連接點還是一直很平滑,那麼說明這個連接點就做的非常好,如果明顯的感受到了有凹凸的感覺,那麼就說明連接的地方可能有瑕疵,不適合購買和使用。 第3 浮漂得吃鉛大小 在有就是自重相同的浮漂吃鉛量越大的越好,這需要用到那種精度咋0.01g以上的電子天平,比如說同樣是自重0.5g的浮漂,吃鉛是1.5g的明顯就比吃鉛是1g的要好。 第4 同心率 浮漂是否穩重非常的重要,漂尾、漂體、漂頭組合合理,其主要標誌是漂體運動時始終是直線上下且十分穩重。一般通過兩種方法判斷漂值穩定。一是將漂拿在手中,左手捏肩右手捻頭,使漂原位轉動,觀其漂尖的轉動情況,如果漂尖轉動幾乎看不清,就是好漂,反之,如果轉動直徑在0.2釐米以上,則視為不良。二是在人水測漂過程中,在水面上預留五分之四目,然後用指尖多次按其人水,觀其運動是否筆直、轉動、穩重。凡平穩升降又復位甚好者,則為好漂,反之為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