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來戰“疫”科研是硬核

AI來戰“疫”科研是硬核

“中國加油”成為防護服上的名字。

AI来战“疫”科研是硬核

機器人交付團隊合影。

AI来战“疫”科研是硬核

在這場牽動億萬人心的疫情面前,科技彰顯出強大的力量。在深圳,機器人戰“疫”已成為這個城市一張亮麗的名片,從送藥送餐到巡邏測溫,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從鵬城出發,被輸送到戰“疫”前線。

當大眾把目光聚焦在機器人大軍,為它們點贊和歡呼時,記者發現,其實在“機器人戰‘疫’”的背後,還有一群人默默地付出著。機器人能無畏病毒的感染,但他們不能,可是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地奔赴疫情一線,成為機器人背後的守護者。他們就是機器人工程師。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納(署名除外)

配送

配送機器人不怕毒

2月13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引進一位萌萌的“小護士”——普渡科技配送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引入了3D視覺傳感器和高性能激光雷達,採用了全新的定位導航算法,定位更精準,運行更穩定,可負責餐食、藥品及其他物品的配送。目前,全國已有100多家醫院和隔離點使用該款機器人。這是抗疫前線的一款明星機器人。

到隔離點支援的機器人,需要技術支持員工前往現場安裝調試,普渡科技共計投入抗疫支援人力超過200人,讓配送機器人深入隔離點與醫院。1996年出生的年輕工程師曾雲霄,在14天內完成了浙江杭州、桐廬、紹興等地16處機器人的安裝,實現了他的“少年心氣”。元宵節那天,曾雲霄正在協調杭州假日之星酒店隔離點機器人的安裝。第二天是他的生日,也仍然是在這家酒店安裝機器人中度過。

防護服上寫“中國加油”

郭鑫是優必選科技交付團隊中的一員。人生第一次穿防護服,郭鑫覺得“太熱了”:“哪怕中間會偶爾出來放風十分鐘,依然是渾身溼透、眼鏡起霧。”

郭鑫的主要工作是協助交付團隊部署三款防疫機器人,其中AIMBOT(智巡士)要在發熱門診上崗,進入發熱門診需要使用口罩、橡膠手套、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面屏等防護用具進行全套防護。在發熱門診部署時,郭鑫不小心割破手套劃傷了手,傷口暴露在空氣中,讓他一度有些害怕。

但想到醫護人員的辛苦付出,他覺得自己遇到的小問題都可以克服:“我們中間還可以出去放風,他們(醫護人員)要一直穿防護服至少6個小時,不方便上廁所,還要服務發熱患者,如果像我一樣出了這種小意外,也是非常難處理的,他們真的太辛苦了!”

“因為我去深圳三院發熱門診後就回家了,結果我愛人公司讓她也隔離了14天,”說到這裡郭鑫笑了,“但是她還是比較支持的,我們都覺得,做個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的人,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才算是一個無畏的人。”負責此次交付工作技術支持的陳水寬團隊,要在深圳三院進行長達一週的交付任務。

在此之前,他帶領團隊,花了4天時間,完成遠程會議、事項準備、交付計劃撰寫、人員及物料安排、防護資材準備、風險預警等繁雜的交付準備工作。進入深圳三院發熱門診部署當天,陳水寬沒有在防護服上寫自己的名字,而是寫上了“中國加油”。

查毒

AI守護“逆行者”的健康和安全

深圳第三人民醫院是深圳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唯一指定醫院,在最緊張的時期,最多收治了400餘位新冠肺炎患者,成為晝夜不眠的戰“疫”“主戰場”。

不久前,由優必選科技開發的三款衛生防疫智能服務機器人正式在深圳三院投入服務,它們提供體溫監測、疫情管控、消殺、宣傳導診等服務,以AI守護“逆行者”的健康和安全。

如深圳三院的發熱門診每天安排6班工作,4小時一班,每班2~3個護士,醫護人員不僅工作強度大,更面臨隨時可能被感染的風險。在發熱門診上崗的室內測溫巡檢機器人AIMBOT(智巡士),可以在室內環境中執行體溫異常監測、口罩佩戴識別、人流密度監測、防疫播報、環境消毒滅菌等任務,大幅減輕了護士姐姐們的負擔。

另外,醫療諮詢機器人Cruzr(克魯澤)則是在普通門診執行疫情諮詢、口罩佩戴識別、遠程問診等任務,助力減少重複性醫護工作,降低感染風險。

而在門診及住院部外圍,則是室外智能防疫機器人ATRIS(安巡士)的領域,它集安防巡邏與防疫管控能力於一體,在室外環境中快速機動部署和巡邏作業,實現人體測溫、口罩識別、環境消殺、遠程對講等功能,協助工作人員進行疫情管控。

為了保障防疫機器人順利工作,優必選科技交付團隊需要前往醫院部署和留守,監測機器人的工作情況,並教會醫院工作人員管理機器人。

創新

超聲焊接助口罩更透氣舒適

清華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科研戰“疫”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鮑文娟 通訊員陳超群)“AI+大數據”助力深圳市南山區防控疫情科學復工,超聲焊接技術可幫助更快更好地製造口罩。記者從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獲悉,疫情發生以來,該院在口罩生產、病毒消殺、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相關成果。

在口罩的生產過程中,超聲焊接技術是口罩縫製過程中的關鍵工藝,是助力醫療物資企業加速生產的核心突破口。面向防疫需求,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智能製造團隊面對疫情防控,成立了超聲焊接技術攻關小組,專注於為合作伙伴提供口罩等超聲焊接技術、超聲焊接系統設計解決方案等產品及服務。

超聲焊接是利用超聲頻的機械振動在兩個被焊接的物體表面共振聚焦,在一定壓力作用下,通過高頻諧振產生的局部高溫使得接觸表面相互摩擦進而形成分子層之間的熔合。通過超聲波進行焊接,即使在高速連續生產的情況下,也能使多層結構穩固地連接在一起,實現較佳的呼吸透氣性,還能輕鬆固定彈性帶,口罩會變得更加柔軟舒適。

雖然超聲焊接技術是很常規、成熟的技術,但在疫情暴發之初,面對暴發式的口罩需求,超聲焊接裝備十分緊缺,而且對速度和工藝也有很高的要求,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的生產式顯然滿足不了疫情需求。

記者瞭解到,超聲焊接技術攻關小組不光為合作企業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同時團隊成功開發了自主知識產權的超聲焊接核心零部件。據瞭解,在校企產學研合作的推動下,目前第一套樣機已在校外合作企業完成測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