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鬼電影那麼好看,越怕還越想看是為什麼?

影視薇薇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喜歡看恐怖片,但看的時候卻又嚇的捂住眼睛,只留一條縫,本來已經嚇得不輕,卻又捨不得不看,甚至一個畫面都捨不得放過。

世界上的電影有很多種,有戰爭片、有科幻片、有愛情片、有動作片,當然也有恐怖片,喜歡看前四種電影的人大家都好理解,畢竟很正常嘛,但是喜歡看恐怖片就有點讓很多人不理解了,既然嚇人還看他幹什麼?那麼,愛看恐怖片的人是什麼心理?為什麼有的人越害怕卻越喜歡看呢?

首先愛看恐怖片當然是為了追求刺激,滿足自己心裡的小小變態。舉個例子吧,電視上報道有兩個殺手,一個是用槍殺了人,一個是用刀子肢解人的變態殺手,你覺得哪個報道更吸引人,絕對是變態殺手的吸睛率高,這其實是人們心裡都有自己陰暗的一面,都想看更加暴力更加變態的場景。外國的一位心理大師說過,人都有一種追尋刺激的特殊心態,而恐怖片正好滿足了這一心理。

還有一類人是這樣的,他們看恐怖片主要的原因是解壓,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怎麼恐怖片還能解壓?其實是這樣的,人們看恐怖片的時候是處於一種極度緊張的狀態,暫時將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忘掉,而看完片子之後心情一下子鬆弛下來,就達到了解壓的目的,感覺一身輕鬆,這種人以都市白領為主。

恐怖片也分好多種,比如鬼、恐怖怪物、變態殺手、懸疑破案的,不論是西方血淋淋的視覺效果,還是東方具有神秘感的鬼故事,恐怖片“嚇人”的方式不外乎兩種:直觀的讓人害怕的視覺效果,陰森恐怖讓人緊張的背景音樂。

有些人認為自己喜歡看恐怖片是不是屬於變態,或者心理不健康,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愛看恐怖片的人多都是心理健康的,正因為他們心裡陽光,看的都是正面的東西,才對恐怖片這樣偏激的東西有好奇心。對於那些心理變態的人來說,恐怖片大概也不會太引起他們的興趣吧。

最後提醒大家,看恐怖片當然無可厚非,但片中的道具大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比如電話、電梯、鏡子、汽車、水龍頭,看完電影容易讓我們對這些物品產生恐怖聯想,等於是給自己一個消極心理暗示,比如看完《死神來了》之後,筷子掉地上了,馬上聯想到劇情,一下子就緊張了,所以不建議大家長期觀看恐怖片。


經典懷舊影視


想必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吧!對於鬼電影明明怕的要死,但是還是忍不住想去看。其實我也是如此,還記得我在懷孕期間追《行屍走肉》的日子,當時自己一個人即便是白天在家也不敢看的,但是隻要老公下班回來,就必須拉著他,讓他陪著我去看。

這個片當時還是我老闆推薦給我的,當時他說他在上班的時候曾經瘋狂的追這個片,連續3天都沒怎麼睡覺,當時我第一次看時,自我感覺也是這個片雖然可怕,但是總想一直看,每次還非要老公摟著我去看我才有安全感,直到後來追著追著自己一個人也敢看了。

後來老公陪著我還看了很多我不敢看的鬼片,後來我的膽子也是越來越大,其實我感覺剛開始看這種鬼片時,可能就是我們自身的好奇心在作祟,但是隨著劇情的逐漸深入,我們內心對這種恐怖的體驗產生了共鳴,甚至到後來慢慢的去克服了心理上的這種恐懼。

其實我覺得從側面來說看恐怖片也有著它積極的一面,它可以提高我們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因為從一些恐怖片中,我也感受到了人類求生的那種強烈的慾望,讓我也由衷的更加熱愛生命,所以說恐怖片不一定都是負面影響。





小綰時尚姐


感謝您的提問,我來發表一下淺見。

恐怖片越驚悚越能抓住觀眾的心,直至今日,午夜兇鈴、咒怨等經典恐怖片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為何我們越怕越愛看呢?有的時候,用手捂住眼睛,露出一點縫隙偷看,相信您也有這種經歷。這正是導演們運用的心理戰術掌控了我們的心。

很多人在看完鬼片後的幾天甚至是幾個禮拜的時間裡都惴惴不安,心裡不時閃現恐懼的想法,以至於不能休息或者是無法保持一種平靜的狀態。這一切並不是來源於真實的事件經歷,這只是一種單純的心理幻覺或自我暗示的結果,而一部好的恐怖片正是用這種因素制勝的。

還記得貞子從電視機裡緩緩爬出來麼?還記得鄉村老屍中中女鬼猙獰的畫面麼?還記得咒怨中小男孩的眼睛麼?將恐懼施加於個體的心理上,這便是恐怖懸疑片或者鬼片的技巧。

通常,導演也就是施加恐怖來源的人,會採用最基本的心理戰術來攻破觀眾。

1.突然襲擊的驚

驚,即所謂的“一驚一乍”,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時,受到了突如其來的刺激一定會感到害怕。恐怖片就是這樣,當主人公在一間屋裡搜索時,鬼一定會突然出現,嚇你個半死。大家應該沒看過先和你打個招呼,再嚇唬你的鬼吧?

2.不斷的心理陰影暗示

受到了驚嚇只是恐怖片的第一步,不斷的心理暗示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影響才是恐怖片的目的。 導演又是通過怎樣的手段來不斷的進行心理暗示的呢?那就是細節的生活化聯想手段。在看完《午夜兇鈴》時,我相信你在一段時間內不敢看電視,或者想把自家的電視機給封起來。因為我們害怕有個像貞子的人會從自己的電視機裡爬出來。這聽起來比較荒誕。其實這是心理承受能力低的人產生的一種臆測與聯想。

3.看不見的永遠是恐怖的

人有雙眼,但是能夠觀察到的的範圍有限,沒有人可以具備洞穿一切的能力,未知的便是盲點。導演正是利用了這一點進行誇大的渲染,於是鬼怪要出現在本來就令人恐懼的黑夜裡,蟒蛇成災或者是令人噁心的死屍。也許這些東西根本都不可能對人們造成現在的傷害,但是在思維裡認定了“這是令人恐懼的”,在這種情形中人們的生命安全就會受到迫害。

為什麼選擇鬼片? 為什麼觀眾明白這是恐怖片,還是要堅持看下去呢?

這是人自身的一種的慾望,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要得到的。鬼片,之所以被那麼多人追捧,根本原因並不在於逼真唯美的視覺效果,也不在於令人折服的真理勸說,其根本原因在於人性中的英雄主義慾望。

人們崇拜英雄,因為他們創造了神話,有能力做凡人所不能的事情。還記得英叔的殭屍片麼?我們始終相信,不管鬼、殭屍有多可怕,只要有我們英叔,我們就不怕了。相信大家都做夢成為英叔吧?最後致敬一下英叔,感謝他帶給童年的一段回憶。








無敵魚寶


人類對於快感和痛苦情緒有著某種自我意識,人們會仔細觀察經歷過的快感或痛苦,然後從這個觀察中獲得更進一步的快感或痛苦。我們的情緒雖然可以自給自足,但在某些時候也會刻意打破這種平衡。這是因為人的情緒、神經系統如果一直處於十分規律、平淡的狀態下,是不符合一般人的生理規律的(#想想和尚大師們無慾無求的樣子吧),人們需要一些刺激來打破這種平靜。

而恐懼是人類天然具有的情感體驗,也是人類的快感之一。在現代社會,許多人因為生活和工作時常感到焦慮、疲憊與煩惱,被各種壓力逼得透不過氣來,又希望找一種安全而懶惰的發洩方式。於是,建立在藝術恐怖(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演員的所作所為等激起人們的恐懼、噁心等情緒)的虛假演繹前提上,人們看恐怖片時是處於一種安全的緊張狀態中,隨著情節的起伏,人們同時經歷著消極的情緒和積極的情緒(快樂、興奮、感動等),享受被驚嚇而相安無事後長舒一口氣的暢快,正是這種像突然放開壓緊的彈簧般如釋重負的感覺,讓人們在情緒在高低落差間獲得了高峰體驗,得到大大的滿足。

常態下人們一般選擇避免受到刺激,但是,當他們進入戒備狀態,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體驗恐懼時同樣也在體驗快樂。





鹿盼


說下我的看法

其實事情的原因很簡單。相信大家對於恐怖片應該是不陌生的,在看恐怖片的時候經常會有一種緊張,刺激的感覺。實際上,當人類感覺到十分驚恐或者十分緊張的時候,大腦神經就會反應出一種“戰鬥”反應或者“逃跑反應”,就像是受到了刺激之後,立馬準備要開溜或者開始戰鬥的本能反應。

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人類在受到威脅的時候,大腦神經所正常反饋的一種臨場反應,而這種反應也可以說明我們為什在看恐怖片的時候,明明心裡很害怕卻還是忍不住想看的原因。在我們看恐怖片的時候,大腦受到恐怖劇情的刺激,導致我們的大腦變得興奮,緊張,跟著腎上腺激素就會突然增加很多,還有一種叫做多巴胺的荷爾蒙,這兩種激素交雜在一起,就會讓我們的感覺到興奮,刺激,就是一種很酸爽的感覺,所以才會讓人上癮,覺得對恐怖片有愛又怕。

我們在恐怖片的時候就會被劇情吸引,而這裡面的恐怖情節就是用一種非常刺激的方式帶我們“提前”體驗了“死亡”的情節,主要是我們在看的時候心裡很清楚這個“死亡”的事情是假的,我們是很安全的,所以相當於是給自己的好奇心一個大大的滿足。所以在看恐怖片的時候我們才會一副,明明心裡很害怕,卻還是忍不住想看的樣子。

人類在看恐怖片的時候,精神都是高度集中的,心情都是隨著劇情的進展起伏,等恐怖的劇情嚇到你,然後心情又突然放鬆,這樣一直循環,其實也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法,尤其是在現在這個生活壓力這麼大的社會,總要有一種方式來釋放自己的壓力,看恐怖片就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法。

希望我的答案你能滿意


流年剪影


恐懼這種心理情緒體驗,除了極個別先天性身心障礙患者,正常人應該都曾經體驗過吧。即便是所謂的“大膽”者,應該也曾有過恐懼體驗,只不過能讓他們感到恐懼的東西或者情境比較少而已。  

人類作為群體的歷史尤其在遠古時期經歷了更多的恐怖體驗,作為個體的人類,也幾乎每個人都有童年時期的恐怖心理體驗。   

童年時期對恐懼的態度具有典型的二重性:一方面,因為身體與智力的弱小更容易感到恐懼,另一方面,也更主動追求恐懼,比成人更喜歡“嚇人”或“被嚇”。  

面對恐怖片在青少年中的蔓延,也有人認為恐怖片應該在眾多的電影類型中佔有一席之地,認為經歷驚險與恐怖體驗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開放幻想、提升創造力的重要手段,甚至提出:沒有驚險體驗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這一觀點確實有一定道理。  

歐美恐怖片中,經歷驚險與恐懼的主角常常是兒童,固然更容易引起觀眾對電影的注意力,但是受到驚嚇的兒童形象與觀眾在童年時期積澱下來的恐怖心理感受引起共鳴,恐怕是更重要的理由。  

由此可以認為,人們之所以喜歡觀賞恐怖片,在於電影中所揭示的恐怖經歷引發了觀眾自身的恐怖心理體驗,對於恐怖體驗的需要,甚至是人的一種心理本能。  

 我們也看到,中外恐怖片中引起恐怖的對象,不管是自然的還是幻想的,有一個基本的特點,那就是神秘,其實質就是人們對它們不瞭解,即無知。這種恐怖體驗的一個最基本的例子,就是一個人處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會感到害怕,儘管那個地方可能比他熟悉的地方更安全。 因為人對於恐怖對象的矛盾心理,即害怕、力圖接近與瞭解、克服害怕,再面對新的恐懼,這一消解恐懼的過程也就成為一個獲得知識的過程。從這一意義上來說,觀看恐怖片的積極的一面,不僅僅在於鍛鍊心理承受力,同時也在形成一種心理技能。  

 從心理層面來講,看恐怖片的確可以消除心中的鬱悶和壓力,是一種不錯的情緒疏解管道,人們能把現實中的怒氣、憤恨通過電影轉移,隨著影片的畫面、氣氛而緊張,甚至放聲叫出來,都是釋放壓力、放鬆神經的好方法。 但是,這同時也是對現實的逃避,如果發洩過了頭兒,對恐怖片上癮,那就是一種極端化的表現,影片的負面影響會對你構成威脅。 

 由於人的經歷、背景不同,所以恐怖片並非人人適合看。有的人覺得並不可怕,但還有很多人看完影片心理有陰影,過度的恐怖會使人發狂、神志錯亂,甚至因驚恐過度心臟承受不了,刺激了大腦,以致腦血管破裂而死亡。

而對一些心理素質不穩定的人,比如想看又不敢看的人,或是兒童,恐怖片的負面影響就更突出,他們容易把影片的情節和現實混淆,覺得生活也是恐怖、陰暗的,造成自己性格古怪、孤僻,這時候最好去看看心理醫生。


欣欣醬老師


作為一個恐怖電影愛好者我總結以下幾點:

1、大部分喜歡看鬼電影的人,都是好奇心比較重的人。鬼電影的情節一般比較撲朔迷離,當你十分想打開潘多拉的魔盒時,就是好奇心在作怪。

2 、鬼電影的音樂比較嚇人,這也是引起你害怕的原因。音樂是個其妙的東西它能影響人們的心情,鬼電影的音樂一般比較刺耳,有尖叫聲,門鈴聲,腳步聲,當這些聲音傳到你耳朵裡,你的大腦皮層會極度興奮。此時激動、緊張、等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使你越發的想看下去。如果一部鬼電影沒有了音樂,也就不那麼嚇人了。

3、你一般不是一個人看鬼電影,男生和女生一起看鬼電影,一般會激發男生的保護欲當然這也會讓約會的小情侶們避免肉體接觸的尷尬😄,同時也會更加興奮,激動。

4、鬼電影拍的嚇不嚇人,一般眼看演員的眼神。我記得我看過一部嚇人的鬼電影《咒怨》,劇中女鬼的眼神,動作,特別是從樓梯上爬下來時的表情,我至今還能回想起來,當時看到女主的眼神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流淚敢。簡直要毀了我的童年[捂臉]。但是我約害怕越興奮越好奇,就還想看下去。




小蟲蟲剪影


恐懼這種心理情緒體驗,除了極個別先天性身心障礙患者,正常人應該都曾經體驗過吧。即便是所謂的“大膽”者,應該也曾有過恐懼體驗,只不過能讓他們感到恐懼的東西或者情境比較少而已。

人類作為群體的歷史尤其在遠古時期經歷了更多的恐怖體驗,作為個體的人類,也幾乎每個人都有童年時期的恐怖心理體驗。

童年時期對恐懼的態度具有典型的二重性:一方面,因為身體與智力的弱小更容易感到恐懼,另一方面,也更主動追求恐懼,比成人更喜歡“嚇人”或“被嚇”。

面對恐怖片在青少年中的蔓延,也有人認為恐怖片應該在眾多的電影類型中佔有一席之地,認為經歷驚險與恐怖體驗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開放幻想、提升創造力的重要手段,甚至提出:沒有驚險體驗的童年是不完整的。這一觀點確實有一定道理。

歐美恐怖片中,經歷驚險與恐懼的主角常常是兒童,固然更容易引起觀眾對電影的注意力,但是受到驚嚇的兒童形象與觀眾在童年時期積澱下來的恐怖心理感受引起共鳴,恐怕是更重要的理由。

由此可以認為,人們之所以喜歡觀賞恐怖片,在於電影中所揭示的恐怖經歷引發了觀眾自身的恐怖心理體驗,對於恐怖體驗的需要,甚至是人的一種心理本能。

我們也看到,中外恐怖片中引起恐怖的對象,不管是自然的還是幻想的,有一個基本的特點,那就是神秘,其實質就是人們對它們不瞭解,即無知。這種恐怖體驗的一個最基本的例子,就是一個人處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會感到害怕,儘管那個地方可能比他熟悉的地方更安全。因為人對於恐怖對象的矛盾心理,即害怕、力圖接近與瞭解、克服害怕,再面對新的恐懼,這一消解恐懼的過程也就成為一個獲得知識的過程。從這一意義上來說,觀看恐怖片的積極的一面,不僅僅在於鍛鍊心理承受力,同時也在形成一種心理技能。

著名導演波蘭斯基在1965年拍了《冷血驚魂》,當時被很多人認為是“看過最恐怖的電影”。一些人避之不及,而另外一些人則很享受觀看的過程,看完還饒有興趣地討論女主角的病態心理。恐怖片讓人不快,但喜歡的觀眾如雲——恐怖片發展到今天,恐怖、血腥、驚悚等“重口味”程度早已遠遠超越當年的《冷血驚魂》。





花約下


從恐怖小說和恐怖片的誕生之日起,它似乎就一直很受歡迎,並且在許多不同的國家和文化下,人們對恐怖片的熱愛卻具有一致性。對恐怖片的喜好與精神病理方面沒有直接的聯繫。

較早的研究發現,低神經質(情緒穩定性)、高感覺尋求的人似乎更喜歡看恐怖片。

一項最近的研究考查了人格特質和對恐怖電影體裁的偏好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性別和孤獨感對恐怖片的偏好有顯著的影響,其他的人格特質不能顯著預測個體對恐怖片的喜好。

另外,對恐怖片的喜愛,可能還與大腦的獎賞迴路有關。

獎賞迴路加工與獎賞有關的刺激以及對獎賞的預期。它使得我們能辨別行為,並且不斷重複能產生愉悅感的行為。大腦可能會將“避開死亡”視為一種正向行為,並且通過獎賞迴路的作用不斷強化相關行為。

當你看恐怖片時,可能會經歷很強的恐懼感,大腦就會認為你正處在危險之中。而後來恐懼感消失(比如電影看完了),不管是什麼行為使得恐懼感消失了,大腦都會喜歡它,並且給予獎勵來強化它。

因此,觀看恐怖片或小說時,人們會有愉悅感並進一步增強了看恐怖片的行為。

人們對恐懼的喜愛只會是在能控制的層面,一旦恐懼脫離了個人控制(比如發生火災、遇到連環殺手),它就不能再帶來愉悅感了,甚至會造成PTSD。

不管你怕不怕鬼,對鬼神持什麼態度,最重要的還是保持理性,恐怖片看了開心就好,不要自己被自己嚇死。



音頻娛樂丶梵緣


我覺得看鬼片想不害怕的方法就是 再 看 一 遍,因為現在很多片拍的都是漏洞百出,看著跟喜劇片似的。

再有就是多看點,基本就那些套路,現在的片子,大都打心理懸疑牌,都是幻覺來的。

跟朋友一起看也是個辦法,但有的時候也許你還沒被片子嚇到,反而被朋友的尖叫嚇到,呵呵。

嗯,我是學心理學的,我們老師上課時講過,其實看恐怖片有益身體健康,因為現代生活壓力太大,看恐怖片可以讓人經歷知道不會對自身安全造成損害的恐懼和緊張,可以刺激腦垂體分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可以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