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應當是享受的

閱讀應當是享受的 | 二月讀書報告

二月總共讀了8本書,數據分析類1本,傳播學理論4本,旅行見聞2本以及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這個月看書節奏慢了很多,其餘大多時間在看論文、學日語以及健身。依舊是宅在家的一個月,在等待春天的同時,讀一讀書吧。


閱讀應當是享受的 | 二月讀書報告

閱讀應當是享受的 | 二月讀書報告


藏地白皮書

泛若不繫之舟

傅真 毛銘基

豆瓣評分:8.2/8.6分

個人評分:8.8分


我是不喜歡讀遊記的,但是老傅的不一樣。她的筆下,有風景,更有風景背後的人文、地理與歷史。她的筆下,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一月份讀了她和先生銘基的拉丁美洲《最好金龜換酒》(詳情見一月讀書報告)。《藏地白皮書》記錄的是傅真與毛銘基在2003年非典期間在西藏旅行結識並墜入愛河的故事。書中以各自日記的形式講述他們的相遇,以及五年後重返西藏、一路走來的十年愛情路。她說:他一點也不耀眼,扔進人堆裡可能就找不著了,可是那一束溫柔的光,剛好就是我想要的。他說:謝謝你老傅,因為你的存在,讓我每天回家都好像去遊樂場和馬戲班那樣輕鬆快樂。

《泛若不繫之舟》記錄的是他們間隔年旅行從拉丁美洲歸來,前往東南亞和印度的旅行故事。書中誠實地記錄了他們的一路見聞與所思所想。對這本書的第一好感建立在我本人對東南亞食物的“痴迷”上,但最迷人的還是他們一路上遇到的人,每一個人,無論生活多麼沉重、艱辛或不公,都在奮力向前,笑著流淚,珍視情感,保有尊嚴。

傅真在書中寫道:“我走過很長的路,卻從未走出世俗眼光的束縛;我遊歷了很多國家,卻很少航遊我自己的單調。慚愧地說,即便是在受到了極大感動和震撼的現在,我的心中仍然欠缺像施恩慈他們那樣的“大愛”,無法將扶危濟貧作為此生最大的追求。可是他們身上還有一種東西令我著迷予我鼓勵,那就是主動選擇自己命運的勇氣。在人生這場漫漫長旅中,他們選擇了這世上最令人畏懼的道路—通向自己的內心。”

閱讀應當是享受的 | 二月讀書報告


數據分析:企業的賢內助

陳哲

豆瓣評分:8.1分

個人評分:8.5分


值得細讀的一本數據分析的入門讀物,以對話和案例的形式將數據分析的“哲學”娓娓道來,非常全面詳細。這本書是一位從銷售業務轉行數據分析工作的阿姨推薦給我的,我會再多讀幾遍。這本書現在沒有再版了,後續可以看《活用數據:驅動業務的數據分析實戰》。


閱讀應當是享受的 | 二月讀書報告


賈想Ⅰ

賈樟柯

豆瓣評分:8.9分

個人評分:8.9分


>> 剛才有年輕人問:“誰能救救我們?”我的回答可能會讓年輕人不舒服:這是奴才的思維。永遠不要等著誰來救我們。每個人應該自己救自己,從小救起來。什麼叫作救自己呢?以我的理解,就是忠實自己的感覺,認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煩,不要放棄,不要敷衍。哪怕寫文章時標點符號弄清楚,不要有錯別字——這就是我所謂的自己救自己。我們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依靠的是一筆一筆地畫畫,賈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膠片。(陳丹青序)

>> 如果這種藝術的職業化僅僅以養家餬口為目的,那我情願做一個自由自在的業餘導演,因為我不想失去自由。當攝影機開始轉動的時候,我希望永遠能問自己一聲,眼前的一切是否是你真正的所思所感?

(1996年,《小山回家》)

>> 我們的文化中有這樣一種對“苦難”的崇拜,而且似乎是獲得話語權力的一種資本。因此有人便習慣性地要去佔有“苦難”,將自己經歷過的自認為風暴,而別人,下一代經歷過的又算什麼?至多隻是一點坎坷。在他們的“苦難”與“經歷”面前,我們只有“閉嘴”。“苦難”成了一種霸權,並因此衍生出一種價值判斷。

>> 年輕的一代未必就比年長的一代幸福。誰都知道,幸福這種東西並不隨物質一起與日俱增。我不認為守在電視邊、被父母鎖在屋裡的孩子比陽光下揮汗收麥的知青幸福。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惱,沒什麼高低之分。對待“苦難”也需要有平等精神。(1998年,《小武》我不詩化自己的經歷)

>> 逐漸地,在中國電影的創作裡個人感受甚至是生理感受逐漸消失,換來的是思潮意識。(我們要看到我們基因裡的缺陷)

>> 一個貨真價實的觀念也好,一種對生活的獨特發現也好,或者尋找到一個觀察生活的新角度也好,我覺得缺少這些的話,技巧再好也是貧乏的。

>> 要建立合理的電影結構。大片再大也無所謂,但是你要有足夠的空間留給中型投資、小型投資的電影。合理的應該是金字塔結構,不能中間是懸空的。這樣才能有大量的從業人員在這個工業裡存活,有真正大量的電影工作者來歷練中國電影的製作水平。你看那幾部大片,它們的製作基本上都是在國外完成的,什麼澳洲洗印,好萊塢後期製作,跟中國電影的基礎工業沒什麼關係。包括演員的遴選,基本上都是韓、日及中國港臺地區的演員,加上一兩個年輕新選出來的。所以他們整天叫嚷著要拯救中國電影,實際上對中國電影工業沒做任何貢獻。唯一有關係的是,貨真價實從這塊土地上拿錢走。

>> 青年文化本該是包含了反叛意識的,對既成事實不安的、反叛的、敏感的文化,比如上世紀80年代末的搖滾樂、詩歌,我覺得當時年輕人對這些東西有一種天然的嚮往和認同。這種認同給這個社會的進步帶來很多機遇。那是一個活潑的文化。但今天的年輕人基本上只認同於商業文化,這個是很可惜的。(大片中瀰漫細菌破壞社會價值)

閱讀應當是享受的 | 二月讀書報告


烏合之眾

古斯塔夫·勒龐

豆瓣評分:7.9分

個人評分:8.0分


在2020年開頭這個特殊的輿論背景下閱讀本書,更能夠體會到“群體無意識的行為取代個體有意識的行動”是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徵之一。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

閱讀應當是享受的 | 二月讀書報告


弱傳播

鄒振東

豆瓣評分:7.6分

個人評分:7.0分


公眾輿論不失其總數,而是個人意見的混合物。它從來就不是一致的,更不是同質的。生活中的強勢群體往往就是輿論中的弱勢群體。這本書涵蓋方面很廣,某些方面作者能自圓其說,某些方面難以服眾。

閱讀應當是享受的 | 二月讀書報告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

馬歇爾·麥克盧漢

豆瓣評分:8.8分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起初是因為困惑於近日新聞媒體報道的偏頗性,想從理論層面來“武裝自己”,於是書單裡傳播學的書籍偏多。這讀書讀來讓人“匪夷所思”,幾乎所有的傳播學書籍都會提到書中的三個著名觀點,“媒介即訊息,冷媒介與熱媒介,媒介——人的延伸”。以此看來,本書的內容同樣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書籍本身。(按書中的邏輯)。怎麼去理解“互聯網思維”奠基之作呢?大概是這本書的寫作方式,“不斷的隱喻舉例並非是為了說明觀點,而是給印刷書籍這種冷媒介加溫,讓讀者的頭腦承受非線性、不連續信息的狂轟亂炸。在這本書中,時間、邏輯、線性並不重要,而這正是電子時代的革命”。(引號為豆友短評)

閱讀應當是享受的 | 二月讀書報告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J. K. Rowling

豆瓣評分:9.4分

個人評分:9.5分


永遠的哈利波特。

8年前第一次讀哈利波特,接連看了6本,至今不願看第7本,因為不願意說再見。8年後,買了全套美版哈利波特,想用這個特別的方式繼續守護我們內心的霍格沃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