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開高走,已成為物聯網行業的共識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新冠肺炎”席捲了整個中國。在疫情發生之初,物聯網企業反應迅速,為了抗擊疫情,企業紛紛捐款以及捐物資, 還有很多企業走向一線,不斷更新疫情防控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參與到疫情防控中。


像熱成像體溫測試方案、人臉識別的物聯網門禁、基於NB-IoT技術的智能門磁、視頻監控、定位器、利用無人機,機器人進入重點疫區進行監控與貨物運輸等等,這些物聯網產品與方案都在疫情中得到了大量的普及。


深度觀察 | 低開高走,已成為物聯網行業的共識

人臉識別示意圖


毫無疑問,這場疫情對於整個中國的經濟影響是全面而巨大的,而物聯網作為一個最近幾年興起並快速發展的行業,也正直接面對這場疫情的考驗。


煒盛科技副總經理徐永軍認為,長期來看,疫情對於我們所處於的傳感器物聯網行業的影響是積極的:

“ 疫情對傳感器物聯網行業的影響


1.產業鏈、生態圈的打造未來會更加積極,本次疫情可以看到,大部分企業停產後,防疫物質的供應拼的是產業鏈的健全和生態圈的完善,單打獨鬥的企業很難有所作為;


2.未來會進一步促進企業活力層面的改革,本次疫情,遠程辦公,開啟了企業經營的新模式,如何調動員工在獨立空間自我開展工作並與外界互聯互動是未來研究的主要方向;


3.會促進大數據建設的進一步的健全,這次疫情發展,個人出行信息、通訊漫遊地等數據已經共享到基層社區,未來會進一步下沉擴展;


4.會促進物聯網進一步快速發展,比如智能的有遠程傳輸的儀表系統等,比如武漢未來肯定會消滅上門抄表服務;


5.智慧城市會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互聯互通會進入高速發展狀態;


6.會促進智能傳感器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同時物聯網行業生產的自動化在經歷了本次疫情後,員工復工困難的壓力下,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會成為各企業重點目標;


7.會促進用於醫療類的傳感器快速發展,比如生物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等。”


無論是10天建成的火神山醫院裡的無人商店,還是各大城市分佈的無人販賣機、醫院裡RFID感溫標籤、VR/AR在工廠智能製造方面的使用以及無人物流等等,這些物聯網所承載的非接觸經濟表現形態在疫情發生之前就已經出現在大眾視野。


辯證來看,在疫情的影響下,物聯網行業雖然受到衝擊,但是在未來它將承擔起非接觸經濟賦予的時代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