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積極:光是努力還不夠,要找到孩子學習的“原動力”

作為一個堅持為錢奮鬥的'築夢人'每天都會被遲遲不肯到來的夢想驚醒,可是在沒有鬧鈴的週末,叫醒我的永遠都是隔壁王姐,倒不是她專門來我家裡,而是她獨具穿透力的嗓音,讓我感覺老闆在旁邊罵我睡懶覺一樣。

她家的女兒叫蘭蘭,今年小學五年級,每個週末王姐都會喊破嗓子的叫她女兒寫作業,看書還有練琴,雖然被吵醒會有脾氣,但是我更同情蘭蘭。

這件事我曾跟王姐說過,她也是沒轍了。女兒眼看就要小升初了,可是就不愛學習,一說到看書就發脾氣摔東西。

蘭蘭的學習成績一般,王姐想讓他考上一個好點的中學,有空就督促女兒學習。王姐說,有次國慶放假在家,她尋思著讓女兒休息夠了在學習,可是這一休息就是大半天,到下午做作業的時候,總是喝水、摳指甲、玩橡皮,只要是跟學習沾點邊的事情,她都一概牴觸。

王姐也是沒辦法,只能通過各種“暴力行為”去強制約束蘭蘭學習,起初還能有點成效,後來蘭蘭摸清楚了媽媽的脾氣之後,就再也沒招了。

孩子學習不積極:光是努力還不夠,要找到孩子學習的“原動力”

為什麼“好好學習”是家長的夢,卻成為更多孩子的噩夢?

我曾經跟王姐開玩笑,如果給蘭蘭建一個“最討厭事情排行榜”,那學習這件事是不是會穩居榜首?王姐毫不猶豫給了肯定的回答。

其實不僅是王姐家,很多朋友家的小孩也一樣,他們都覺得小孩子抵制學習就是沒有進取心,也有家長覺得孩子不愛學習就是太笨,害怕動腦筋。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如此厭惡學習,並不是他厭惡學習本身這件事,而是反感因為學習不好帶來的各種麻煩,例如老師的責罰,同學之間的炫耀,家長之間的攀比以及爸媽對成績的看重。

我們太多的家長把孩子和學習分開對待了,可事實上,孩子跟學習是一體的,是共同存在的。

爸媽總是喜歡把學不好的“惡果”無限放大,並以此要挾孩子,如果學不好就會面臨各種懲罰,這樣就會激發孩子的學習恐懼心理,他們又怎麼可能喜歡學習,一點樂趣沒有的事情,誰又會喜歡呢?

其實想要孩子愛學習,爸媽的處理方法很重要。

孩子學習不積極:光是努力還不夠,要找到孩子學習的“原動力”

孩子擅長“學習”而家長擅長“製造麻煩”

學習就孩子而言,從來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嬰兒時期,他們學說話,學走路,這些對於無主觀意識的他們來說無比困難,可孩子還是依靠自身的天賦學會了,可為什麼在學習文化知識後,就會有各種問題呢,其實問題不光在與孩子,父母也有責任。

孩子學走路的時候摔倒了,你會去罵他麼?顯然不會,爸媽都是各種鼓勵和誇讚,雖然孩子不一定懂,但是他能感覺到,父母對自己學習的關心,所以他們願意去學習,不怕困難,願意挑戰。

但自從上學之後,只要孩子學不好或有一點小麻煩,隨之而來的就是責罵,尤其是家長的攀比心理,就是無形利劍,在孩子懂事之後,父母用責罵代替的鼓勵,給孩子不斷製造心理負擔,增大孩子的精神壓力。讓孩子感覺學習跟他本身沒關係,學習都是為了你的面子。

孩子學習不積極:光是努力還不夠,要找到孩子學習的“原動力”

如何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呢?

1、孩子學習知識,家長學習“閉嘴”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家庭現象,孩子回家放下書包爸媽就開始漫天嘮叨,瞭解孩子的學校生活和孩子的學習動態,之後就是各種催,吃飯的時候催,做作業的時候也催。

孩子學習一天的知識已經很累了,回家還要聽爸媽的嘮叨,他怎麼可能努力學習,這個時候,孩子大多都是會語言反擊的。

孩子在完成自己的作業時,爸媽一定不能在旁邊催促,你越催孩子寫的越慢,甚至是不寫。如果出現類似情況,爸媽就不要再說了,學會“閉嘴”。

因為你不管怎麼說,都只會激起孩子逆反的心理。爸媽需要平復心情,先聽聽孩子的想法,為什麼不願意做作業,是有什麼學習目標,或者說學習遇到哪些困難。

我們要給孩子一個表達自己的機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是在幫助自己學習,而不是孩子在為爸媽學習。

孩子學習不積極:光是努力還不夠,要找到孩子學習的“原動力”

2、適當減壓,不要挑戰孩子的“負荷力底線”

孩子的負荷力天生就有差異,同樣的學習任務,有的孩子精力十足感覺學不夠,而有的孩子一學就累,一累就困。天底下的爸媽都覺得,孩子在玩的時候是不知疲倦的,說到學習就蔫了。

為了能夠讓孩子集中精力對待學習,多數父母都喜歡給孩子施壓,可結果是家長越施壓,孩子牴觸學習的情緒就越高。

孩子的負荷力是有限的,而且每個孩子的負荷力都存在差異,家長不要隨意拿自己的孩子去同其他小朋友比較,這樣做對孩子毫無意義,只會讓他更加厭惡學習。

學習固然很重要,但是放鬆同樣不能忽視的。

爸媽應該學會給孩子減壓,給予孩子適當的休息時間,大腦放鬆了學習也就不會有疲憊感,勞逸結合的學習不僅效率高,還不會打擊孩子的學習熱情。

孩子學習不積極:光是努力還不夠,要找到孩子學習的“原動力”


對於孩子排斥學習,我覺得很多情況下都是被父母逼出來的,家長強行灌輸一些思想該孩子,讓他們從內心開始排斥學習,而父母真正要做的就是幫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自己解放出來。大多數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小聰明”,只是不同孩子聰明的表現形式不太一樣。

爸媽在陪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緒,不要輕易去責罵和打壓孩子。

孩子學不好他們自己也會難過,這個時候作為孩子的爸媽,我們不但不關心他遇到的難題,反而以我們的視角去批評指責,會加大孩子對學習的仇恨度,正確的做法是,要適當的給予支持,幫助孩子重塑信心,讓他們能夠能夠越學越快樂。

想要消除孩子學習的負面認知情緒,光是口頭鼓勵是無效的,孩子並不能從你的語言中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作為爸媽我們應該要從孩子的優勢入手,從孩子的'優勢領域'在他內心逐漸建立自信。

孩子學習不積極:光是努力還不夠,要找到孩子學習的“原動力”

讓孩子愛上學習,也許只是差一個他們喜歡的形式而已。對於提高孩子學習動力有一些好的想法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