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線上診療——陳學智陪患者一起面對、陪溫暖一起飛翔

“ 線上診療不能替代醫院診療,但線上診療是有效的輔助方式,尤其適合需要隨訪的患者。”

疫情期間的線上診療——陳學智陪患者一起面對、陪溫暖一起飛翔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楷模,無數的身影,忠誠擔當,逆行而上,篤定支援,鑄就不朽豐碑,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用最真誠的心,向所有戰鬥在疫情前線的先鋒致敬!也向所有戰鬥在疫情阻擊中的後援致敬!

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這天,小編有幸採訪到華醫心誠醫生集團的簽約專家——陳學智主任,通過與陳主任的深入交流,讓小編深刻地認識到“學習雷鋒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在平凡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陳主任說“受到疫情影響,醫院的工作量也受到影響,從診療環境到程序都需重新整合,但是作為醫者,我還是要做自己該做的事,為患者解決切實的問題,就是我該做的事情。本次疫情與心血管專科不是直接交叉,所以不是首批需要衝到武漢的抗疫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作為心血管科的臨床醫生,我希望能發揮自己的綿薄之力,能為疫情期間受心血管疾病困擾的病人提供診療,我認為這也是對疫情的間接馳援。”

簡單的初衷促使陳主任快速地加入到了華醫心誠醫生集團、心血管健康聯盟與39互聯網醫院共同發起的線上義診活動,疫情期間為全國的心血管患者提供免費的線上圖文問診和視頻問診服務。陳主任免費為廣大心血管患者提供了6次圖文問診,8次視頻問診。通過線上診療義診,陳主任也有很多遠程診療的感受,願與我們分享:

1線上診療活動中醫者體現

更多的是諮詢建議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宣教

如陳主任所說,他接診的線上患者中“約有60%的患者是有明確病因的,約有30%的患者是有各種各樣的不適症狀的,但是之前不明病因;還有10%左右的患者說不清自己是什麼症狀的。這些情況都會給線上提供診療服務的醫者帶來很大挑戰,同以往的醫院門診不同,你不知道一會兒與你進行線上問診溝通的是什麼樣的患者,這個患者有什麼樣的需求,患者會把你當做一名醫生,但卻不僅僅是把你當做心內科醫生,所以需要醫生有不侷限於本專業的更全面的知識”。

接診中的陳學智主任

疫情期間的線上診療——陳學智陪患者一起面對、陪溫暖一起飛翔

同時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傾聽,去引導線上的患者更明確的闡述自己病症,這個過程是不容易的。而且線上的視頻問診時間會更長,每一次接通,患者都會詢問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並不一定闡述的很準確,甚至是一次連線,一家人在線,一家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過程,更多的是諮詢、安慰和健康管理知識的宣教。我們不得不承認,線上診療無法做到實施檢查,醫者更多的是給到建議而已。

2患者問診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會讓線上診療的效果加倍

陳主任說“醫學是基於各種臨床數據的診療手段,心電圖、血壓值、血氧、心律、聽診和體格檢查等是醫者需要獲得的最基本數據,但是這些都是線上診療活動中無法實現的,這就需要患者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開始線上問診活動前,將既往的病歷資料、近期的症狀、體徵數據、正在服用的藥物情況等都提前準備好,將會大大提高本次線上問診的效率和效果。”

3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醫者與患者的相互溫暖

陳主任回憶起在這段義診期間接觸到的兩位患者,其中一位是山西某農村的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為自己父母連線,整個線上診療過程,陳主任被這個孩子的純真和質樸感動著,這個患者說他們家只接觸過村醫,全家人都沒有城市就診的機會,還好他會上網,還好他幸運的看到了這個義診的宣傳,還好他連線成功了,還好他遇見了陳主任。這一連串的“還好”是互聯網醫療的普惠,更是無數醫者和患者觀念轉變之後的“受益”。這次線上問診,哪怕陳主任並沒有辦法給到他父母全面的診療建議,但是這一次問診諮詢,對他們家庭來說,都是一種突破,畢竟從沒有接受過這樣確切和全面的心血管專家的指導。

時光荏苒,初心不改,非典時期的陳學智主任(左一)

疫情期間的線上診療——陳學智陪患者一起面對、陪溫暖一起飛翔

還有一位患者,是鞍山的一位病人,50多歲,日常覺得自己身體很好,是最近感覺不適,與陳主任視頻問診了大概50分鐘,陳主任從心理上、用藥方案上都給到他很明確的建議,一方面打消了該患者的顧慮,一方面給出了患者明確的日常做法,患者很是感激,患者說自己家在鞍山,雖然離瀋陽很近,但也從沒有機會去瀋陽的醫院看病,更別提去北京看病了,這樣的線上問診機會實屬難得,更感謝陳主任這麼耐心的講解。該患者不知道,就算是在北京,如果到醫院門診,陳主任一上午對外只掛15個號,平均對每個患者的診療時間也就20分鐘左右,這樣50分鐘的問診機會是“值得珍惜”的。

疫情期間的義診活動就要結束了,但是線上診療的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陳主任也想借此機會告知廣大患者,線上診療不能替代醫院診療,但線上診療是有效的輔助方式,尤其適合需要隨訪的患者。請廣大患者相信,醫者仁心,願與你一起面對,一同度過 。

專家簡介

疫情期間的線上診療——陳學智陪患者一起面對、陪溫暖一起飛翔

陳學智教授

男,46歲,師從韓雅玲院士,現任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華醫心誠醫生集團簽約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心律失常防治及冠脈介入治療,心臟生理性起搏及電生理、心衰再同步化治療、心源性猝死預防,冠心病介入診療。

2002年安貞醫院學習冠脈技術,長期從事冠脈介入治療,2013年赴意大利SPEDALI CIVILI中心研修CRT及ICD技術。2018年赴新加坡NHCS(National Heart Center of Singapore)交流心衰再同步化技術,2018年受聘上海美敦力MIC帶教專家,負責培訓起搏醫師,於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率先開展希氏束起搏,左束支區域起搏,MPP-CRTD再同步化治療擴張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單、雙腔ICD一級及二級預防,單、雙腔抗MRI起搏等多項起搏治療技術。

現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青年委員,北京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首屆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血管介入學專業委員會心電學組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心內科專家委員會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