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

家鄉過年走親戚 必備的禮物 大饃

我的家鄉在安徽亳州譙城區立德鎮,我們那過年是很講究的,最重要的就是拜年,這個年當然要從祖先開始拜起,年三十下午上墳並不隆重,只需家裡的一位成年男丁帶上紙、炮、到墳上祭拜即可。

隆重的是大年夜裡,如果家裡不發生大的變故(當年家裡有人去世或其它大事故),每家都會起得很早,起來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

家鄉的年味

馮遠繪 新歲爆竹

家鄉的年味

馮遠繪 嬰戲圖之新年祈福

接著是煮餃子,煮餃子時,燒 鍋的一定是男孩,不是特殊情況,不會讓女孩做這個活計,燒的柴火也是有講究的,要用長的秸稈類的,是不允許使用 碎柴禾的,燒好水,取出饅頭(燒水時一定要餾饅頭,因為年夜飯饅頭及其重要,每個人必須拿一個整個饅頭,吃不了,咬一口放下就行,但不能與別人分食,說是可以在新的一年裡有渾身使不完的勁。)當然要下餃子了,這時在外面放炮的要和下餃子的保持一致,孩子就有事幹了,負責在中間傳話,確保鞭炮的響聲和餃子的落水是一致的。

家鄉的年味

馮遠繪 嬰戲圖之敬灶神

最早盛出的餃子是敬神的,先給堂屋的老天爺、其次是廚房的老灶爺,盛好碗,還不能吃,由家中的長者,我家會是我奶奶帶著全家人,點著準備好的冥紙,跪下來口中唸唸有詞,一般是”保佑全家萬事都好之類的“。禱告完她磕了頭,我們所有人會依次磕頭,拜完老天爺,接著是老灶爺,程序再走一遍,這時全家回到堂屋坐好,晚輩開始依次給長輩磕頭,口稱”拜年“!面對小孩老人都會說”省了、省了“!但講究的人家是不會省的,拜完年,長輩照例會給晚輩壓歲錢,(壓歲錢只能是長輩給晚輩,正月初一到十五期間晚輩是不能給長輩紅包的,那是罵人的,錯了會被罵死也說不定。)這一圈下來才可以真正坐下吃年夜飯。吃過年夜飯,基本就是守歲了。

家鄉的年味

亳州過年用的 棗山

到了5:30-6:00之間,本家族的所有能正常行走的男丁都會匯聚到一起,去自家的墳地給先人拜年了,這種活動女性是不允許參與的,印象中我是在3歲左右開始參與這項活動的。祭祖我們不說是祭祖,說是去拜年,到了墳地要燃放最大的鞭炮,家裡長者會先行在最親近的先人墳前跪下,拿出過節準備好的 年貨樣品,丟進燃燒的紙錢裡,倒上酒,長者開始禱告,大意為“俺XX親人,我帶家裡人來給你拜年了,希望你在那邊一切都好!然後鄭重的磕一個頭,接著一家男丁根據輩分、年齡的不同會依次都磕一個頭,嘴裡說著拜年的話,這個時候所有的人都是認真的,沒人會開玩笑。

給祖先拜完年,朝村內走,這時天也矇矇亮了,你會看到各個鄉間小道上走著一群群各個家族的男丁,你可以此判斷各家人丁情況,大家見面互相問候,基本都是”今年起的早吧“!回答:”早“,以此表示”年“過得愉快、高興!

家鄉的年味

一個家族的男丁集體給長輩拜年

回到村口,家中長者會直接回家,由家族年輕一代的佼佼者帶領家族這一輩或低一輩分的年輕人,根據親疏遠近到各家有長輩的人家去拜年,”拜年“這個詞在我的老家是不能亂說的,因為它特指晚輩給長輩拜年,正常情況下是要跪下磕頭的。所以說在我們老家拜年就等同於”磕頭“,因此只能是晚輩給長輩說。

家鄉的年味

像這樣的拜年一般都是至親

說起磕頭其實學問很大,同樣是長輩,該給誰磕頭不該給誰磕頭大家心裡跟明鏡似的,但樣子還是要做的,這裡的差別主要是親疏上,比如去一家本家的老人家裡,領頭的會喊一聲:‘某某長輩,我給您拜年了,說完會雙膝彎曲雙手向前成拜服狀,這時長輩會趕緊過來雙手向上搭起,口裡說著,免了!免了!或者說”再長長、再長長“!但如果足夠親,長輩是攔不住的,因為一起拜年的人比較多,攔著領頭的,其他人也會跟著喊一聲拜下去,結果長輩不得已,鬆開領頭的去扶其他人,結果是誰也扶不住,大家都會跪下把這頭磕下去。如果不足夠親,領頭的喊完,長輩來扶,晚輩順水推舟站直了,再寒暄一番,就離開去往下一家了。不管親疏在每家持續的時間都不會長,因為全村走下來不僅是個體力活,更需要時間,一般八點半九點的光景,這項活動就算結束了。

家鄉的年味

從長輩的必備禮物 大饃

走親戚更是講究了,在什麼時間走親戚,跟全國其它地方差不多,但禮物是其他地方不多見的,走親戚必拿的禮物是大饃(一個正常大小的蒸熟的圓形饅頭剝了皮,再包上厚厚的一層發好的新面,做成一個更大的圓形饅頭,用同樣的面搓成條,捏成”盤花“狀,放到饅頭的頂部,最後在正中間按一顆大棗,放到鍋裡蒸熟。

家鄉的年味

長輩給晚輩回禮的 棗山

走親戚時根據要走的親戚長輩的人數來決定送幾個大饃,每個大饃對應一個至親長輩,不能多也不能少,這方面出差了,會出大事故的。拜了年,長輩會留下禮物,不管你帶了多少禮物,他可以除大饃外什麼都不留下,但一定會留下大饃。留下大饃後按例他會給晚輩回禮,回禮的東西也是一塊大面餅,我們稱之為棗山。(棗山大小跟北方的大餅相似,但是發麵的厚度在3釐米左右,上面會用面做成2釐米厚的各種花狀,在每個花心出鑲一顆棗。故名棗山)。

今年因為武漢肺炎的原因沒能回老家過年,其實就是回去也體驗不到我說的這些習俗了。但它們都在我心裡身體裡生了根。

家鄉的年味

準備禮物的母親,可惜今年的禮物無處可送了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