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怎樣的速度才是慢跑?

梓宸濤濤


快慢是個相對概念,不能用絕對的速度數字來衡量。


快慢是個感官感念,可以用感覺來衡量。


對於專業選手來說每公里4分鐘都是慢跑,對於健康跑選手來說也許拼命跑也到不了4分配速,甚至5分配速都算快的。

如果非要說個速度數字的話,下面圖中黃色部分可以算作一般大眾跑者的慢跑範圍。

時速6-10左右,(速度:每小時的公里數)

配速6-10左右,(配速:每公里的分鐘數,比如下圖中配速611表示1公里6分鐘11秒)


慢跑的標準:


(1)體感絕對是輕鬆的,不覺得累

---->如果覺得累,跑不動,那麼肯定是跑快了。


(2)呼吸絕對是均勻的,一點都不喘,不用張開口,只用鼻子呼吸。


---->如果用口呼吸了,那麼肯定是跑快了。


(3)邊跑邊和同伴說笑,說話連續,絲毫不影響表達,

---->如果說話斷斷續續,那麼肯定是跑快了。


(4)沒人同跑,可以自己邊跑邊唱著小曲兒。

---->如果不能連續著哼調子,那麼肯定是跑快了。


(5)心率控制在50%-60%

---->如果心率高了,即便其他體感輕鬆,肯定也是跑快了。


(6)最大心率的誤區


對於普通人,不鍛鍊的人來說,也許最大心率可以用“220-年齡”來計算,



跑步的輕鬆心率可以用“180-年齡”來計算。


對於經常跑步,經常鍛鍊的人來說,最大心率的下降會慢得多得多,甚至最大心率沒有下降。那麼上面的公式就不適用了。

當然了,對於健康慢跑的心率來說,總是寧低不高。


跑者阿飛


到底是怎樣的速度才是慢跑?

具體怎麼樣的速度才是慢跑,因人而異。男女身高年齡各不相同,慢跑的速度是不一樣的,什麼樣的速度才能匹配?需要自己通過跑步嘗試才能知道。

我們普通人慢跑配速,大致都在6~7分鐘。男同志相比女同志,速度要快一點兒,6分左右。而女同志普遍在6分半到7分多。老年人跑的更慢8分都是有的。而一些常年跑步經常鍛鍊,他們的慢跑速度,大約就是5~6分鐘。專業運動員慢跑速度就更快了。

怎麼樣來定義慢跑?

  1. 最簡單的定義。跑步過程中沒有大喘氣呼吸平穩,能夠正常交談,跑完步,不感覺到累。
  2. 比如清晨慢跑一小時。接下來一整天,沒有感覺到疲憊,勞困。精神狀態不錯,也可以算是慢跑。哪怕是配速比較快。
  3. 如果有智能手錶或運動手環的。跑步過程中監測一下。最大心率的百分之70以下可以定義為慢跑。如果沒有監測設備的。跑步過程中感受一下,心跳不是特別激烈,心臟沒有不舒服感,也沒有頭暈目眩,身體沒有發軟站不穩,基本也可以定義為慢跑。
  4. 如果在跑步過程中疲憊不堪,雙腿發沉,氣喘吁吁,心臟跳動加快不適感明顯,從旁邊人跑過,別人都能聽見你的呼吸聲。這肯定不是慢跑,你需要減速。

什麼樣的跑步速度適合自己?別人說的再多隻是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你需要自己在跑步過程中摸索總結。找到合適自己的配速。

簡單直接。按照最快速度衝刺跑1公里,體驗一番。這個速度的60~80%都是可以定義為慢跑。也就是合適自己的慢跑速度。

提醒大家一點。慢跑有益健康,有效改善身體素質。超量超速跑風險加大,容易帶來運動傷害。需多加註意避免超量超速跑,避免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傷痛,規避意外風險發生。

大家喜歡跑步運動的,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跑起來,歡迎留言交流,我是76老郭!


76老郭


我理解的慢跑是邊跑可以邊說話,而且自己不會覺得很累,自己不會喘氣,自己跑起來覺得自己可以一直跑下去,就像一個永動機,然後這個速度,對於我來說,慢跑配速是自己長距離跑步中所能跑得最快速度加三分鐘。

像我平常十公里的跑步中,最快的一公里可以跑3分50左右,然後平常慢跑加三分鐘,那就是6分50,實際上我平常慢跑速度多是6分半到7分10秒之間。

上面分別用感受和速度的方式來表達慢跑,此外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慢跑,那就是心率,比較準確一點的是最大心率的59~74%之間,這個區間跑步屬慢跑的範疇。

最大心率計算公式為220-年齡,如果我現在20歲,最大心率為200次每分鐘,那慢跑心率就在118~148之間。

不過這種方式與佩戴的電子儀器有關係,有時候自己不累,可能心率顯示已經很大了,有時候自己累得喘氣吁吁,可能心率還比較低,當然大部分時間還是比較準確的。

不過正是因為電子儀器存在一定的誤差,所以對於慢跑的速度,我覺得以自己身體感受最佳的速度為準。

比如跑七分配速的時候,自己不喘氣,不會覺得累,而跑六分半的時候覺得,有點累,出汗多,喘氣,然後慢於七分配速覺得沒壓力,那七分鐘每公里的這個速度基本就是自己最佳的慢跑速度。

以上就是關於慢跑速度的個人認知,希望有所幫助。


真叫靜靜


什麼樣的速度才是慢跑?

跑步的速度快慢,這個判斷標準其實是非常主觀的。

想象一下,某一天你吃著火鍋唱著歌,刷著抖音喝著小酒,然後手捏了下肚腩,厚厚的肚腩一層兩層三層。你筷子一扔,喊到“老子要減肥!”

第二天你約了每天跑步的小李讓他陪你一起跑步,小李說“你今天第一天跑步,咱就慢跑好了。”

“慢跑是要跑多慢呀?”你想問,還沒問出聲,小李就嗖一下起飛了,他輕盈的步伐,迎風飄揚的頭髮,看著就不像是跑步,根本就是在飛翔嘛。

你試著去追上他,甚至用上了你衝刺的速度,但距離卻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小李跑了幾百米才發現你不見了,掉頭回來找你“怎麼啦,我今天跑得很慢了喔,這你都追不上嗎?”

所以,你問,慢跑到底是要跑多慢啊?


小李眼裡的慢跑,你用盡全力都追不上,雖然聽起來好像很誇張,但現實中其實是很常見的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麼大。

跑了五分鐘或更長後,你還能正常說話的,就是慢跑。也可以用跑步軟件測一下,一般沒有跑步經驗的女生七分鐘左右跑完一公里、男生五分半左右跑完一公里,達到這個速度就差不多算慢跑了。

但太慢也不行,速度太慢了就和走路沒區別,而且還會因為肌肉放鬆還反覆跳躍而傷到膝蓋,基本上跑了幾分鐘後還有氣唱歌的就不能算是跑步,很可能是在踮著腳走路吧。


慢跑其實就是跑起來了,但是沒有發力快跑,維持這個速度爭取跑長一點的距離。因為慢跑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血液循環和放鬆心情,所以正常用慢跑的速度跑完目標距離後,都會覺得心情舒暢,全身發熱。

如果跑步時特別辛苦,那很可能你跑步的速度對你來說偏快了。不過追求速度的長跑會有更好的鍛鍊效果,所以並不用太擔心跑快了還算不算慢跑。

總結:只要跑起來了,沒有快到要全力衝刺,也沒有慢到比走路還慢,就屬於慢跑。這只是一個很籠統的稱呼,並沒有標準的速度。只要是你自己感覺速度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和別人的速度比較。


健身讓你健康


最簡單主觀的,慢跑同時能邊跑邊聊天,或者跑步只用鼻子呼吸(較深的腹式呼吸),就是合適的強度/速度;

其它衡量慢跑強度/速度的五八花門更復雜,耗氧量、乳酸閾值、心率、功率等等。有心率設備的(心率表/心率帶),可以用心率數據來衡量,也最適合一般慢跑者。

最簡單的算法,180-你的年齡,比如你30歲,那就是150心率(如果剛開始跑步、有疾病史、體質較差,再減5-10),跑步時候維持自己心率在140-150之間即可,不要超過150。——這是MAF的算法,簡單易用。

需要注意,以心率為基準慢跑,不是看你達到某個心率,而是需要滿足心率維持在該心率區間內。


風溼免疫科陳主任


有些速度你還真不好辨別它是快跑還是慢跑,比如說25分鐘跑5km,30分鐘跑5km,對於這種情況,我們還真一眼看不出來,那什麼樣的速度算慢跑?

從心率方面和自我感受方面來講講:

以自我感受為主,一般慢跑的表現為,呼吸輕鬆,跑步有節奏感,沒有感覺太累,跑步的時候還能和別人正常交流,說話不會斷斷續續。這種感受可以說是最好的,屬於標準的慢跑速度,這樣跑起來不僅特別舒服,而且跑後恢復快,取得的效果會更好

心率高低方面:其實自我感受結合心率才是最好的判斷方法!慢跑的時候,心率也是要考慮的,先介紹最大心率的概念,最大心率等於二百二十減年齡,一般你的心率為最大心率的50%以上,60%以下,這就屬於有效的熱身心率,身體發熱,心跳加速,能夠熱身充分

這裡重點介紹有氧心率,一般來說慢跑有氧心率在60%到80%。這分為兩個檔次,一個是60%到70%檔次,這樣的心率區間,屬於有氧,脂肪燃燒的多,糖原燃燒的少;第二個檔次為70%到80%,這樣的心率區間也屬於有氧,糖原燃燒的多,脂肪燃燒的少,雖然略有不同,但是它們都屬於有氧慢跑!

總體上來說,30到40分鐘跑5km是比較慢的,也屬於有氧慢跑,希望大家適當降速,真的沒必要跑太快,又傷身效果還不一定能讓你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