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CCTV-10

2020.3.13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甘肃卷 卓尼篇

巴郎鼓舞铿锵有力

木雕承载历史

洮砚清丽动人

梅花鹿繁衍生息

卓尼篇 预告片

位于卓尼县城的禅定寺,是整个安多藏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院,始建于1295年,比同在甘南地区的、世界最大的藏传佛教学府拉卜楞寺还要早四百多年。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卓尼县名字的密码,就深藏在这座古老的寺院里。原来,禅定寺以前叫卓尼寺。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卓尼寺建成后,经不断增修,一度是甘肃青海藏区三大佛教寺院之一。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卓尼第十一代土司杨汝松赴京受封,卓尼寺也一同被敕赐为“禅定寺”。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卓尼寺虽然改成了禅定寺,但“卓尼”这个名字一直留存了下来。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梅花鹿繁衍生息的生态家园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大部分为中低山地形,森林、草场等植被资源茂盛,为梅花鹿等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环境。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甘肃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最近一次统计数据显示,整个甘南地区的野生梅花鹿数量有近八千只,其中大部分都栖息在卓尼以及附近的迭部和舟曲境内。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鉴于卓尼林区的野生梅花鹿数量正越来越多,保护和救助受伤梅花鹿,成了当地森林公安的一项重要工作。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为及时发现和救助以梅花鹿为主的野生动物,定期开展防盗猎行动和日常巡护成了卓尼县森林公安的一项重要制度。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近年来,卓尼县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森林保护,使得境内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除了梅花鹿,还常有其他动物出没。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巴郎鼓舞铿锵有力

流行于卓尼县东部藏巴哇、洮砚等乡镇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因其使用的击打乐器颇似货郎用的拨浪鼓,又称“巴郎鼓舞”。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2008年,巴郎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据当地口传历史,巴郎鼓舞起源于公元八世纪的唐朝吐蕃时期,原本是一种集说、唱、跳于一体的宗教祈福仪式,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逐渐融入了大众娱乐的成分。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巴郎鼓舞的传承仅凭口耳相传,没有形成详尽的文字。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按照传统,巴郎鼓舞平时不做教学,仅在每年正月祭祀仪式期间才边表演边传授。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巴郎鼓舞音乐调式较为统一,均为民族五声徵调式,歌词多与祈祷平安、五谷丰登有关。流传下来的曲目有十余种,有表现四季日常生产生活的《大娄牙娄》,以新年拜访礼仪为内容的《新年祝词》,介绍汉藏等民族种植经验的《萨玛娄》等。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巴郎鼓舞的魅力,卓尼县艺术团近年把它改编成了一个常规的表演项目,并打破此前鲜有女性参与的传统,还让她们穿上卓尼特有的“三格毛”服饰进行表演。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格毛”在当地方言中意为“辫子”。因身穿这种服饰的藏族女性头上都会梳成三根粗大的辫子,故得名“三格毛”。这种服饰至今保留着吐蕃时代西藏宫廷服饰的原始样貌,被称为是全藏区古代服饰及礼仪的“活化石”,在当地藏族女性中甚为流行。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卓尼木雕承载历史

藏式木雕是一项极其精细的活儿,从选料、构图、绘画,到打坯、雕刻、抛光、着色,每一步都不能有半点儿差错。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制作木雕的原料,主要是卓尼当地产的檀香木和香柏木。它们不仅木质硬,还有一种持续不散的独特香味。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正式雕刻前,匠人会根据木头的大小、纹路、质感等,来判断适合做一个什么样的像。这个过程叫“读木”。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雕刻出轮廓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要想让木雕真正流露出光彩,后续的打磨和上色必不可少。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这是一件极需耐心的工作,像这样的一个木雕作品,差不多要一周才能完成。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洮砚:石质细密 清丽动人

“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

——黄庭坚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写下的一句诗。诗中的“洮州绿石”,指的正是出产自今天卓尼县洮砚乡的洮砚。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洮砚因石质细密、清丽动人,深受历代文人雅士青睐,和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以及山西新绛的澄泥砚,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洮砚的制作始于唐,盛于宋,其所用的石料主要来自卓尼县的洮砚乡,其中以当地洮河东岸的喇嘛崖一带最为优质。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这里至今能看到一个宋代留下的采石点,当地人称之为“宋坑”。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洮砚的雕刻技法有平雕、浮雕、透雕等多种风格。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其中透雕也叫镂空雕,即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是洮砚制作技艺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此种技法要求手艺娴熟,一丝不苟,稍不留意,便前功尽弃。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洮砚石以绿色为主体,上上品是“绿如兰,润如玉”的绿漪石,即“鸭头绿”。除此之外,还有柳叶青、鹦鹉绿、瓜皮黄、羊肝红等多种颜色。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好的手艺人能根据石头的色泽、花纹等,因材运刀,进行艺术创作。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现在的卓尼县,洮砚已成了一道金字招牌,大街上到处可见到销售洮砚的店铺。洮砚产业的繁荣,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增添了一道深厚的文化底蕴。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物产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卓尼风情旅游艺术节和卓尼国际自驾狂欢节连年召开。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今天的卓尼,在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的照耀下,展现出了它最动人的姿态。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又双叒叕,今天15:38,卓尼“名片”亮相CCTV—10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卓尼篇》

播出时间:2020年3月13日 15: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