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幣”拉新後續無力?你們應該學學區塊鏈的玩法


“撒幣”對互聯網產品來講,是“拉新”的用戶化表達,對用戶來講,是“發錢”的優雅說法。


2019年末,互聯網“撒幣”穿著“直播答題”的衣服閃亮登場,字節跳動的《頭號英雄》

節目12月14日上線,系下三個產品——西瓜視頻、今日頭條、抖音紛紛聯動,用戶可以在任一產品上參與直播答題。除此之外,抖音發起了“邀請好友領取現金紅包”的活動,表示“千萬現金派發中”。其實在此之前,騰訊微視在10月份的時候就開始了“撒幣”活動,用戶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或是邀請好友的方式得到現金獎勵。


據36氪觀察,《頭號英雄》節目每天晚上九點進行的直播答題場次獎金為100萬元,中午1點進行的福利場獎金為50萬元。聽到“現金”就會條件反射的想到去年春節的“紅包大戰”——快手6億紅包,微視、抖音、火山次之,各自投入了5億,多閃一個億。


之所以出現“撒幣”拉新這種營銷模式的紅火盛況,源於對用戶心理的深度探究,可謂旗開得勝,然而,卻在獲取用戶的注意力後,在需要勃發的時候顯得後勁不足,各家的後期運營戰績並沒有對外公佈太多,而是在說有多少人領了紅包、參與了活動,卻少有談DAU走向。根據QM數據顯示,在日均下載量上,除了抖音和快手較穩定外,微視、火山小視頻和百度好看視頻的日均下載量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滑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營銷事件的一次性屬性決定了其短暫的生命週期,想要留住用戶就需要從團隊過去投入在產品上的“沉沒成本”去壓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是“撒幣”幣種的多維使用價值決定的,同樣一筆“幣”除了可以做營銷活動,還擁有團隊管理、產品升級、用戶增長等多維使用價值,資源能否合理分配,也是導致活動後力疲軟的主要因素。


“撒幣”這個詞還常常出現在區塊鏈Dapp應用中。在眾多區塊鏈應用進行“撒幣”的實踐中,達到的效果,與傳統互聯網app“撒幣”大不相同。


區塊鏈技術下的“撒幣”模式,通過變更“經濟賽道”,引入獨立自主的經濟體系,意味著對傳統商業模式的改變,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是可以無限延長“撒幣”的生命週期,在合理控制運營成本的同時還可以向外吸納更龐大的用戶群體。另一方面,可以做到“把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裡”,自成一體的代幣經濟體系用來進行用戶增長,讓Dapp開發商、廣告商和用戶之間形成健康發展的生態循環,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再返還給羊”,達到多贏的局面。


2016年發展起來的頭部社交Dapp“steemit”,早期營銷紅利皆源於此,類似標題如“steemit上一篇文章價值15000美金”屢見不鮮,也因此吸引了大批的用戶。2019年8月,一個叫“tata”的去中心化圖片社交app接入區塊鏈技術,此後,可以為產品內的用戶提供社交獎勵——橡果(ACN)。與“steemit”不同的是,“tata”的社交獎勵通過“橡果聯盟”獨立設計的獎勵引擎功能計算和發放,獎勵方式分為三種——內容獎勵、聲望獎勵和廣告獎勵,平臺對接Google廣告平臺,廣告主在交易所購買“橡果(ACN)”後即可投放廣告,獲取推送數據。廣告在精準推送用戶後,用戶可以通過自主觀看廣告獲取相應的獎勵,通過這種方式,“tata”平臺建造了一個良好的循環系統,廣告主投放的廣告價值也被合理的分配給了接收廣告的用戶,區塊鏈技術優化了數據的不透明性,廣告主能夠精準看到接收廣告的用戶人群數據,而不必擔心數據的造假問題。


據內部數據顯示,接入區塊鏈技術以後,“tata”產品無論是在自然下載量還是日活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除此之外,還湧進了一大批國際用戶,可謂行業中的典範。


新技術的革命必定造成對於傳統營銷模式的顛覆,盤踞在流量頂端的互聯網app們由於“體型”過於龐大,內部流程複雜,加上頂部和外部的利益拉扯,想要進行技術和商業模式變革難上加難,此時如果尾部流量達成共識,通過合理的生態系統整合成為一體,日後必定在下一個技術變革的風口飛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