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巨齒鯊》中說到巨牙鯊是地球史前生物,沒有天敵,那麼後來為什麼滅絕了呢?

追楓ii


巨齒鯊是生活在遠古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距今2800萬-150萬年前。是人類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鯊魚,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巨齒鯊巨大的牙齒,最長的超過18cm。由於鯊魚屬於軟骨魚,很難找到一整套巨齒鯊化石。古生物學家通過它們的牙齒和幾節脊骨推斷巨齒鯊最大長度超過20米、體重最大達到70噸。

由於體型巨大並且有著巨大的牙齒,科學家認為巨齒鯊的咬合力會非常可以達到40噸,遠超過霸王龍的咬合力。
圖:巨齒鯊的巨大牙齒

巨齒鯊就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會抓捕一些鯨魚類,主要以大型海洋生物為食。在海洋中巨齒鯊就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它們是沒有天敵的。為什麼這種獵殺機器在地球上存在了兩千多萬年就滅絕了哪?動物學家認為巨齒鯊的滅絕依然是一個謎。其實一種動物的滅絕跟是否有天敵沒有關係,實際上地球上大多數的生物都有天敵,正是因為天敵的存在才會讓本物種進化繁衍的更好、更全面。動物的滅絕主要跟兩個因素息息相關:環境的變化不適宜該物種繼續生存繁衍,例如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對一些動物的過度捕殺使一些物種瀕臨滅絕;第二點就是食物的緊缺,尤其是類似於巨齒鯊這類頂級掠食者,它們體型龐大需要充足的能量補充。當食物逐漸減少,最終物種就會趨於滅絕了。

圖:巨齒鯊的復原圖

古生物學家猜測巨齒鯊的滅絕主要就是因為食物匱乏,例如海洋水循環出現問題,海洋中的營養物質不能充分的循環補充,食物鏈基礎的崩塌,意味著上層捕食者要餓肚子,甚至於滅絕。在巨齒鯊滅絕之前人類已經在地球上出現進化繁衍了,但是在那個時候並沒有學會製造海洋上使用的工具,人類的祖先也沒有幾乎親眼目睹巨齒鯊的王者風範。


科學黑洞


大家好,我是一條巨齒鯊,本來我和我老婆在海底生活的高高興興,可是這天突然來了一個傻逼潛水艇,來就來吧還到處放尼瑪的探照器釋放光汙染打擾我和我老婆幹事情,它怎麼打擾我我肯定不樂意啊,我就碰了碰它,這弱雞玩意一碰就壞了,過了會兒有個一樣的東西來救它的同時還給我們把這片海域的防護層暫時撞破了,我們這種鄉村巨齒鯊沒見過世面嘛,就上去看看咯,這一看不得了啊,全尼瑪好吃的,你們知道的俺們這些巨大生物每天光忙著吃了不然沒力氣動啊,可是這群把我放出來的傻逼不僅搞死了我老婆還很gay的想把我搞死,我當然不能讓他們如願啊,可惜我是菜逼,對不起給巨齒鯊丟臉了,希望隔壁的哥斯拉幫我報仇。





經評論區提的生物常識,母鯊魚一般比公鯊魚大,所以大家科普一下,我這回答純粹博大家一樂嘿嘿嘿,開心就好開心就好。


虛心日常VIP精彩視頻


首先,現在的科學並不確定巨齒鯊已經滅絕!只是暫時沒有證據證明它們還活著而已。從現有資料表示,大白鯊跟巨齒鯊是同類!巨齒鯊是加大版的大白鯊。有點貓跟老虎的感覺。按理來說是不可能發生逆向進化的,因此,沒理由有大白鯊卻沒有巨齒鯊。比如,20世紀關於巨大鯊魚的報告還有兩起,雖然不是很權威。

理論上巨齒鯊是可能存在的!巨齒鯊學名大牙鯊,體長12~18米,體重15~18噸左右。從體型上看,這種鯊魚並沒有大得誇張。像捕食大王烏賊的抹香鯨體長在18米左右,體重50噸;同為鯊魚的鯨鯊體長也能達到20米,體重12噸。大牙鯊從體型體重上看並不比鯨鯊來得大。而說到食物,大牙鯊並不比抹香鯨難以填飽肚子。

現在普遍認為,大牙鯊是生活在公元前2800萬年前到公元前100萬年,以同類鯊魚跟鬚鯨為食。但是鯨魚是在公元前1000萬到300萬年前左右時間才出現的。也就是說大牙鯊以鯨為主食並不正確,應該是以同類鯊魚為食。而現在的鯨鯊還有存在,作為掠食鯊魚,大牙鯊應該還有存在!本世紀的兩起目擊有可能是真的。


優己



巨齒鯊是一種已經滅絕的鯊魚,其大小至少是今天大白鯊的兩到三倍。它滅絕的原因,以及這種生物是否仍然藏在海洋深處,一直在爭論之中。



因為鯊魚骨骼是由軟骨構成的,通常分解後倖存下來的只有牙齒。根據巨齒鯊牙齒的大小,科學家們已經確定這種鯊魚可能有15米長,重約50噸。巨齒鯊的牙齒長達18釐米,重超過450克。



巨齒鯊出現在中新世中期,大約1600萬年前,被認為在大約160萬年前的上新世-更新世時期滅絕。



漸新世期間,地球的海洋開始降溫。漸漸地,中緯度的溫度下降了大約15攝氏度。因為巨齒鯊的牙齒大多是在溫暖的水域發現的,它可能無法忍受較冷的溫度。



超級大陸盤古大陸分裂,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的大陸。巴拿馬地峽在700萬至300萬年前封閉了海洋,連接了北美和南美,可能切斷了巨齒鯊重要的遷徙通道。



冰川的推進佔用了地球大量的水資源,造成深達200米的海平面下降,淺而溫暖的沿海乾涸,幼年巨齒鯊被捕食者捕食的風險會更大。


直到上新世末期,海水從海底上升流,給熱帶水域增加營養。當海底擴張並導致攜帶營養物質的墨西哥灣流變慢時,上升流停止了。如果沒有上升流,可以支持的生物數量和種類會急劇減少,巨齒鯊可能被餓死。

以上一種或幾種原因綜合作用可能是水中無敵的巨齒鯊滅絕的原因。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我對這個物種不是很瞭解。

不過史前生物滅絕的原因可不是因為天敵。

只有在人類踏遍地球之後,才有生物因為天敵滅絕,因為他們的天敵是人類。

一般來說,某一時期的動物都是高度適應了當時的生存環境的。

比如,巨齒鯊之所以有巨齒,很有可能和劍齒虎一樣,為了捕獵大型生物而進化的。在環境發生變化,大型獵物逐漸滅絕後,巨齒鯊的捕獵不再高效,因此逐步被淘汰。

又比如,巨齒鯊巨大的體型是海洋溫度較高和溶氧量較大共同形成的,因為環境變化,溫度和氧氣含量不再能支持巨齒鯊的體型,因此滅絕。

再比如,同一時期出現了與巨齒鯊生態位一致的優勢物種,打個比方,魚龍。在競爭之下,巨齒鯊食物得到的不多,因此滅絕。

最後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巨齒鯊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產生了有益進化,然後基本變成了另一個物種,而沒有變化的個體被淘汰滅亡。

沒準,大白鯊體內,就有巨齒鯊進化的軌跡。


諮詢師天生


呵呵,凡事皆有因果。如果蜜蜂滅絕,人類不加干預。人類社會將會在4年內崩塌。

這是科學家的推論。我們的生態系統,生物鏈和因果差不多。不同的生物對應不同的能量級。

微生物、藻類>蜉蝣生物>蝦類貝類>魚類>海洋動物>。。。。。。。人類。

人類的確可以捕食好幾個能量級的生物作為食物。

但這個區間是有限的。你不能直接利用陽光,不能直接吃微生物生存。你一個人不依靠工具也弄不死一頭鯨魚。

越往下,這樣的區間越小。例如蜉蝣生物,許多隻能以微生物或者藻類為食。一旦生物鏈中間一環出現斷裂,又沒有旁系分支作為支撐。

滅絕就是遲早的事情。

你說的巨齒鯊肯定是高能量級的。那麼消耗肯定是巨大的。當底層生物鏈斷裂。它不會是第一個滅絕的。但肯定也會慢慢消失。

如果按現在的氣候環境,又沒有發現它。它的食物鏈可能是厭氧類生物上的一環。有這樣環境的應該是深海。

推斷會在深海里。強烈的水壓會讓它發生變化,只能出現兩個極端。要麼變得特別特別大,耐操。要麼變得特別特別小和軟,耐壓。

(〜 ̄▽ ̄)〜


九門提督坎震離


沒有天敵就意味著不會滅絕嗎?首先這個邏輯是有錯誤的,沒有天敵只能說明這種生物比較強悍或者特殊,但物種的滅絕與否和天敵的存在沒有直接聯繫。

說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人類是地球上最強悍的物種吧,處於食物鏈頂端,想吃誰吃誰,前提僅僅是考慮能不能吃,我們可以認為人類沒有天敵,但假如有一天食物都消失了,那麼人類會不會滅亡呢?答案很顯然,用不了幾天就死了。

再來看巨齒鯊,它的確是史前生物,生活在1500萬年前至260萬年前,甚至有些學者認為它是那個時代地球上最強悍的生物。但假如一天,海洋的環境發生改變,導致它的獵物絕種了,或者能有防禦之策了,那是不是巨齒鯊就要“倒黴了”?

確實是這樣,很多理論都認為是食物鏈的改變,從而影響了這些頂級掠食者。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巨齒鯊是海洋中有史以來最兇猛、體型最大的掠食者之一。巨齒鯊身長可達霸王龍的兩倍,達18米長,它的咬合力可以壓碎一輛汽車,從大約2800萬年前開始巨齒鯊就在海域遊蕩,是史前海洋的統治者。然而,儘管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也沒有已知的捕食者,鯊魚在260萬年前突然就滅絕了,巨齒鯊的滅絕是一個尚未解開的謎,但是在生物進化中有一個基本規律,讓巨齒鯊的滅絕有據可循。

美國古生物學家德華·德林克·柯普(Edward Drinker Cope)觀察到化石記錄中常常出現體積增長的趨勢,提出了柯普定律——隨著進化時間的推移,種群的體型往往會增大。因為更大的體型往往帶來生存優勢,比如移動速度更快,可以保護自己不被捕食,可以捕獲更大的獵物。柯普定律在很多情況下都得到了證明,比如馬等陸地哺乳動物的體型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大,在其他動物群體中測試柯普定律的結果喜憂參半,人類、珊瑚和恐龍遵循科普定律,但鳥類和昆蟲卻沒有。

2015年2月20日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研究證明在過去的5.42億年間,海洋動物的平均體型增加了150倍。科學家收集了的包括五個主要海洋動物類群節肢動物、腕足類、脊索動物、棘皮動物、軟體動物的17000個屬的體型數據,結果顯示雖然不是所有種類的物種和屬的動物都趨向於進化出更大的體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體型更大的動物往往會變得更加多樣化。

體型越大的生物儘管有許多生存優勢,但是也有一個重大缺點——由體型較大的個體組成的物種更容易滅絕,這會限制生物體的最大尺寸。主要原因是因為體型較大的個體比體型較小的個體有更大的代謝需求,比如巨齒鯊每天需要消耗大約一噸的食物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因此,種群密度就會下降,導致繁殖速度慢,同時受到食物短缺的影響較大;而且體型較大的動物無法在狹小的避難所避難,容易被惡劣的環境變化所困。地球上一些最大的生物早已滅絕如猛獁象和劍齒虎,現在的大象和藍鯨,它們都是大型動物大規模滅絕的受害者,相比之下,填補這些動物滅絕留下的生態位的動物往往很小。

科學家曾經測量了大約400個巨齒鯊標本的牙齒大小,根據這些測量數據估計巨齒鯊滅絕前的最終體型。結論是,雖然最大和最小的巨齒鯊體型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但在其進化的後期,體型較大的巨齒鯊比例更多。


科學閏土


巨齒鯊,一個巨大的史前怪獸,特別是電影《巨齒鯊》上映以來,更加引發了人們對這種史前巨鯊的關注。

那麼,這種巨鯊沒有天敵的情況下是怎麼滅絕的呢?

據研究證據表明,巨齒鯊在26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根據巨齒鯊的生活習慣,它們分佈在溫暖的亞熱帶和熱帶海域當中,而且需要淺海來作為繁殖地,不會遷徙到低溫的深海當中。

巨齒鯊作為巨大的捕食者,活動量太大,消耗的能量也是相當的大,每天必須保證近2噸的食物攝入才能保持生存,如果地球環境產生一點變化,造成食物短缺,巨齒鯊致命的缺陷就暴露出來,海洋系統中食物無法保證它們的生存。再加上小型鯊魚和其他捕食者的競爭,這種食物需求巨量的巨齒鯊最後就滅絕了。

大自然有自己的規律,概括為一句話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蛋頭說知識


巨齒鯊雖然沒有天敵,但並不能說明它的生存能力很強。眾所周知,恐龍曾是地球霸主,但只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全球氣候變化而滅絕。相反,哺乳類動物因為抗寒能力強,使得哺乳類動物能夠在當時生存下來。在今天,雖然全球氣候變暖只有升高幾度而已,但是嚴重影響了許多動物的生存與繁殖,很多魚類因為溫度變化無法孵化後代,巨齒鯊也屬於魚類,個人推測在幾百萬年前巨齒鯊也有可能是因為溫度與棲息地變化而滅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