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唄“套路”已被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閉了花唄。你們呢

社會經濟在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活在美好的幸福年代,誰不想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精緻呢?不過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錢並不是很充裕,但是有人即便沒錢也想著去消費,於是他們找到了一種新的消費方式,即提前消費。在新時代的浪潮下,相信大多數年輕人都有提前消費的習慣,拿著三四千的工資過著三四萬的生活,然後等到每個月還款就開始“拆東牆補西牆”惡性循環,過度透支自己的信用。

所謂的“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正是提前消費的一種口號。不知什麼時候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轉變,尤其是年輕人,花錢似乎比以前還大手大腳。其中,馬雲支付寶下的花唄擁有大量的忠實粉絲。

據統計,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奢侈品是中國人消費的,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人們的儲蓄率在逐年下降。國內儲蓄率已降至45%。在中國14億人口中,有5.6億人沒有存款。根據這些統計數據,我們得出結論,也許富人並沒沒有那麼多。可問題的關鍵是,既然不是富豪,為啥有人花錢卻大手大腳呢?許多月收入在三、四千元的青年,仍然過著小資的生活,月支出在五千、六千元以上。歸根結底,正是中國眾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給了年輕人超前消費的“勇氣”。

目前,超過一半的90後是淨貸款用戶。這種網絡借貸不僅僅是指P2P平臺上的借貸,事實上,螞蟻花唄、借唄、京東白條等都屬於網絡借貸的範疇。我們都知道花唄,全稱是螞蟻花唄,是支付寶推出的一款消費信貸的產品,正常支付寶用戶申請後,就可以獲得五千到五萬不等的消費額度,用戶在使用的時候就可以預支花唄的額度,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內把錢還進去就可以了。

支付寶現在有超過10億的用戶。在眾多支付寶用戶中年輕人居多,而且年輕人都習慣用花唄,根據支付寶公佈的數據,目前貸款總額已超過3000億元。其中,超過40%的用戶是90後。

與傳統的銀行貸款相比,網絡消費貸款如“花唄”和“白條”的借貸門檻更低,也更靈活。如果他們按時支付,他們就不必支付額外的利息。因此很受年輕人的歡迎。根據中國新經濟研究院和支付寶聯合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90%的年輕人開始消費,但他們的動機實際上是“省錢”和“佔便宜”,而不是提前消費。

有些人不定期地接受花唄紅包和優惠券,另一些人認為他們可以先花錢,然後用手頭的現金來管理自己的財務。反正只要定期還款沒有額外的利息,就白賺了一筆錢。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還完花唄賬單後離開花唄,難道是他們發現了什麼嗎?原因已確認!

年輕人選擇“逃離”花唄的原因可能是他們發現了背後的套路。年輕人的償還能力是有限的,由於不少人消費的時候大手大腳,不顧後果,認為花唄的錢是免費的,結果到還賬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根本還不起了,而花唄後臺監測到用戶的消費額越來越高,所以額度也就越來越高,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有些人為了還款,拆了東牆補西牆,好不容易還完了賬單,結果一到節假日又看到額度提高了……這無疑讓他們發現了套路,於是他們選擇關閉花唄,直接退出。

其次是,花唄的還款日期在9號也是一個小套路。一個月有30天為啥偏偏要把還款日期定為9號?要知道,公司正常發薪水的日子都在每個月的中下旬,而9號還花唄無疑給不少人帶來了壓力,有人手裡沒錢甚至就會逾期,而花唄逾期之後就會產生額外的費用,雖然錢不多,但是想到花唄的用戶很多,所以這也是一筆收入。後來雖然支付寶推出了可以修改固定還款日的選項,但是有人因為發現了這個套路,所以一氣之下就選擇了關閉花唄。

有一種用戶,感覺使用花唄會上癮。這個產品可以增加他們的消費的慾望,一旦消費上了癮可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有人醒悟的比較早,就及時關閉了花唄。

花唄的出現確實給許多需要錢的年輕人帶來了方便,他們用得越多,配額就越高。然而,一些人說這種增長是一種“誘惑”。因此,我們必須懂得剋制,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

其實,不管是繼續使用花唄也好,還是關閉花唄也好,我們都應該正常審視一下自己的消費能力,花錢雖然很爽,但是要知道沒錢和欠債的滋味是非常痛苦的,把錢花在刀刃上,拒絕攀比和鋪張浪費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

那麼問題來了,你們覺得花唄怎麼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