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三人憑藉麵粉起家,日產3萬噸位居世界第一,人稱麵粉大王

大家都知道袁隆平袁老的水稻在國際上都比較有名,他解決了世界上數億人的溫飽問題。今天要說的這位也是與糧食有關,但我要說的不是大米而是小麥。在中國,由於地理環境的差異,南方人不由自主的形成了以大米為主食,而在中國北方則形成了以小麥為主食,但小麥與大米不同,大米去殼煮熟就可以吃,而小麥則需要通過加工成麵粉才可以,今天要說的就是被稱為“中國麵粉大王”丹宏父子的故事。

父子三人憑藉麵粉起家,日產3萬噸位居世界第一,人稱麵粉大王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河北大名縣南關一鋪村大隊會計丹宏聯合8位村民共同承包了村辦企業。起初的時候,村辦企業發展得有模有樣,不過由於是9個人共同承包,在此後的企業經營中也產生了分歧。最終,由於分歧得不到解決,從村辦企業賺來了第一桶金的丹宏便選擇了退出。


1989年,丹宏與自己的兩個兒子丹志民、丹志國再次創業,花了3萬元購買了一臺磨面機組,辦起了家庭作坊式麵粉加工廠。在當時那個年代,老百姓除了自己手工磨面之外,最多也就是用小型機器磨面,與之相比,丹宏一家人購買的磨面機組加工出來的麵粉便顯得質量特別好,生意很快便火了起來。麵粉廠成立的第一年,丹宏一家人就淨賺了8萬元。可想認知,在當初的那個年代,8萬元可以算得上是一筆鉅款。於是嚐到甜頭的丹家父子開啟了遠大的宏圖。


有次他們遇到了難題,麵粉賣不出去,糧食原料又收不上來。情急之下,丹宏的兩個兒子決定去採購小麥。這件事被丹宏知道了,他採用了一招“換面”的方式解決燃眉之急。所謂“換面”,就是拿面換糧,只收加工費,並且加工費比其他廠家便宜一半,這樣一來麵粉廠就有了加工原料。“當時因為價格低,排隊換面的場面十分壯觀,24小時供不應求。雖然生意很火爆,但是不掙錢。此時,丹宏說:不為掙錢,只為“練兵”。

父子三人憑藉麵粉起家,日產3萬噸位居世界第一,人稱麵粉大王

其實熟悉麵粉加工生產行業的人都知道,這個行業幾乎沒有門檻,也不存在技術壁壘,只需要購買麵粉加工機器並學會操作就行。因此,看著丹宏家裡辦的麵粉加工廠賺錢了,到第二年,大名縣就興建了36家麵粉加工廠。而隨著市場飽和,競爭愈加激烈,為了打敗競爭對手,丹宏便決定一方面引進更好的機器以保證麵粉質量,另一方面便是擴大生產規模,憑藉規模化來降低成本。此後幾年裡,丹宏一家在大名縣建了5家麵粉加工廠,日處理小麥1300多噸,憑藉著質量好、價格低等優勢,打敗了一系列的競爭對手。


1999年,丹家的麵粉加工廠已經頗具規模,丹宏便順勢成立了五得利麵粉集團,並提出走出大名縣的發展戰略。到2003年,短短4年時間裡,五得利麵粉集團便在河北深州市投建了2家麵粉加工廠,在山東投建了3家麵粉加工廠,公司日處理小麥能力達到了4000噸。這一年,丹宏正式退居二線,把公司交給了兩個兒子,其中,長子丹志民擔任公司董事長,次子丹志國則擔任公司總裁一職。

父子三人憑藉麵粉起家,日產3萬噸位居世界第一,人稱麵粉大王

實際上,對於麵粉加工行業來說,如果不轉型的話,它的發展幾乎只有不斷擴大規模這一條路可走,而五得利麵粉集團便一直在擴大規模的路上。到目前為止,五得利麵粉集團在6個省,建立了19家子公司,旗下共擁有35個大型麵粉加工車間,78條現代化麵粉生產線,每天能處理小麥44900噸,日生產麵粉超過3萬噸,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一,是中國名副其實的麵粉大王。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麵粉生產加工企業,五得利麵粉集團依靠的便是中國龐大的人口帶領的巨大市場需求。在不少省份,五得利麵粉的市場佔有率均為第一。比如在北京,五得利麵粉的市場佔有率就高達40%。在2018年,五得利集團實現營收313.5億元,在“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排在第266位。在“2019年河北民營企業百強”榜單中排在第23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