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bo)州作為中國四大藥都之一,為什麼不建一所中醫大學?

劉三辰


中醫,淡起來輕鬆,現在好中醫快絕跡了!沒有好中醫老師咋建中醫大學?


貴臨山水家天下


禹州也沒有中醫大學啊,可見中醫大學不是中醫的東西。我是禹州市的人,禹州有很多中醫,一代代傳下來的,90年代以前高手多如牛毛,可是後來執業醫師資格證制度把中醫看病擋在了門外,把中藥材擋在了門外。我在河南北邊某縣中醫院看病(看看水平怎麼樣),其實就是西醫院,有一箇中醫科,只有一個人能稱得上中醫,先讓人驗尿、做CT,後來知道不會號脈,威脅他的情況下寫了個方子——驢唇不對馬嘴啊,所以只能稱他們為偽中醫。

知道中醫大學的學生學的是什麼嗎?5年時間,只有1.5年學中醫,其他西醫1.5年,基礎課如計算機、英語類1年,實習1年。不學《黃帝內經》《傷寒論》這些中醫經典,所以畢業生不會看病開方,我學《黃帝內經》沒完就能看病了,就準確治病了,當然是給動物看。大家說我們要這中醫藥大學有什麼用?


我是執業獸醫


亳州作為四大藥都中唯一的地級市,但目前沒有一所中醫藥大學確實是有點惋惜的。

那為什麼沒有呢?



在以前:

  1. 亳州人民及全社會的強烈建學意願沒有充分地表達出來。
  2. 處於合肥的省府沒有更多的厚愛及支持給予。
  3. 國家不可能去直接的點名要求。
  4. 亳州有身份,有名氣,有實力,但地位不是太高。
  5. 自古以來到解放前,作為歷史、文化、經濟名城的亳州都是圍著北邊的王朝過生活的。
  6. 亳州在地理上一頭鑽進了河南的半個懷抱中,位置就有點偏遠,沒有成為安徽省省會的機會,空懷了一身的好武藝。
  7. 各省的中醫藥大學基本都建在省城之內。
  8. 建國後我們懷著極其興奮的心情建了很多西醫的醫科大學、醫學院、專科學校、衛校,引走了很多的生源。
  9. 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的範圍很廣,工作的種類很多,對西醫的快速療法稀罕的很,對中醫的需求有極大的下降。
  10. 辦箇中醫藥大學比開個中醫館費事的太多,牽涉到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土地、建築、人員等等。

所以至今,在亳州市區還沒有見到立有華佗塑像的中醫藥大學的建成。

但不遠的明天,中醫藥大學很可能會建成!

  1. 西醫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健康問題,人們已不會總是到了最後才去找中醫。
  2. 人們需要中醫從另一個思路來調理疾病形成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切、扔、降、置、滅、縫、扎,每個字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兇猛。
  3.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剛要》為中醫藥大學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託底。
  4. 省裡也會大力的支持,畢竟亳州的中醫藥產業在全省那是首屈一指的。
  5. 亳州全市人民、團體、政府都表達了足夠的信心、意願和力量。
  6. 亳州離黃河不遠,離長江不近,若能有一所中醫藥大學的建成,那在豫魯皖蘇四角地帶將會起到很大的翹楚作用。
  7. 國內需求,國外對中醫藥的需要,會激起學子們對中醫藥的極大興趣。
  8. 大學擴展了,時興建分校了,在亳州建個安徽中醫藥大學的分校也是可以的。
  9. 亳州本地的職業院校升個格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10. “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後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不說禹州、安國、樟樹了,就等亳州城出個帶“大”字的學校吧。

亳州人民的願望應該是會實現的。


俏地丁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亳州早有耳聞,作為四大藥都,早已名聲在外,它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的地級市,500多萬人口。作為藥都,建一所中醫藥大學,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什麼沒有建:

第一:安徽的各門類的醫藥大學很多,比如: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醫科大學,蚌埠醫學院,皖南醫學院,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和中醫藥專科學校(屬高職高專),如果在建設一所,明顯重複了。

第二:建一所大學,不是憑空想象的那麼容易的,需要巨大投入,人財物,一樣不能少。

第三:亳州藥材資源豐富,應該依託省內或省外的教育資源,引進中藥製劑,飲片,的企業,發展中醫藥全產業鏈,這樣估計會比建一所大學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更高。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


檸檬茶whll


亳州已具備建中醫藥大學的基本條件。一是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濃厚的中醫藥氛圍;二是其最大中藥村集散地的國際地位;三是其世界最大的中藥飲片集中生產區;四是其世界中醫藥之都的發展定位及規劃;五是飲片生產企業方興未艾的轉型升級;六是其有國家唯一的國家(安徽亳州中藥材產品質部監督檢驗中心;七是其中藥材科技學校(中專)、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大專)、亳州學院(本科)構成梯次且以中醫藥學科為主;八是亳州市委市政府正在積極謀劃且有信心;九是亳州經濟發展的實力完全可辦一所綜合性中醫藥大學;十是黨中央對中醫藥的重視催生了中醫藥發展的春天。總之,亳州的中醫藥大學呼之欲出,為時不晚!


譙叟


亳州自古以來就沒有中國藥都之稱,只是改革開放後把中藥材種植和中藥材市場發展起來了。

中國只有三大藥都,河北安國、江西樟樹和河南百泉。三大藥都當中,百泉藥都從明朝洪武年間開始興藥交會,一年一次,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國聞名。當時交通不便,信息不發達,藥交會成為各大中藥企採購大會,素有“”春暖花開到百泉,不到百泉藥不全”之稱。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物流的發達,百泉藥都沒能適應社會發展而沒落了。

亳州是中國十大藥市之一,藥材市場非常繁榮。但是,地級市去創辦中醫藥大學,受很多條件制約。地理位置,經濟地位和財政支持等,均導致亳州辦高校的困難。更別說中醫藥大學了,就連舉辦普通高校也很困難。亳州雖然是個地級市,可見GDP和財力不會高到哪去。

亳州盛產名酒,亳州的古井鎮和貴州茅臺鎮遙相呼應。古井鎮的濃香型白酒全國聞名。


河南律師胡獻剛


亳州作為華佗、曹操故里,遠近聞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時又是中國四大藥都之一,亳州市中藥材種植400多個品種,種植面積52.28千公頃,在中國《藥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

亳州中草藥貿易繁盛,百強藥企業半數落戶亳州, 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那為何沒有建設一所中醫大學呢?

其實亳州有一所公立二本大學,就是亳州學院,這個學校資歷很深,有一百多年的校史,在當地算一所名校。

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二月,張廷揚在慈氏寺創辦蒙城師資講習所;1952年,建成蒙城師範學校;2002年,升格為亳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16年3月22日,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普通本科亳州學院。

很遺憾的是最初它是師範院校,和中草藥沒有任何關係,始建立於亳州市轄區蒙城縣,最早是培養教師,經過歷次發展最終搬到亳州市升格為二本學院。

而升格為亳州學院後,學院成立中藥學院,現有製藥工程、中藥學本科專業,精細化工技術、藥品質量與安全、藥品生產技術專科專業,滿足各企業各層次的用人需求。

作為三線小的城市,擁有一所本科院校已經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何況中醫學院在亳州學院作為重點、特色學院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已經滿足藥都的醫藥人才的需求,完全不必要再新建一所新的中醫大學。


安徽第一推送


亳州是華佗故里,藥材之都。早在上個世紀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就親筆題詞。亳州是全國四大藥都之首,每年9月9日華佗生日都會在亳州舉辦世界中藥博覽會,屆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客商都會雲集亳州參會。亳州位於豫皖兩省交界京九鐵路、商杭高鐵穿市而過,機場也正在建設,交通四通八達。亳州作為華佗曹操樁子的故里,人文薈萃,民風淳樸,大人小孩都愛中草藥學習研究中草藥,有深厚的基礎和氛圍,如果國家有意願又資金在那裡辦一所現代中醫藥大學是最好不過的了。


718495366429干將莫邪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我也有這樣的顧慮覺得為什麼在豪州沒有一所中醫藥大學呢?但是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的話,這裡沒有中醫藥大學也是有他的特殊原因的,就我理解的和大家分享一下看看諸位有沒有其他的不同看法?

首先亳州市我們國家四大藥都之首,也是名醫華佗的故鄉,安徽的毫州有4000多年中藥材種植經營的歷史,所以毫州也算是一個種植中藥的農業基地,它發展的方向是以中藥材種植和中藥材交易為主,從而成為全國中藥材最大的集散地,被稱為“中華藥都”。所以它的定位和格局是不一樣的也許是因為這個緣故毫州沒有中醫藥大學吧。



所有吹中醫中藥的有意的無意的騙子們,別碰瓷吹牛了,吃野生動物就是中醫思維傳統思維,所謂的大補,補血補氣補腎。中醫不滅民族不興。

中醫:來,我們結合一下。

現代醫學:我不用你結合。

中醫:你還沒有預防藥和特效藥,我有的是。

現代醫學:那你還跟我結合幹嘛?

中醫:我得發揮關鍵作用。

現代醫學:那你自己發揮吧。

中醫:不行,我不跟你結合就不能發揮關鍵作用。

現代醫學:……

中醫:現在,我宣佈,中西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醫發揮了關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