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大圖書館的“頭號釘子戶”!一年出入圖書館2052次,借書245冊!

“他很愛看書,知識面很廣,儲備量很大。”“他特別喜歡去圖書館,一早就去,閉館了才回來。”“那可是個‘書蟲’!”……


礦大圖書館的“頭號釘子戶”!一年出入圖書館2052次,借書245冊!


周圍人眼中的李偉昊,是書籍的“超級粉絲”:有書的地方,必定有他的身影。2019年礦大圖書館數據庫的年度統計結果顯示,李偉昊是進出圖書館次數和借閱書籍數目最多的讀者,同時登上了“最愛圖書館”“最愛讀書”的榜首:2052次出入,深刻了圖書館駐足的身影;245冊文字,演繹了知識的千百種可能。


手不釋卷·書與室


新生入學的第一天,收拾好行李後的李偉昊立刻奔向了圖書館:“去圖書館的時候可謂是冒著酷暑,好不容易找到了圖書館,我卻找不到入口,繞著圖書館走了一圈才從大門進去,結果得知閱覽室還沒有開放。”由此,他與礦大圖書館的不解之緣便正式結下。


於李偉昊而言,圖書館是一個未知的新鮮世界,有一種神奇的魔力牽引著他,讓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軍訓開始前,我再一次進入了圖書館,準備借閱三本詩詞相關的書籍,可圖書管理員說新生還不能借書,我只好放回手中的書。”如今回憶起來,李偉昊的眼神中還帶著些許當時的失望。


礦大圖書館的“頭號釘子戶”!一年出入圖書館2052次,借書245冊!


求而未得的無奈未能削減李偉昊對知識追求的迫切,那天晚上的他帶上了筆記本,在晚飯結束後與合唱排練前擠出時間跑到圖書館開始抄寫《古詩十九首》。軍訓開始後不久,當得知新生借書的權限已經開放時,李偉昊又馬上衝到圖書館借出了這三本書:自此,一天至少一次的圖書館暢遊,成為了他的“必打卡項目”。


在資訊蜂擁而來的信息化時代,面對手機的“裹挾”,李偉昊選擇以關機或將手機放在宿舍的方式,於圖書館尋一方心靈的淨土。社科閱覽室是李偉昊最喜歡的閱讀區,在這裡,他通過書籍品嚐古今中外的文學果實:“我喜歡圖書館的一樓,一方面是因為這裡的藏書偏重於文學類,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喜歡這裡的桌椅,棕色的桌面給人一種沉穩寧靜的感覺。”


從孔子的諄諄教誨到朱自清的潺潺細語,從悲情的《哈姆萊特》到哀婉的《紅樓夢》……李偉昊從未停止過對文學的渴求,也常常去往圖書館的其他樓層,

廣泛涉獵哲學、語言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大一下學期時,我在自己很少接觸的考古學專欄中發現了姜亮夫先生的《敦煌學概論》,這本書帶我走進了敦煌的迷人世界,為我打開了探索古代中國西部瑰寶的大門。”


篤學慕古·文與思


“文學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文學。”李偉昊這樣形容自己與文學的關係。小學時期的李偉昊,夢想著成為一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能型學者;步入中學後,他漸漸地在對各類書籍的閱讀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興趣點,並在高二文理分科時不加猶豫地選擇了文科;高三畢業後,他因志願調劑就讀於礦大外文學院,未能進入心儀的中文專業;靜心積澱,他在大一學年結束後如願轉入了中文系,堅守自己的文學初心。


作為中文專業的學生,閱讀積累十分重要,筆下功夫也不可或缺

。“寫作的過程,其實也是對自己靈魂的挖掘”,李偉昊非常贊同餘秋雨先生的這個觀點,並身體力行地加以實踐:厚重的線圈本中的一篇篇文章記錄著他每一次閱讀的靈魂狀態,白紙上密密麻麻的黑色方塊是他閱讀過程中思想迸發的結晶。


喜歡寫詩、寫小說,常常賦詩贈與玩伴筆友……李偉昊也用自己的作品得到了專業老師、年級同學的讚賞與認可。“我覺得他作詩交往的方式很有心,也是一種發揚傳承文化的表現,值得學習;同時,他寫的詩別出心裁、耐人尋味,頗有一番意蘊。”同系同學丁淑穎這樣說。

礦大圖書館的“頭號釘子戶”!一年出入圖書館2052次,借書245冊!

關於文學思考,李偉昊認為:“思想的交流往往可以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他樂於聽取文學話題相關的講座,端坐在鏡湖大講堂裡感受文化人的深厚韻味。他分享說,自己對南京大學董曉教授“淺談俄羅斯文學”這一專題講座印象尤其深,不僅從中感受到了高爾基的活潑、契訶夫的縝密,還消除了自己與俄羅斯文學之間生澀的隔膜。講座尾聲的問答是李偉昊最期待的環節,他總是努力爭取到提問機會,以求與文學大家近距離交流,汲取各方的養分,充盈自己的認識。


“在借閱的書籍中,有些書的內容比較深刻,我的文化水平還沒有辦法讀懂。”李偉昊坦言。“學而後知不足,知不足而後學”,他常常反覆閱讀名著經典,比如2020年寒假期間,在加深對作者雨果的認識和對當時歷史環境的瞭解後,他用了十天的時間重新研讀了《悲慘世界》這部鉅作。也正是這種知難而上的學習精神和思考動力,促使他在文學領域上的見解更加獨到、更加深刻。


公諸同好·傳與頌


李偉昊崇尚屈原的遺世獨立,傾慕李白的斗酒百篇,亦欣賞杜甫的深沉厚重。他以“木鐸”為筆名,取“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之意,希望自己可以如同孔夫子一般,為文學傳正道


平日生活裡,李偉昊不僅自己堅持不懈地閱讀文學書籍,還帶動身邊的同學、朋友一起學習研究,對於這一點,他的輔導員李東霖也十分讚許:“李偉昊同學在年級群裡很活躍,經常與同學們談論傳統文化、古典詩詞的相關知識,很有引導作用。” 課餘空閒時,李偉昊也常常與摯友結伴相約戶部山,探尋徐州的歷史風貌,又或是一道去往戲馬臺,在淘古玩的樂趣中感受文化底蘊。


“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詩人陶淵明的《飲酒(其一)》,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這是李偉昊的直播間,他常常以這樣的形式在QQ空間分享自己最近閱讀的書籍以及自己的見解和感悟。在直播間裡,李偉昊將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從王維到孟浩然、從中國文學到外國文學,總能贏得觀眾的片片喝彩。


礦大圖書館的“頭號釘子戶”!一年出入圖書館2052次,借書245冊!

在社團工作方面,李偉昊現任存在文學社社長,集結文學愛好者一起參與舉辦過許多活動,有如徐州市四校聯合舉辦詩歌朗誦大會、校內文學研討會等等。作為活動組織者,他在活動的忙碌中學到了書中學不到的課外知識,掌握了交流與能動管理的技巧,也領略到朗誦的藝術與風采……


當談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時,李偉昊說:“文學為首,音樂為輔。”他表示,自己很喜歡中國古典音樂,喜歡沉浸在博大的古典音樂中的感覺。“文學與音樂不分家,我瞭解到,在中國的歷史上,每一次的文學高峰背後都有文學家向民間歌謠學習的努力。”在這個認知的驅動下,李偉昊喜歡上了收集全國各地的民歌民謠,並盡己所能地利用課餘及寒暑假進行相關調查與研究,從地生根,從民間“取經”。


閱覽室裡,陽光透過窗戶灑下的一隅,一位少年正沉浸於書香之中,李偉昊用歲月不斷描摹這樣的光景。這位“頭號釘子戶”與圖書館的情緣,冥冥天定,亦在人為:“圖書館裡還有很多好書是我沒有看過的,那些未知文字的吸引是我不斷學習的動力,希望自己能在書香的薰陶中博學廣聞,為中華文化事業的建設做出貢獻。”


手不釋卷,筆耕不輟

這位醉心文學的“圖書館釘子戶”

正以自己的青春和熱愛

書寫出礦大學子獨特的風采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礦業大學 新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