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教寶寶早說話,父母這3種行為不要有,以免越教說話越晚

想教寶寶早說話,父母這3種行為不要有,以免越教說話越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當孩子出生後,孩子總是按照會父母的行為、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來進行模仿和學習。通過研究發現,孩子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起初大多數來自父母,所以父母決定了孩子的第一步。孩子邁出成功的第一步有多大,多取決於父母。但是日常生活中一些父母錯誤的行為習慣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尤其是對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造成家長越教孩子說話越晚的狀況!那麼父母哪些行為會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想教寶寶早說話,父母這3種行為不要有,以免越教說話越晚

1、過分包攬孩子的事

孩子語言能力的提高必須依靠自己的探索和練習,即使失敗了,孩子也能從中學到新的東西。父母過分包攬孩子的事,只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語言的能力。父母一直對子女的方方面面進行包辦,會影響子女對未知事物的學習以及大腦的發展。如果認知能力一直得不到發展,那麼就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

想教寶寶早說話,父母這3種行為不要有,以免越教說話越晚

2、填鴨式語言教育

很多父母迷信孩子的智力越早發達越好,所以買了很多教材給年幼的孩子讀寫教育。但是,如果教科書中超出認知範圍的知識太多,反而對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施加了一定的壓力,開始對學習語言能力產生反感,嚴重者可能使孩子以後不愛說話。因此,父母能做的就是激發孩子的語言興趣,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慾望,不要過度地進行填鴨式的語言教育,選擇語言類的書籍要符合年齡

想教寶寶早說話,父母這3種行為不要有,以免越教說話越晚

3、說否定暗示的話

日常生活中,家長出於開玩笑的想法,可能經常說“你這口音也太搞笑了”“說半天聽不清你說啥”。家長雖然期待孩子的進步,但孩子收到了“我不行”的信息。在孩子們的心裡,就會認為自己的努力被父母無視,還逐漸認為自己是傻瓜。因此,如果孩子的行動達不到期待,父母應該讓孩子們知道,任何競爭並不是總是能贏的,學習語言也是一樣充滿波折的。不要有否定暗示的話,要學會鼓勵孩子!

想教寶寶早說話,父母這3種行為不要有,以免越教說話越晚

父母在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時,該怎麼辦呢?

1、父母經常與子女溝通

溝通可以給孩子充分的表達機會,不僅能促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因此,父母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即使在孩子聽不懂的時候,孩子也會咿咿呀呀地回應你!這學到的不僅僅是語言,而是溝通的重要性,家長通過重複和長時間的溝通,可以顯著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想教寶寶早說話,父母這3種行為不要有,以免越教說話越晚

2、家長正確指導

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好是壞,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往往最先發現的人。因此,父母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如果發現孩子不喜歡錶達或很難表達,就應該多鼓勵孩子的表達,告訴孩子表達的重要性。如果家長髮現自家寶寶話多沒有重點,那麼,應該教孩子在說話的時候找到這一點,並且培養逐漸孩子的邏輯思考力。

想教寶寶早說話,父母這3種行為不要有,以免越教說話越晚

3、增加詞彙量

詞彙是良好語言能力的基礎,也是讓一個人能夠準確表達內心想法的基礎。家長在教育和引導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參加孩子詞彙量的儲備。日常生活中,家長不停地跟孩子說話、聊天會增加孩子的詞彙儲備量,除此以外,廣泛地閱讀也能達到目的,每天睡前給孩子講故事,不知不覺中就會迎來孩子詞語的爆發期!敏敏在女兒三歲前是利用繪本給女兒做詞彙積累的,《寶寶語言啟蒙讀本》這套書籍是針對0-3歲的寶寶學習語言的書籍,讓孩子練習發音,增加詞彙,裡面多以圖片為主,孩子非常喜歡看!

想教寶寶早說話,父母這3種行為不要有,以免越教說話越晚


除此之外,敏敏還會隨身揣著《寶寶啟蒙口袋書》12冊,為0-6歲寶寶設計,裡面包含各方面的早教啟蒙,比如識字、唐詩、動物、果蔬、識車、拼音、數學等等。這個口袋書比較小,我出門隨身帶一本,隨時隨地給女兒啟蒙,方便又實用!

想教寶寶早說話,父母這3種行為不要有,以免越教說話越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