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父親一個月省吃儉用攢下4000,讀大學的女兒卻嫌1500生活費不夠花,誰的錯?

伊沫至真


雙方都有錯,而主要過錯在於女兒不懂事兒。

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是較早當家。因為經濟條件所迫,她們沒有辦法像城裡的孩子一樣享受著絕對的物質保障,他們被迫提前長大,提早醒悟。

通常來說,農村的孩子都比較能吃苦,他們深知父母的不易,所以大部分孩子都比較省吃儉用。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在農村,隨意揮霍、敗家,不懂感恩的孩子也並不少見。

農民工父親辛苦一個月,省吃儉用攢下4000塊錢,而讀大學的女兒,卻嫌1500塊錢的生活費不夠花。簡單來看,個人覺得,這位姑娘完全不懂體恤父母,做人有些自私。

對一個普通大學生來說,如果是在國內上學,排除一些特別高消費的城市,其實每個月省點花,1500塊錢的生活費已經足夠了。假如這個姑娘所上的大學地處於2、3線城市,那1500塊錢的生活費其實是富餘的。

下面我們簡單的算一筆賬:

上大學,每個月的生活開支最大的就是伙食費,按目前大部分學校的菜價來看,10塊錢基本上能夠吃到一素一肉,若是再好點的學校,飯菜價一般都相對比較便宜一些,10塊錢以內就能吃到一份較為豐富的飯菜了。我以前上大學的時候,學校飯堂的青菜基本上是8毛、1塊、1塊5一份,肉類的話,普遍在2塊、2塊5、3塊、4塊、5塊……比如說點一份青菜(8毛)、土豆(1塊,帶肉絲1.5塊)、白切雞(3塊,),加上白米飯5毛錢,算起來一共大概是5塊。所以一天下來,算上早餐費,我大概花15塊錢就能解決一日三餐了。一個月下來,伙食費大概500塊錢。(當然那是我上學的年代,且學校算是較好的學校,不過我大學畢業到現在其實也沒過多少年,所以價格也不會有太大漲幅。)

另外,每個月需要交寬帶費(這一般都已經包含電話費),當年,我上學時,學校的校園寬帶套餐一般在45到100多塊之間,一般來說大部分人都選擇40多塊錢的套餐。

加上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耗,比如洗髮水、沐浴露、洗衣液,牙膏之類的,一個月大概是100塊錢,如果是女孩的話,費用相對提高一點。

然後,再算上一些水果費、零食費、聚餐費、交通費等。當然,這個花銷不是必須的,有錢的學生,在上面的花費比較高,沒錢的學生,勒緊褲腰帶過生活,完全可以省下這筆錢。

所以,生活過得苦一些,最基本的花費大概是1000塊左右已經夠用了,如果是1500塊,那剛好有一些富餘,生活質量還能夠提高一點點。

作為一個農村的孩子,應該深知父母的不容易,應該體諒、感恩父母。既然沒有那麼好的生活條件,那就應該省吃儉用,而不是一味消費,一味揮霍。如果是要過好生活,其實每個月給1萬塊錢的生活費都不夠用,慾望是無止境的。

知足才能常樂,作為一個大學生,作為一個還是伸手問父母要錢的孩子,更應該知道節約的重要性。如果錢是你掙的,你想花多少,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也不好說什麼。但是,錢不是你掙的,你不應該理所當然的去消費,理所當然的去索要。

每個做父母的都不容易,尤其是貧困家庭的父母。作為一個已經上了大學的學生,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人生觀。1500塊錢已經夠吃飽穿暖了,相對於那些流浪漢來說,你已經不知道活得有多幸福了,學會感恩、知足常樂吧!別傷了父母心,寒了社會人。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讀書文史


大概是五年前的事情,我的大侄子在哈爾濱念大學。每個月的時候,我的哥哥都給他匯去1500塊錢,在那個時候1500塊錢的大學生活是足夠的,只要不處對象,只要不亂花錢,完全可以支配一個月的生活。可是這個孩子偏偏就是從小養成了愛花錢的壞毛病,喜歡穿最好的衣服,喜歡玩兒最好的遊戲,反正讓父母們覺得無可奈何,因為他的姥姥姥爺總是溺愛他,就連上大學走的時候姥姥都偷偷的給他塞了1萬塊錢。儘管這1500塊錢,我哥哥每個月都打給兒子,可是我那個掛兒子的嫂子偷偷的讓我幫助他,每個月在給他的兒子往賬戶上打500塊錢。就是這樣,我的侄子覺得花錢還是不夠用,有的時候還張口管自己的姥姥姥爺要錢,所以說就是養成了這種花錢的壞毛病,才使得孩子在校園裡借了校園貸。而且在大學年期間,他累計借的錢都已經超出了50萬元。害得人家借貸平臺不得不找他的父母要錢。知道那時候起我的哥哥嫂子才發覺這個孩子在學校裡已經過著那種富人孩子的生活,把自己的父母坑的夠嗆,把給他買的樓房也忍痛賣了,就是這樣的孩子自己還不知道悔改,父母們說他的時候他又遠走異鄉,到現在為止,我的哥哥嫂子,把他所欠的債務都已經還清了,為了還這筆債,嫂子幹了兩份工作,哥哥不得不開了一個小麻將館在一邊上著班兒,總算把這錢勉強的還著。這樣的情況就是太溺愛孩子所造成的。



作為一個孩子要懂得省吃儉用,尤其是那種忙忙碌碌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兄弟。掙錢特別不容易,然後把自己辛辛苦苦掙到的錢還要給自己唸書的兒子,可是作為孩子卻不體諒父親的辛苦,還覺得父親給他的1500塊錢的生活費實在太低了。我覺得這種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的孩子,也真的需要再教育一下,也真的需要體諒父母,所以我說這樣的孩子應該看看父母們付出的辛苦,再去決定自己該花多少錢吧。


反正我覺得不懂得體諒父母,不懂的珍惜父母辛辛苦苦掙到的錢不知道感恩,還認為父母給的錢太少了,大學生真的應該該醒悟了,應該懂得感恩,這才是最好的孩子。我認為這農村出來的女孩兒更應該懂得體貼關懷父母,更應該懂得節省花錢,這樣才是最好的孩子,才是做的非常對的。


伊春美食美客


我現在在母校附近上班,幾乎每天中午都去學校飯堂吃飯。雖然飯菜比起外面便宜不少,但對於家境貧困的學生而言,仍有不小壓力。女生一般情況下比男生吃得少,大概10來塊錢一頓飯吧。也就是說,一日三餐要30左右,一個月的伙食按三十天算,大概需要900。

除去伙食費,還剩600,日常使用已經足夠了。但如果她每個月都要買衣服和護膚品,那就肯定不夠!

窮人家的孩子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要自律,不能有攀比之心。有些獨生子女,父母從小就寵著,導致嬌生慣養,不懂父母的勞苦。最大的過錯在於父母,沒有把孩子的觀念引導正確,其次是孩子,讀書沒學會做人。


倚齋聽風雨


我農村人,世代農民,家裡很窮,自己的經歷就不敘述了。因為父母的能力決定了孩子的生活,孩子小的時候一直到讀大學,我給孩子灌輸的思想就是學習上向好的看,生活上向差的看。2001年兒子考取了外省的一所較好的大學,當時我給他每月500元左右的生活費,按照當時的物價應算中下等水平,事實上兒子很節約,每個月總在300多點,包括伙食,零花等。大二起他勤工儉學就沒有要家裡的生活費了,每年給他學費就行了,直到畢業。

作為一個大學生每個月1500元是不算多,但是你要看看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是何等的辛苦才賺到這點錢的,看到還有比你更勤更儉的同學呀!


用戶81737826371


我兒子於2017年9月到南京讀大學,開學時他不要我們送他去學校,隻身一人背個包,從廣西柳州坐綠皮車去南京上學,我一個月給1500元給他。

整整一個學年過去,我發現他比高中時還瘦。我問他是不是伙食不好?或者錢不夠花?他都否定回答,看樣子對一個月千五塊是滿意的。

2018年國慶節,我去南京看他,和兒子在學校飯堂吃了幾天的飯。終於明白了,千五塊、真的剛勉強維持吃飯!

自那以後我一個打兩千給他。


就事論事利萬事


民工父親一個月省吃儉用攢4000,給小孩1500生活費嫌不夠,誰之過?我覺得是父母的過,孩子教育培養成這樣肯定是自己太寵小孩了。我的女兒也是大學,我一個月就給1200。我說夠她基本生活費了,我自己一個快餐也就吃10塊的,早飯也不要那麼多 一個月700都夠了,加水果,日用品通訊1000就可以了200還可以買衣服呢?不夠的自己努力賺獎學金補充,再不行自己賺錢去。朋友的小孩每個星期五 六,日三天打工一個月可以賺2000基本不需要家裡拿生活費。我告訴她自己賺的錢怎麼花都可以,我只保證基本生活費。如果天天努力學習,還真的不需要花太多錢,天天想著出去玩,攀比,多少錢都不夠。


時光你慢慢走Lhz


1500元算是一般水平,不夠花自己做點勤工儉學補貼,不應該抱怨,父母養你不易。我夫妻2人都是銀行中層,也算是高薪職工,小孩在本地念書一月也是1500元,到畢業那年才2000元,不是我一月1萬供不起,而是要培養小孩吃苦耐勞、珍惜幸福生活的優良品格,只有惜福才越來越有福。


二爺213926723


我來算一筆賬呢,學校食堂比較好的標準早餐10元,午餐15元,晚餐10元一天餐費35元,一個月就是1050元,還剩450元,兩百元買零食,兩百元外面吃,唉,是有點不夠,還要買內衣內褲偶爾一件衣服,不過既然什麼家道就過什麼日子,儘量吃正常就好,實在不夠用就週末靠自己去賺點兼職的,靠自己也是鍛鍊自己的好辦法,自己賺錢用起來更有分寸,也讓自己知道賺錢的真正不容易,小現在社會很多行業還是好找活幹


360度循環圓


我兒子大四了,剛上大一時生活費1200,後來到現在1400,沒有絕對,大約一個月打一回,也許不止,每次就這個數,只要來微信說沒錢了,馬上就轉,從不含胡,但女孩子父親又掙的少,最好節約點,1500有點多,這得看情況,有的家庭5000都不是問題:量力而行。


夏天76356665


都有錯,父母責任更大!很多父母可能覺得富養女兒,就是物質上面給最好的,哪怕超出自己的預算,什麼都依著孩子!其實真正的富養是品質、氣質、眼界、涵養和學識的培養!女兒也成年了,也不體諒父母的不易,掙錢的不容易,一味索取抱怨少,自私、貪婪!我記得我大學2009年時候,一個月500生活費,自己還儘量攢點!每次父母問,我都還有錢,畢竟他們賺錢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