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把黨的陣地推進到小區,把黨組織建在物業——“紅色物業”讓“房子”變成“家園”

開欄語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明確了全省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的目標任務。為反映我市構建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格局的思路舉措和實際成效,以及廣大幹部群眾、社會各界對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期待,本報組織記者深入基層開展采訪,從今天起推出“學習貫徹中央、省委全會精神·基層治理”專欄,聚焦新形勢下我市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 本報記者 羅樂

我市有物業企業110餘家,從業人員超過2萬名,人均月收入1650元,物業收費率僅70%……12月12日,記者從市物業管理協會了解到這組數據。

大安區仁和社區仁和半島小區,曾因物業管理質量不盡如人意,業主長期拖欠物管費,導致物業服務能力下降,業主積怨愈深,形成惡性循環。

想管好一個業主上萬人、歷史遺留問題眾多的老舊小區絕非易事。如何破題?今年,該小區安寧物業公司黨支部成立,物業負責人擔任支部書記。通過召開“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黨支部”四方聯席會議,協調破解佔道擺攤設點、違建違停、入室盜竊等一系列“小區病”,同時定期研究環境提升、服務提質、管理提效等事項。

從過去拖拉疲沓低效率,到如今民情辦理駛上快車道,變化顯而易見。“表面上看,安寧物業公司加入了新組織、凝聚起新力量,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架構新體系、完善小區共治共建新形態的過程。”仁和社區主任金朝輝表示。

在街道、社區黨組織的張羅下,社區網格員、業委會成員加入進來,老黨員、機關幹部、居民骨幹投身其中。黨員示範崗、志願服務站、“紅袖標”巡邏隊陸續成立,多個區級單位也與小區簽訂《共建協議書》……小區的事成了大家的事,不再是物業公司一家的事。

小區盜竊案件和物業糾紛發生率陡降,這讓居民溫躍光的退休生活更加愜意而快樂。安寧物業公司負責人張國全坦言,物業收費率增長了40個百分點讓他始料未及。

如果說仁和半島小區通過建立“紅色物業”,增強服務意識,打通黨組織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那麼自貢匯東物業公司則是把黨員推到一線,通過做好黨的政策的宣傳員、群眾事務的代辦員、社情民意的聯絡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在密切黨群關係中充當樞紐和橋樑,做群眾的貼心人。

作為一家國有企業,匯東物業在行業內耕耘多年,經驗豐富,實力雄厚,有良好的社會形象和品牌知名度。早在2011年進駐高新區南湖逸都小區之前,匯東物業便已成立黨支部。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據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黨支部副書記王鴻祥介紹,黨支部的黨員被分配到民情采集、環境保潔、景觀綠化、工程維修、秩序維護5支物業隊伍,覆蓋南湖逸都小區業主居家生活的各個方面。

“線上”有問必答,“線下”有求必應;超市不打烊,送貨到您家;杜絕“住改商”,鄰里不受傷……這些業主耳熟能詳的暖心服務背後是物業黨員的莊嚴承諾。

物業公司項目經理李欣欣告訴記者,通過黨員亮身份,履行黨員義務,黨員身上有了壓力,肩頭有了使命,心中添了責任,在物業崗位上更好地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讓業主放心安心,讓“房子”變成“家園”。

“我是共產黨員,困難面前我先上!”在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帶動下,匯東物業人的積極性和進取心一直“在線”。黨的力量成功向基層治理延伸,“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成為企業上下共識。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1家物業公司建立黨支部,覆蓋所有區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有序推進。

據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還將開展“紅色物業”星級評定,參考投訴舉報、問題曝光等綜合研判,實施“紅色物業”星級動態調整,以“摘星”倒逼“後進”提質增效,以“授星”激勵“先進”比學趕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