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说话

在进行真相谈话之前,必须要将事实、解读和反应分离开来,真相谈话的几个要求是:具体、公正、客观、不带感情色彩和及时。

01

换位思考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所谓换位思考,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从另一个人的角度进行审视。

关于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有人曾说,“你不会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除非你钻到他的身体里,四处行走。”

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你就是你,你无法进入别人的情绪,对别人的感受感到怜悯、绝望等等。

因此,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并不是情绪上的换位。相反,它是情感共鸣的认知活动和理解他人感觉的心理活动。

在真相谈话中,换位思考是有效沟通的关键步骤,它能使信息接收者明白你想传达的信息。换位思考之所以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是因为当我们换位思考的时候,会看到别人身上正面的东西。

在交流和谈话中,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不同意我们的人是反对派或是我们的障碍,但是这种想法很容易在分享信息时被对方察觉,因此,他们在接受信息时就更有防御性和抵触性。

这种负面感受会渗出你的毛孔,当人们通过直觉感知到某人对他们有负面看法时,他们通常不会听这个人的说教,也会对真相更加抵抗。

但是,当我们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以了解这个人的想法时,我们会开始把自我和他人融为一体,会开始寻求与我们相似的人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因为我们很爱自己,于是也会很喜欢对方。

总之,换位思考会减少彼此一开始感到的轻视和不满,减少对抗,使真相谈话变得更容易。

不过,换位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书中,马克·墨菲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换位思考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首先,使你的真相伙伴具有个性化。

当你叫出真相伙伴的名字时,换位思考会变得更加简单,因为这样会将真相伙伴看成独特的个体,从而更容易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其次,换位思考不包括原谅不好的行为。

将站在某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与给坏习惯找借口划等号,是常见的错误观念。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面对的是一个经常把工作搞砸的员工,我为什么还要站在他的角度思考?这样的换位思考有什么用?这难道不是在给他找借口吗?

不,当然不是。

当你面对某个绩效一贯低下的员工时,换位思考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通过换位思考,你会发现员工为什么会这样,才能明白为什么他会拒绝做出改变,而当你了解了这些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

02

除去换位思考之外,我们还需要设定有效的目标。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目标,真相谈话就容易偏离目标。因此,设定有效的目标至关重要。

在我们谈什么是正确的、有效的目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三种常见的错误的目标。

不恰当的目标一:我需要得到一个道歉。

很多人把道歉看得太重了,以至于在分享艰难真相时,把要求对方说“我错了”作为谈话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矛盾之处在于,道歉通常达不到我们的期望,但我们还坚持要对方道歉。当你用强迫或者威胁的手段得到道歉时,并不能促成对方永久性的改变。同时,这容易引起我们对结果的误会,以为成功等于获得道歉。

事实上,当道歉与人们的感觉不一致时,道歉就失去了全部的意义。

不恰当的目标二:我要让你承认你错了。

让对方承认他们错了,并不能证明你就是正确的。将“我要你承认你错了,我是正确的”,这样攻击性很强的输赢心态,带到真相谈话中,只会使真相谈话起反作用。

人们通常会拒绝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当他们把事情搞砸的时候,他们会感到紧张,会习惯性地寻找借口,指责别人。

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一上来就强迫他们承认错误,很显然会加剧对方的心理抵触,因此,把让某人承认错误设定为谈话的目标,是谈话不能成功的罪魁祸首。

不恰当的目标三:我要让你为你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爽。

在真相谈话中需要铭记的是:真相谈话不是花时间去报复或享受什么因果报应,所有在这个方向上耗费的精力,都会降低真相伙伴倾听、接受和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对方的举动让自己感觉不舒服,我们的第一反应会是怎样的呢?

通常情况会有两种:改进和反抗。大多数人往往会选择反抗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不利于解决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目标才是真正应该在真相谈话中预设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真相谈话不是为了泄愤,也不是为了寻求报复,而是为了产生积极的变化。

因此,这就要求谈话目标需要具备理性和战略性,但是在真相谈话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遭遇到情绪性的挑战,当情绪被激发的时候,我们将很难制定目标。

在书中,马克·墨菲提出了一种叫“六个月之后”的方法,用这个方法可以避免我们受到情绪的干扰,从而能够客观地审视目标。

所谓“六个月之后”,是指去设想一下和真相伙伴从现在开始相互交流,持续六个月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在设想的过程中,你可以试着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在六个月里,我希望我们发展成为何种关系?

2.在六个月里,我希望发生什么变化?

3.在六个月里,我希望做些什么事?

4.在六个月里,我希望我的真相伙伴做什么事?

这四个问题的回答将构建你的目标。

我们为什么要来设想六个月之后的状态呢?

据科学研究表明,当我们从一个时间距离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时,我们的压力感和负面体会就会减小,同时,它的意义还在于能够让我们在真相谈话中,设定并聚焦积极的目标。

首先,当我们思考未来的事情时,它可能提醒我们,虽然我们在当下被激怒,但是这个感觉不会持久。

其次,从未来的角度看问题,会让我们把情绪压力,从当前的环境中分离出来。

最后,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普遍相信未来会更美好,因此,把自己放在未来的世界里,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加乐观的思维方式,减少我们对当前事件的负面感受。

03

使用“六个月之后”的方法来建构真相谈话的目标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战略”问题。

在战略层面,需要我们考虑

这两个因素可以帮助我们设定时间需求,比如,我们需要进行一次谈话,还是多次谈话。

根据目标的复杂性和真相伙伴的抵触程度,我们可以将谈话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简单目标和轻微抵触。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进行一次直接的真相谈话。迅速切入主题,以事实为依据讨论艰难问题,从而得到一个解决方案。

第二,复杂目标和轻微抵触。

当面对复杂目标时,介入真相谈话的时间会比较长。在这个时候,我们面对的主要挑战不是抵触,而是目标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对于要讨论的艰难话题,我们可以以轻松的聊天方式,先来巩固一下关系。

第三,简单目标和深度抵触。

当遇到简单目标和深度抵触的组合时,获得结果用时更长,真相谈话也更耗费精力。

此时,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抵触而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谈话的信息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递过去,所以,如果你的真相谈话已经耗费了一个小时,但还没看到任何进展,那就先暂停,休息一下,一会儿再接着谈。

第四,复杂目标和深度抵触。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止一次地交谈,来完成真相谈话。每一个阶段的情形都不同,但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聚焦于第一次真相谈话,将相关的事情理想化后,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

把复杂的目标聚焦,而且分成多个阶段,不断加深谈话目标,从而达到多个阶段的谈话集合,让沟通做到更彻底。

本期的解读中,我们了解了两个话题:换位思考和。

用事实说话

有关换位思考的两个重点:首先,使你的真相伙伴具有个性化。其次,换位思考不包括原谅不好的行为。设定有效目标的两个因素:目标的复杂性和真相伙伴的抵触程度。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让你既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又能够寻求到更有效的沟通战略方法。

在接下来的解读中,我们将了解以下两个问题:什么是对话而非对抗,以及如何创造文字画面。

以上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聆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