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學生選擇輕生,也許我們不該責怪他們的脆弱

與你一起走走看看

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2日,被無數學子羨慕的雙一流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一個在讀的研究生陳澤民,由於不堪忍受導師的“壓榨”,再次跳樓自殺,結束了年僅27歲的生命。

又一大學生選擇輕生,也許我們不該責怪他們的脆弱

雖然目前公開的信息仍然處在調查中,但已經披露的消息顯示:陳澤民是由於內心積怨,不堪忍受導師徐海銀的壓榨所致,在即將就要畢業的2019年選擇了輕生。

為了證實自己跳樓原因的真實性,陳澤民自殺前在他的QQ空間上傳了名為《狗血的研究生生涯》的“自述”文件PDF版本,共7頁。在這些證據中,陳澤民公開了自己的研究生學生證等相關證據,力圖證明自己的描述都是真實可靠的。

就像一年前,大家對西交大那位因為不能忍受導師像使喚傭人那樣讓自己給他幹家務選擇跳河的那位研究生一樣,在陳澤民跳樓後,許多網友質疑說他太脆弱了,好端端的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呢?導師不好找學校換一個不就行了嗎?現在的年輕人承壓能力未免太差了吧!

又一大學生選擇輕生,也許我們不該責怪他們的脆弱

其實,關於這一點我跟大家是有同感的,也有很多的不理解,也在不時地問自己,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那麼脆弱,稍不如意便會跳樓、跳河自尋短見,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也許我們更應該問問他們承壓能力差的原因。父輩們能夠承受的壓力在他們身上為何就失效了、不行了呢!

所以,我突然就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將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的人放在今天,難道不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和問題嘛。

所以,我們不應該指責現在的孩子為什麼脆弱,這是個時代之問,社會之問,教育之問。

又一大學生選擇輕生,也許我們不該責怪他們的脆弱

大人們更應該問問自己:你給予孩子成長的權力,讓他們能夠得到鍛鍊,能夠經歷風雨的環境了嗎?

剛剛熱播結束的電視劇《小歡喜》裡,有一位叫丁一的男孩,也是因為忍受不了父母的嚴苛要求選擇了跳樓自殺。當許多學生和學區房院子裡的家長產生疑問他為什麼要自殺時,正在面臨高考的高三學生英子對她的同學說,也許只有自己理解丁一為何自殺,他是在尋找一種解脫,是在解放自己。

英子之所以說這樣的話,是因為她自己也正面臨著與丁一同樣的問題,承受著同樣的壓力。

又一大學生選擇輕生,也許我們不該責怪他們的脆弱

母親宋倩幾乎以愛的名義綁架了女兒英子的全部。看似表面上一切為了女兒好,為她能考上最好的大學,宋倩自己從學校辭職去幹校外輔導,目的是能夠全身心照顧高三女兒。

宋倩還在不滿意老公喬衛東對女兒的放縱與他離婚,讓英子放下個人愛好,不讓她去天文館做義務講解,甚至英子想選擇自己將來的理想,上南大天文系、參加南大冬令營招生也不讓她去。

宋倩看上去對女兒英子很好,實質上卻要控制她的全部學習和生活。

又一大學生選擇輕生,也許我們不該責怪他們的脆弱

英子在得了抑鬱症差點跳河後,母女倆才真正“撕破臉皮”正面交鋒。英子說母親宋倩對她採取的政策就是打一巴掌後給倆棗,自己的愛好、夢想、原則在母親那裡啥都不是,母親的原則才是原則,從來就不考慮自己的感受!

英子是在已經抑鬱到了極點,幾乎自殺的地步才跟母親攤牌的。之前,她因為懂事、成熟早,一直都在迎合著母親,覺得她一個人帶自己不容易。英子明明喜歡跟父親在一起,但為了母親高興她將父親喬衛東趕回原來住的地方。

又一大學生選擇輕生,也許我們不該責怪他們的脆弱

還有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少年派》裡的學霸錢三一,也是因為家庭變故複雜,一直由母親裴音一個人帶大,雖然學習優秀,但內心世界也有不少缺失,所以他暗戀上了學習並不太好的林妙妙,因為妙妙陽光、活潑自然。

這兩部電視劇有著相似之處,就是父母關係比較融洽和諧的家庭培養出的方一凡和林妙妙,這兩個人在學業方面儘管並不怎麼盡人意,一開始也是讓父母非常操心,但他們卻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表現的陽光、大度、自然,成長過程中的優點和缺點很符合他們那個年齡的表現,所以他們最後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考上了心目中的大學。

又一大學生選擇輕生,也許我們不該責怪他們的脆弱

《少年派》中的江天昊和《小歡喜》中的季楊楊經歷也很相似。江天浩家裡生意上出了大事,季楊楊母親劉靜得了早期乳腺癌。家庭的變故讓這兩個孩子短時間內迅速成熟了許多,有了家庭擔當,某種程度上也告訴大家孩子如何才能得到成長。

早早地吃些苦,經歷些人生挫折才是他們將來能夠抗壓的基礎。

現在再回過頭來說說現實中我們覺得他們太脆弱的那些大學生和中學生。

又一大學生選擇輕生,也許我們不該責怪他們的脆弱

某種程度上,這些學生性格普遍表現比較內向、敏感、多疑。但另一方面也恰恰說明,這些敢於輕生的學生往往都比較上進、有責任感,他們較一般孩子往往成熟要早,更有思想,對世界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然而,由於他們涉世未深,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還有較大差距,有的經受過家庭情感的不幸,好不容易上了大學,讀了研究生,卻又遇到見錢忘本、巧取豪奪,但又完全掌控自己前途命運的導師。這樣的思想磨難父輩們在曾經當學生時怕是沒有遇到過的。

就像《小歡喜》裡英子說的那樣,誰能知道他們內心經歷了多大的痛苦,一個人連死都不害怕了,那需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到啊!

又一大學生選擇輕生,也許我們不該責怪他們的脆弱

我們真的不能再說這些走上輕生道路的孩子脆弱了!某種程度上,那是對他們拼足勇氣尋求解脫的不理解和不尊重,不想反思教育問題,解決源頭根本的託詞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