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是什麼時候開始這麼高,又是從哪地方興起這麼高的?

一杯酒一曲歌笑看紅塵


彩禮自何時何地開始逐漸增加,以致於現在成為一些年輕人感情之間的物質障礙,確實不易考證。因為自古以來,中國盛行豐厚聘禮的風俗傳統,封建時代的“六禮”,最初是較嚴格地按禮行事,而後納徵日漸增加,即使男女比例並不失衡的時代,有些人也因為貧困也無法結婚,而有的人因為家庭殷實而一妻多妾。

解放初期至文革結束,是百年戰亂後步入和平時代,人口比例存在一定的失調問題,儘管有革命老區大量農村婦女步行數月徙居新疆的壯舉,在農村大量新生人口出現,但是各村仍然有人因貧困而單身的現象。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人們的思想因為物質基礎的提高而逐漸變化。現在覺得動輒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的彩禮都常見,農村的大都要求城裡有房,出門有車,成為一些家庭難以承受得起的負擔。小城市的想方設法往大城市擠,二線城市嚮往一線城市,有些年輕人一談婚論嫁就得先說房子車子,成為一些年輕人和家庭難以承受之重。其實原來的“三大件”等等,又何嘗不是那時候的難以承受得起的重禮,託關係找門路,既得有錢,還得有票才行。一代人又一代人就這般熬過來,生命輪迴,生活也在重複而已!


易笑雲


彩禮有很多種,一種的是就是約定俗成的金額,像我們這邊最早的是萬里挑一,就是證明女兒很優秀,是萬里挑一的人才,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呢,便到了31800,寓意呢是三家一起發,後來,隨著經濟的這個發展的又變到51800,就是我家一起發。後來,又變成了66600啊,就證明結婚順順利利的,一順都順。還有一些習俗就是比較奇怪了,像我們這邊有種叫萬紫千紅一片綠,15萬左右。還有一種叫三斤三兩,全是百元大鈔,要二十多萬, 另一種情況是又要房子又要豪車,叫一動不動,壓力真的不小。


有故事的單身狗


全國彩禮情況(數據源於婚禮紀大數據):東北地區:10至12萬,含黑龍江,吉林,遼寧。

華北地區:6至16.8萬,含北京,天律,河北,山西,內蒙古。其中山西最高為:16.8萬。

華中地區:6至15萬,含河南,湖北,湖南。其中湖南最低為:6萬。

華東地區:6至20萬,含山東,江蘇,安徽,上海,浙江。其中江蘇最高為:20萬。

華南地區:3至8萬,含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其中廣西最高為:8萬。

西北地區:5至12萬,含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

西南地區:3至10萬,含四川,雲南,重慶,西藏。其中重慶和四川有0元彩禮的情況。


napliang


彩禮自古有之,攀比心理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三大件”到冰箱彩電到“三金”到四五年前的有車有房,節節攀升。讓普通家庭承受不起而舉債,比比皆是。在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攀比心也高漲起來,鋪張浪費日益嚴重,提倡文明節儉的婚禮是民之所盼。


三甲閣


彩禮一直以來都有,從什麼時候有的,這個我沒有調查過,反正,大清朝就有,《康熙王朝》中蘭琪格格的嫁狀,就了不得!那個地方最高,也說不好!反正,越貧因,特別是邊遠山區的地方,要的彩禮越多!從而導致越貧困!相互的攀比,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人販子的產生,與其有關!當然,這是社會的陋習,但誰也清除不了!因為它早己根深底固了!


用戶9356367495781


這個問題是多方面的,比方說:正常彩禮十萬,出來一位不差錢的給了四十萬,以後左鄰右舍都要把四十萬作為標準來比較,那個誰誰誰給了四十萬,你就給三十萬吧!所以形成了現在的情況。這應該是其中之一的情況吧?


LJY176853536


我聽到的彩禮,都沒有網上說的這麼高,就是一個儀式裡的其中一個環節。

可能是地域問題吧。

也可能是有些家庭想通過彩禮解決一些自己的實際困難。

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什麼時候開始這麼高的,又是從哪裡開始興起這麼高的。


杍瑤


小時候姐姐們結婚沒覺得彩禮錢有多少,6金然後給個一兩萬也就差不多了,這兩年弟弟們陸續結婚,彩禮基本都是十萬起步,還得準備房子,看著長輩們一到小輩結婚有高興,又有點為難,我就覺得難過!攢了一輩子的錢,兒子娶個媳婦都沒了!



永遠做旁觀者


說起這個婚嫁的禮金,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從前那時候。,爺爺輩。半鬥米就能結婚。到了父母輩,胖頭牛也是夠。來到了我們這一輩。要有房要有車。還要有存款。還記得印象深的時候的一句經典語言。單車手錶,縫紉機。再過一點,摩托彩電DVD。


鍾浪vlog


這個問題,從古時流傳下來了,詳情不清楚,沒辦法回答。但是,這也是給人和家庭有關,我結婚時,給了297元錢,糊糊塗塗就嫁了,我姑娘結婚時,沒要對方1分錢,可是她們現在過的很好,年輕人只要德行好,肯幹,就不怕她們不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