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英國發明的坦克與裝甲戰理論,卻是德國搶先閃電戰實踐?

一梭煙雨江湖行


首先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德國有戰爭文化的“土壤”,德國曾經被法國分裂成了幾十個小公國,經過長期的混戰、長期的戰爭,最後終於由普魯士統一了德國,這個崛起過程是非常殘酷的,而且德國崛起靠的就是普魯士的容克貴族,也就是軍事貴族們!而且崛起後的德國就開始爭奪歐洲的領導權,首先打敗了法國,並開始向強大的世界第一帝國英國挑戰!德國始終都生活在高壓的一個戰爭和備戰環境下,因此他有培養軍事天才的土壤!

德國在歐洲崛起後,首先想到的就是重新瓜分世界,要從英法手裡搶殖民地,由於英法的聯合,讓德國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全部德國人這樣的高壓下,利用強大的軍事保衛自己和重新瓜分世界的理想,自然更促使德國軍事天才的爆發!

說說為何英國發明的坦克與裝甲戰理論,卻是德國搶先閃電戰實踐?

坦克不是第一個例子,一戰的馬克沁機槍同樣如此,這是英國率先發明並最先使用的重機槍,最初各大國認為這種自動化射擊重機槍太浪費子彈、太貴、太重等等原因,都不太重視,而等到日俄戰爭中,沙俄用馬克沁機槍瘋狂屠殺衝鋒日本陸軍後,各國才發現了馬克沁的強大威力!但是傳統的軍事指揮官們還是認為馬克沁機槍雖然厲害,但大炮才是主角,沒有對這種強大殺傷的武器引起足夠的重視!

而只有德國在1903年開始裝備,並且自己生產了大名鼎鼎的MG08馬克沁,這一步其他各國都在做,沒什麼稀奇的!而誰能想到德國居然對MG08各種戰術應用進行了深度開發,還編制了《馬克沁重機槍的使用手冊》,裡面內容包含了馬克沁機槍的結構原理、零件保養、故障排除、設計訓練的方法都有詳細的闡述,甚至地形地貌的應用,包括機槍班組的成員的組成,戰鬥時成員的分工,甚至連如何轉移馬克沁機槍陣地的走位線路都進行了嚴格規定和說明。在具體應用上德國精心設計了馬克沁機槍如何組建交叉防禦網,還推出這款機槍的超越射擊法,將這款機槍打成大炮,射擊時利用一定的仰角,讓馬克沁機槍子彈呈現一個弧形彈道,這樣不但讓馬克沁機槍的最大射程提高到4000米,而且還讓子彈更是像下雨一樣從高處落下來,而不是傳統從前方飛過來,士兵們苦練的臥倒、匍匐、尋求掩體等戰術規避動作都變成無用的掙扎,這給英法士兵帶來的恐慌是相當可怕的,而著名的索姆河戰役更是在1天之內屠殺英法聯軍6萬人,這恐怕是馬克沁製造這款武器時想都沒有想過的!

而坦克也是一樣,鑑於一戰毫無戰術可言的塹壕戰,英國人最終利用坦克衝鋒碾壓了塹壕中間的那十幾道鋼絲網,以及坦克可以直接跨越壕溝對壕溝內的德軍進行瘋狂屠戮。但是一戰最終英法取得勝利,大多數的軍事指揮官便沉迷在以往的戰術中不能自拔,認為傳統的塹壕戰能夠防禦住任何進攻,因為一戰就是這麼勝利的!法國人更是構建了比塹壕還堅固100倍的馬其諾防線,認為這就萬無一失了!其實英國也差不多,對於坦克的應用都還停留在支援步兵,即使英國指揮官中有大膽提出類似“閃電戰”理論的,甚至古德里安就是從英國坦克的演練中得到啟發,最終出版了《注意—坦克!》一書,這本書在英國也有出版,書中闡明瞭德軍以後將要在戰爭中運用的坦克戰術,但英法高層卻仍然願意沉迷在自己以往的作戰經驗上,在他們心目中,當德軍那些小水管坦克衝過來的時候,無論是炮火、還是地雷、還是反坦克炮都能將這些坦克碾壓粉碎!

但是讓英法聯軍沒有想到的是,德國人的裝甲軍團是利用防禦薄弱環節突破,然後分割包圍,殲滅敵人,至於所謂的英法比荷四國聯軍組建的土耳其防線、世界最強防禦的馬其諾防線,德軍僅僅是派出少量部隊進行牽制,大部分從防禦薄弱的阿登森林突入後一發不可收拾,閃電戰的秘訣就是快,當英法聯軍不斷的撤退準備組建第二道防禦的時候,德國坦克就已經突破了這道防線,撤退變成潰退,這樣的場景在波蘭、法國、蘇聯不斷的上演,德軍利用閃電戰在二戰前期橫掃歐洲大陸,一時間無人可抗。

這就是新戰術的威力,其實當時德國的裝甲部隊絕對實力並不是十分強大,首先是坦克數量較少(總量小於蘇軍、法國、德國),其次是履帶車數量少(履帶車可以不依賴公路推進,而蘇聯境內公路稀少,極大的影響輪型車輛的推進速度),第三德軍前期的裝甲師基本都是薄皮餡的1號、2號、3號坦克,以及從捷克、波蘭繳獲的輕型坦克,4號坦克數量很少,但裝甲部隊的戰術先進性彌補了這一缺陷,使德軍在戰爭初期佔據了主動。

能將手中的裝甲部隊合理使用,發揮出最大戰鬥力,是二戰中德軍與同盟國軍隊在戰爭初期的最大不同,也是隻有德國能發動閃電戰的原因所在。而這樣的軍事傳統其實在一戰、二戰的德軍中不斷上演,上面說了的馬克沁機槍,還有隆美爾的《步兵攻擊》(步兵版閃電戰,主要講述步兵機動作戰),鄧尼茨的“狼群戰術”等等,德軍總是能利用自己最有限的資源,將軍隊戰鬥力最大化,另外德軍人的那種刻在骨子裡的嚴謹執行力,這是德軍戰術能夠發揮到最大化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