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康熙做了3個錯誤的決定,改變了中國,也埋下了隱患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

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千古一帝”康熙做了3個錯誤的決定,改變了中國,也埋下了隱患

康熙帝

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臺灣的明鄭政權;三徵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年一帝”

但就是這樣一位皇帝,一生中放了三個致命的錯誤,不僅改變了中國命運,也為後世埋下了隱患。

“千古一帝”康熙做了3個錯誤的決定,改變了中國,也埋下了隱患

康熙時外國傳教士

第一件錯誤的事情是閉關鎖國。很多人都非常的想不明白為什麼康熙會施行閉關鎖國,因為在清朝之前,中國和西方的交流還是比較多的,許多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但是康熙最終還是進行了閉關鎖國,很多人說是為了防止海上倭寇的騷擾,

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康熙為了更好的管理子民,不希望他們和外界過多的接觸,這樣便於管理,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失去了和希望文化接觸的機會,慢慢的落後於世界了。

“千古一帝”康熙做了3個錯誤的決定,改變了中國,也埋下了隱患

施琅像

第二件錯事就是沒有聽從軍事家施琅的意見。軍事家施琅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人物,他於康熙二十二年收復臺灣後提出要攻打日本,認為只有打下日本才能確保臺灣安全,但康熙最終未採納,當時正在用兵噶爾丹,沒有餘力攻打日本,所以間接導致後來日本侵略中國,許多無辜的老百姓都因此而丟掉了性命,失去了家人和孩子,在戰爭中被摧殘。

“千古一帝”康熙做了3個錯誤的決定,改變了中國,也埋下了隱患

清朝文字獄

第三件錯事就是“九龍奪嫡”,政治上造成比較惡劣的影響,最後康熙選定的繼承人是雍正,據傳選擇雍正的主要原因是其喜歡皇孫乾隆,想把皇位傳給乾隆,因此康熙傳位雍正。但是,乾隆在繼承皇位後,對文化實行了“滅絕性”政策,雖然編制了《四庫全書》,但是都是以破壞與刪減漢文化為基礎,可以說,乾隆破壞了中原文化的傳承,這個也導致晚清的文化沒落。

而中國所做的這些事,間接的改變了中國近代社會的命運,也為後世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埋下了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