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俗文化趣談(二)掃蠶花

蠶俗文化趣談(二)掃蠶花

掃蠶花,就是掃蠶花地,這在浙江杭嘉湖地區很普遍。杭嘉湖栽桑養蠶的歷史已有幾千年,這蠶俗文化也是很濃厚的,其中湖州德清的一則民間歌舞《掃蠶花地》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蠶俗文化趣談(二)掃蠶花

蠶花,一種用絹做的花。蠶花廿四分,意思是養蠶人家養的蠶喜獲豐收。掃蠶花,就是掃蠶花地。這是大年初一就要做的第一件事。

大年三十,是闔家團圓的日子。農村人不太關心什麼國定假,年三十就是忙著吃團圓飯的事。夜飯前,小孩子們最高興,但這腳要洗一下。農村人凡事講吉利,這洗腳也叫洗蠶花腳,要洗的乾乾淨淨,然後試一下新做的布鞋。這新鞋是大年初一穿的,這初一小孩子那是從頭新到腳,真是新年新氣象。

蠶俗文化趣談(二)掃蠶花

年夜飯是一年當中最豐盛的晚餐。雞鴨魚肉樣樣俱全,但小孩子不能喝湯,說喝了湯,正月裡要下雨的。我小時候特別怕正月裡下雨,所以這湯從沒喝過。

吃好年夜飯,鍋裡就開始炒瓜子炒花生,那沙啦啦的清脆的聲音特別悅耳。我們鄉下從前正月裡的瓜子花生什麼的都是自己炒。說這是炒發炒法,吉利!新的一年能夠發呀。一家人邊吃瓜子邊聊天,瓜子殼花生殼什麼的都是扔地上的。別怕髒的地面,大年初一要掃地的,沒關係。

從前沒有春晚,農村也沒有其它娛樂節目。而這大年三十的晚上睡得越晚越好。北方人叫守歲,南方,我老家沒有這種說法。大人為了防止小孩子大年初一說些不吉利的話,就手拿草紙(一種擦屁股的手紙),趁孩子不注意,在他嘴巴上擦一下。意思是你大年初一就算說了不吉利的話,也是屁股裡說的,不算數的。

大年初一清晨,男女主人起床。開門第一件事,男主人放爆竹,這叫開門炮,意指新的一年生活節節高升,幸福美滿。女主人就開始掃蠶花地。有些地方年三十夜裡就開始掃的。掃地從外掃到裡。一些嘴特會說吉利話的婦女一邊掃一邊嘴裡自言自語:“新年裡來生活好,只只元寶往上翹。掃帚著地往裡來,金銀財寶滾進來。”掃好地,在灶頭上燒好順風圓子,第一碗供奉灶王。而年輕人這天早晨可以困懶覺,這懶覺就稱作為“困蠶花”。

蠶俗文化趣談(二)掃蠶花

這“掃蠶花地”還牽涉到一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湖州德清一帶的民間歌舞。這歌舞已流傳了一百多年。完全由民間藝人編排演出的歌舞。由一人或多人演出。歌舞內容貫穿整個養蠶過程。原先是在清明前後到各村巡迴演出,祈禱新的一年養蠶順順利利,得個蠶花廿四分。這個歌舞通過搶救挖掘,完整地保存下來,成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杭嘉湖地區這塊富饒而又靈氣的土地,文化積澱深厚。這種民俗文化,希望有心之人去發現,去搶救。把我們的傳統民俗文化保存和發揚下去。

蠶俗文化趣談(二)掃蠶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