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索尼WF-1000XM3 VS Airpods pro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春節假期確實是長的令人心慌,生怕假期再繼續充值下去,公司沒了,班就再也不用上了。好在最近收到在家開工的消息,作為非窗口行業,筆者在家辦公也算體驗了一把“雲上班”,但身處鬧市區的高層建築,鄰居窗戶的間隔也很小,又因為特殊時期基本沒事都在家,各種噪音也就不斷降低著我的辦公效率。於是,我拿出手頭兩副降噪真無線,在萬萬沒想到的特殊情況下,體驗了一把降噪產品的實際效果對比,那麼具體索尼WF-1000XM3 和Airpods pro的差別在哪,且聽我慢慢道來。


神仙打架!索尼WF-1000XM3 VS Airpods pro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兩隻真無線耳塞,索尼WF-1000XM3和Airpods pro都屬於已經有過幾款前作,經過技術沉澱的成熟產品,各方面也在真無線藍牙耳塞圈子內,屬於名副其實的佼佼者。而索尼的品牌歷史尤其是在音頻方面的造詣是層次較高的,而蘋果音頻板塊起跑相對較晚,耳機產品歷史經驗與黑科技技術持有相對較少,單談品牌音頻領域建樹,可能索尼要佔些上風。但無論是索尼的音樂產品底蘊還是蘋果的設計體驗,品牌方在數碼圈子裡的地位,確實也是神仙打架了。此外稍有不同的是,在今天特別討論的降噪需求方面,索尼從頭戴到頸掛再到真無線,確實有太多的產品經驗,我覺得這方面還是要比蘋果有著客觀存在的優勢滴,而實際使用情況也確實佐證了我的判斷。


神仙打架!索尼WF-1000XM3 VS Airpods pro


  外觀上,二者在不同審美水平的人眼裡都算得上是不錯的工業設計,製作方面除了Airpods pro接縫的合模線會特別突出濃濃塑料感,其他倒也沒什麼,索尼WF-1000XM3選擇了噴砂處理的電池盒確實相比之下看起來更顯高端。面板的控制方面,Airpods pro需要按壓控制柄,WF-1000XM3則是輕觸圓形玻璃面板即可,兩種方式都比市面上按鍵式的控制要好很多,畢竟這麼小的腔體做個按鍵上去,又要保證按得準還得按得到,那外觀基本就不太能看了……


神仙打架!索尼WF-1000XM3 VS Airpods pro


  說回在家辦公的部分,筆者主要的工作時間是早上9點到下午3點,在家待著久了我就喜歡把窗戶打開透透氣,而距離我書房窗戶不到三米就是隔壁鄰居家空調的室外機,這個由冬轉春的季節,北方城市,供暖漸漸停了,但氣溫卻沒升高很多,所以你也猜得到,第一個出現的噪音就是隔壁鄰居空調室外機的風扇了。同時樓上養狗達人的三條狗叫個不停,樓下的樓下是一個一大早就愛彈鋼琴的老太太,我夾在中間辦公,可以說是非常難了……


神仙打架!索尼WF-1000XM3 VS Airpods pro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我首先測試了WF-1000XM3的效果,取出耳機自動連接後,搭配下載的Headphones官方APP進行設置,戴牢之後自動識別耳道形狀進行首次匹配,然後降噪部分會根據你的運動狀態,智能切換多種模式,比如坐車,走路,待著不動等等,當然了,我是待著不動的那個,如果你不需要智能匹配降噪模式,也可以手動選擇你需要的,比如我就手動設置了最強的降噪等級。


神仙打架!索尼WF-1000XM3 VS Airpods pro


  打開後瞬間安靜了很多,由於雙麥克風拾取噪音,外部麥克風主要針對風扇發動機等等常見噪音有過針對性的調整,所以隔壁的空調自然被消滅的非常乾淨。相比之下Airpods pro的降噪給我感覺並沒有WF-1000XM3開啟之後瞬間差異巨大的感受,不開音樂仔細聽的話還是多少能聽到外界聲音,但開啟音樂後問題不大。


神仙打架!索尼WF-1000XM3 VS Airpods pro


  既然是對比,這邊還想多說一句功能性方面的差異,WF-1000XM3我覺得你一定要下載APP體驗一下更豐富的功能,尤其DSEE HX和索尼的EQ,這部分真的就是我說以往品牌龐大的產品群所帶來的的技術累積紅利,甚至配合索尼精選APP中的360臨場音效,更能獲得奇妙體驗。而這些是蘋果選擇一切從簡的品牌基調所無法帶來的,甚至你想改一下用控制柄調節音量好像都沒法實現?起碼我是沒找到在哪改,使用的時候想切換音量還得掏手機就太麻煩了。


神仙打架!索尼WF-1000XM3 VS Airpods pro


  說完降噪和其他非聲因素之後,作為一款耳機,不是降噪工具,還是要落到聲音上面談一談。WF-1000XM3延續了索尼1000X系列的調音思路,在整體的音染上渲染了很多,增加了所聆聽歌曲的藝術氛圍以及更擅長情感表達,而Airpods pro在聲音的風格上,也非常明確了自家調音的路子,整體走的輕薄清淡路線,雖然也是低頻稍有量多,但整體還是比較清淡的,音染較少,這樣一番對比,對於很多耳機愛好者來說,可能索尼的優勢就較為明顯了。


神仙打架!索尼WF-1000XM3 VS Airpods pro


  具體到歌曲的表現,蔡琴的《渡口》WF-1000XM3的音染優勢就發揮出來了,開頭的一聲鼓打的能量感十足,人聲出現後由於本身偏暖的音色配合韻味十足的蔡大媽,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傳情的,有將歌詞中的意境烘托出來,相比Airpods pro人聲要厚實一些,同時情感也要更為充沛。《鼓詩》這首完全就是為了區別大眾比較關心的低頻部分,WF-1000XM3的量感明顯是二者中更多的,而飽滿程度也是更為充分的,可以說是拳拳到肉,而且是重拳,Airpods pro的表現則屬於稍有量感但整體更重視還原,二者相比之下,聆聽鼓點節奏較重的歌曲,個人認為WF-1000XM3要更勝一籌。趙鵬版本的《三套車》是我最喜歡的,人聲低音炮在兩隻耳機的演繹下區別格外明顯,這首歌的特色就在於人聲的共鳴感和男聲的厚度與密度,在這方面,Airpods pro更像是偏監聽耳機的路數,整個呈現下來就是一副鉛筆畫,稜角勾勒清晰細節該有都有,但就是覺得少些肉感和整體畫面的色彩,當然不喜歡音染的人會覺得這樣挺好。


神仙打架!索尼WF-1000XM3 VS Airpods pro


  Tasmin Little的《Czardas》小提琴的表現尤其需要乾淨利索的瞬態響應,這一首的對局中,Airpods pro優勢發揮出來,上盤相對清亮纖細在表現高速運動的琴弓時有加成,而WF-1000XM3則顯得更偏木頭味,琴絃的纖細明亮要稍遜一籌。痛仰樂隊《再見傑克》,這首用來測試正常樂隊配置再好不過,二者定位都很清晰準確,聲場也均不擠壓,背景樂器和人聲的距離把握較好,可以說是平手,差就差在各自的風格。梁靜茹《勇氣》實際就是為了測試一下女聲的齒音,這方面WF-1000XM3表現稍好,而因為齒音產生的女聲刺激感Airpods pro則更為突出,具體好壞要看個人對女聲的喜好了。


神仙打架!索尼WF-1000XM3 VS Airpods pro


  關於續航,兩款耳機官方介紹的續航時間 (耳機滿電+充電盒)都是20小時左右,但實際上,我們日常使用基本不會出現特別極限的使用場景,所以不管是20小時還是24小時,兩款耳機的續航能力都很出色,在家辦公使用完全不用擔心突然沒電。

  最後總結一下,這場由在家辦公受到四面八方噪音夾擊,所引發的兩大旗艦級真無線降噪耳機的對決,在我心裡索尼WF-1000XM3是更勝一籌的,雖然Airpods pro的降噪講道理也不差,尤其算是頭一次做降噪產品,但總是在細節之處和索尼比不了,不提上文所說的按鍵控制以及數字音頻部分,就二者都有的透明模式,WF-1000XM3就多一個長按暫時通透,鬆手恢復原狀,別小看這個細節,你再降噪享受安靜的同時,需要和別人短暫交流時,按住幾秒和連續點幾次控制桿切換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至於音質部分,選擇索尼就是看重了在音頻圈子的地位,以及無比豐富的調音經驗,以及最後的渲染結果,符合我對聲音的需求,同時價格上WF-1000XM3相比之下性價比也更高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