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呵呵”與“喝喝”


"呵呵"現已成了網絡用語中的一個高頻詞。不想回答問題,用"呵呵";不知道怎麼回答,也用"呵呵",有事沒事"呵呵"兩聲,成了現代人的習慣了,也為現代人化解了不少矛盾"呵呵"不僅流行於網絡之中,也被人們廣泛地用於短信及平常的言語談話中。

也談“呵呵”與“喝喝”


"呵呵"當然是古已有之的,比如宋代的蘇東坡就是一個"呵呵"狂。

熙寧八年,蘇東坡在講自己寫《江城子·密州出獵》時很得意,在《與鮮于子駿》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這裡的"呵呵"有點自得的意味。

元豐元年,蘇東坡給自己的表兄文與可的一封信中寫道:"不爾,不惟到處亂畫,題雲與可筆,亦當執所惠絕句過狀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說文與可不給自己畫畫的話,蘇東坡就要自己到處去亂畫,而且還要署上文與可的名號,或者,拿著他給自己承諾畫畫的絕句去告狀索賠。此"呵呵"頗似無賴,這當然是開玩笑。

黃州時期,蘇東坡又在《與陳季常》一信中寫道:"一枕無礙睡,輒亦得之耳。公無多奈我何,呵呵"。說是與陳季常同著一枕也不錯,只是翻身便會耳朵相碰,你少佔一點枕頭,又能拿我怎麼辦!此處的"呵呵"真是"忘形"得可以哦,呵呵。 後世往往認為蘇軾便是使用"呵呵"的鼻祖,其實不然。

也談“呵呵”與“喝喝”


唐代韋莊有一首《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沉醉》: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這裡的"呵呵"自然也是"樂呵""快樂"之意,然而古人喝酒主要就是找樂子,故這裡的"遇酒且呵呵",你要理解成"喝喝"那也是通的,恐怕很多好酒之人就是這麼想的。

也談“呵呵”與“喝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