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5歲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雲水禪心語


我覺得這位媽媽提的問題特別好,說明您已經有了教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識,我覺得這一點真的非常難得,現在很多家長總是傾向於對孩子過度的溺愛和包辦,畢竟一家只能生一個或者兩個孩子,老人們也都特別放心不下,但是過度包辦的後果就是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

那麼孩子快五歲,怎樣教孩子做時間管理呢?家長要知道,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看不到、摸不到、聽不到,只能被感知到,對於一個不到五歲的孩子,時間這個抽象概念是他不能理解的,因此對於孩子來講,與其說讓他做時間管理,不如說讓他去感知時間,為後續他做時間管理奠定基礎。

那麼對於三到六歲的孩子來說,感知時間也是有很多方法的。比方說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太陽的狀態來大概確定一下時間,告訴孩子中午太陽光最強烈的時候是吃午飯的時候,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就是吃晚飯的時候,等孩子一看窗外黑漆漆的,那就代表睡覺的時間到了,這個其實就是孩子對時間的一種最基本的感覺。

另外,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記錄每天所做的事情,以及花費的時間,可以做一個表格,寫上吃飯用了多久,感受是什麼,讓孩子去口述,父母幫助孩子填寫,這樣也是對時間的一種感知。家長還可以藉助很多的工具來幫助孩子感受時間,具體的我建議家長一定要去聽教育秀秀看的時間管理系列課,這個系列課會根據孩子的年齡有詳細的解答,相信家長聽過之後,不僅自己受益匪淺,也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進而讓孩子成為一個可以自我管理的寶貝。以上就是我的建議,謝謝。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教5歲孩子學會兒童時間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

1,先教孩子認識時鐘。

這一步可以大體告訴孩子:短的那根針指到幾時就是幾點。

比如告訴孩子:早上那根短針指到7的時候就是7點,我們就要出去坐校車了。

這一步還可以引導孩子更多地將時間與生活聯繫起來,

比如:

  • 晚上短針指到6的時候就是6點,這是我們家的吃晚飯時間。
  • 晚上短針指到8的時候就是8點,這個時間我們就要刷牙準備上床睡覺了。

2,教孩子將時間分段。

比如將時間劃分為: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5歲的孩子識字還不多,這個階段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用畫畫的方式教孩子將時間分段。

3,幫助孩子列出要做的事情的清單。

比如週末一家人出去玩,可以先和孩子計劃好明天要去的地方,

  • 事先約定明天去幾個地方玩?
  • 計劃好大體玩多長時間(比如上午在哪裡玩?下午在哪裡玩?)
  • 讓孩子計劃好需要帶的東西(比如遮陽傘、泳衣、更換的衣服、防曬霜……)

這一步可以鍛鍊孩子事前做規劃的能力,為以後學習思維導圖打下基礎。

4,教孩子將要做的事情進行主次劃分。

5歲年齡段的孩子做事情大多還是即興而為的,還需要父母幫助孩子約束一下。

幫孩子理清哪些事情是今天必須要做的(比如學校今天佈置的作業),有哪些是不太緊急幾天內完成就可以的,有哪些是可做可不可做的。

做好主次劃分之後大腦就會清晰多了,引導孩子學會依據優先次序做事。

5,幫助孩子理解不遵守時間規則的後果。

比如:

如果不在規定時間內等校車,就只能自己坐公交去學校了。

圖片來源:《忍住!別插手!合理按排時間》

我是 ,歡迎大家關注我。


翰媽讀書



朵朵5歲了,再過一年就要上小學了,讓朵朵媽媽最擔心的就是朵朵的拖拉磨蹭。

一碗飯能吃快一個小時;

寫個作業在那不是摳橡皮就是玩鉛筆;

一上廁所就蹲到馬桶上不起來;

早上無論起來多早,出門上學時必定快遲到;

......

朵朵媽媽很擔心朵朵上了小學後怎麼辦?

面對孩子的磨蹭、拖拉,很多家長都束手無策,很是無奈。

其實這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懂得時間管理。

家長說讓孩子三分鐘內刷完牙,孩子不知道三分鐘到底有多長。

家長只讓孩子吃飯快點吃,快點到底是多快,孩子覺得她自己的速度就很快,而家長卻覺得孩子太慢了。

怎樣教5歲的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首先,教孩子認識時間

3歲~6歲,孩子逐步形成世界觀,是培養時間管理能力的黃金時期。

教孩子看時間,告訴孩子時間的單位,一天有多少小時,一小時有多少分鐘,一分鐘有多少秒。

讓孩子熟悉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黃昏、前天、明天等時間概念。

家長可以從日常點滴中可以培養時間觀念。 比如早上叫孩子起床,可以跟孩子說: “寶寶,七點了,該起床了。”,中午吃飯時,可以跟孩子說“11點半了,該吃午飯了”,晚上睡覺時,告訴孩子:“9點鐘了,我們該睡覺了。”

這樣孩子就會逐漸有了時間觀念,知道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事情。

其次,利用兩個個小工具幫助孩子感受時間

沙漏

給孩子買個小沙漏,告訴孩子,沙漏裡的沙子流完一次是3分鐘或5分鐘,然後讓孩子做一些事情,看看3分鐘或5分鐘能做多少。

比如,刷牙時,可以用3分鐘的沙漏,告訴孩子開始刷,等到沙子流完,就是三分鐘,就可以涮嘴巴了。


番茄鍾

當孩子吃飯時,或者寫作業時,先和孩子預估一下需要多長時間,然後定個番茄鍾,讓孩子按時間完成。

經常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有一個估計,可以督促孩子。

第三,讓孩子體驗時間管理的好處

孩子缺乏時間管理的意識,是因為孩子沒有從中感覺到效率帶來的樂趣。

如果孩子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幹完一件事,家長一定要及時獎勵孩子,比如六點前寫完作業的話,就可以下樓玩半個小時。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總之,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家長要有耐心,在平時生活中多給孩子灌輸時間的概念,讓孩子知道時間的重要性。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幕:孩子在畫畫或寫字時,無奈地在紙上亂塗亂畫,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而爸爸媽媽則在一旁不斷地催促,並開始責備孩子。接著,孩子在責罵聲中,畫畫、寫字的速度越來越慢,甚至乾脆玩起了紙筆遊戲……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呢?

原因1:我對這個活動沒有興趣。

很多父母不瞭解孩子,並對孩子的興趣點不關注,因而常常讓孩子做一些他沒興趣的事情。時間一長,為了應付父母,孩子就養成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原因2:我不知道什麼是浪費時間。

有些父母比較關注孩子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對孩子學習習慣、生活細節的培養。時間是什麼、如何珍惜時間等等,孩子並沒有概念。久而久之,自然就養成了浪費時間的壞習慣。

原因3:我不想做,可是我不做,媽媽要打我的,所以我就慢慢做。

有些父母比較專制,不尊重孩子,而且教育方式較粗暴,孩子在威脅下,不得不選擇服從。因為孩子是被迫接受,所以往往通過拖延時間來反抗。

8 個小妙招教會孩子善用時間

第1招:用好手錶和鬧鐘

孩子做事拖拉,很大原因是因為孩子們總是在做事時忘掉時間。鬧鐘卻從來不會忘記任何事,除非你忘了給他上弦,而且鬧鐘的鈴聲具有一種家長沒有的權威,有時候“鈴一”比家長的“該起床了一”更有效果。還可以把時鐘設定成在白天時每半小時報時,這樣雙休日孩子在家時,也會有點“緊張”氣氛了。

第2招:一心一用

要想讓孩子利用好時間,首先就要讓孩子養成一心一用的好習慣。專心致志的品質其實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最切實可行的方法是從生活入手。比如,穿衣、吃飯、收拾書包、洗衣服等生活上的事情采用限時完成法,需要多長時間,事先和孩子一起設定好,然後督促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保質保量地完成。這樣的計時勞動、計時閱讀、計時講故事等小競賽,會有不錯的效果。

第3招:一心二用

時間的流逝是隨時隨地的,教孩子利用好零碎的時間,在一心一用的基礎上學會一心二用,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效率。比如在晨跑或洗澡時聽英語錄音,在盥洗池旁貼一張詞彙表,每天刷牙時熟記一個生詞……

其實,這正是“統籌方法”的運用。當然,這種一心二用一定要在保證不影響“正事”的完成效果的基礎上進行,更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堅持不懈。

第4招:多花5分鐘

5分鐘,一個不起眼的時間,可如果利用好這5分鐘,會讓很多事情變得簡單和高效。比如,每天讓孩子在做完作業後,堅持用5分鐘的時間檢查一下,或者預習一下明天的功課,那就會讓孩子省去很多修改錯誤的時間,而且在第二天的學習中會感覺輕鬆;讓孩子用5分鐘檢查一下有沒有遺漏東西,這樣就會省掉他回來取東西所花費的時間。

讓孩子養成多花5分鐘整理東西的習慣,把常用的與學習有關的東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將重要的學習用品和資料用一個紙箱或抽屜裝好,避免用時東翻西找,浪費時間。當孩子養成隨手整理的習慣後,效率自然會有質的提高。

第5招:跟孩子來個約會

守時是當代社會一個十分重要的品質,讓孩子養成言而有信,準確守時的好習慣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孩子看電視或玩電腦時,要事先約定多長時間,約定的時間一到,馬上就要停止;在帶孩子出去玩時,要求他在約定的時間內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如果不能按時,就以取消活動來作為懲罰。經過幾次這樣的約定,孩子自然會形成看著時間辦事的習慣了。

第6招:教孩子說“不”和“請”

“他們非要讓我去打遊戲……”,“她們要我一起去買東西……”從眾、合群,幾乎是所有孩子的脾氣,雖然並不情願,但對別人的請求不會說“不”,讓孩子的時間就這樣浪費掉了。一個詞怎麼也想不起來,一道題就是不會做了,孩子卻不向家長和老師請教,雖然自己解決問題的精神可嘉,但學習會求助別人,學會說“請問……”卻是當代社會十分必要的。因為一個人畢竟不能當全能冠軍。

讓孩子面對誘惑學會拒絕,面對超過自己能力的問題時學會求助,是養成高效習慣的必要條件。

第7招:孩子的時間“相對論

自己喜歡的事,1小時相當於1秒鐘;不喜歡的事,1秒鐘相當於1小時。這是對著名的相對論最簡潔的解釋。對於孩子來說,當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一兩個小時也不覺得久,而且做得很好;而當他不情願地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每過5分鐘就要抬頭看看錶,而且做事也是拖拖拉拉耗時間。

相對論是無法改變的,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的興趣,把枯燥無味的學習變得輕鬆一些。這樣,孩子做事時自然會變得高效起來。

第8招:別跟生物鐘對著幹

除了掛在牆上、戴在手上的鐘表,還有一個看不見的時鐘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就是生物鐘。當孩子在午飯後或“開夜車”時昏頭昏腦,家長就不要指責孩子效率不高了,因為沒有人能跟“生物鐘”較勁。當然,生物鐘也是可以利用的:在一天中,讓孩子利用早晨精力最充沛的時間抓緊學習較難的功課,解決較複雜的問題;也可以安排孩子在每天的同一個時間段學習同一科目,久而久之,生物鐘就會記住這個規律,每到固定的時間就會形成興奮點,從而使孩子的學習更具效率。

另外,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年人注意力集中一次最多50分鐘,而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因此我們不能讓孩子連續學習時間過長,否則自然會讓孩子效率下降甚至產生副作用。應該讓孩子每學習30-45分鐘,就休息10-20分鐘。

時間管理是一種能力,也是一門藝術,不不要以為時間花的越多就一定越好,學好也休息好才是我們的目標。所以,家長不應只是監督孩子學習,更要教孩子在學習中進行時間管理,這樣他們才能學得更好,也更輕鬆。


駿爸私享家


你好,我是喜歡分享育兒小經驗的麒媽。我認為時間管理和自律是可以一起培養的,讓孩子在學會時間管理的同時也學會了自律,讓孩子同時擁有兩項技能

1、首先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時間計劃表,尊從孩子的意見,每天從早到晚做什麼事,什麼時間是玩的,什麼時間是學習的,什麼時候講故事睡覺。


2、目標要明確,比如說睡前要準備好書包第二天早上穿的衣服,把制定的內容做到精細化,讓孩子更明確自己要做的事情 。


3、要堅持,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父母要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幫助孩子建立起初步的時間概念。

4、跟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學會運用技巧,比如說“再過5分鐘就到讀書時間嘍”,或者“再有5分鐘就到回家的時間嘍,我們抓緊時間玩啦”。而不是去催促,趕快去睡覺,快點寫作業,事實證明你越催促孩子越磨蹭,越沒有時間概念。


5、讓孩子幫你計時間,比如說“你幫媽媽看著,再過五分鐘飯就好了,記得叫我關火”孩子會很樂意幫你乾的,當然如果孩子一開始做不好不要批評孩子,鼓勵他下次做好就可以了。


6、給孩子買一個數字鍾放在書桌上,讓孩子自己學會計時,比如說我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會問他你覺得這個作業你多長時間能寫完?他說十分鐘,如果提前寫完了我就告訴他:你提前兩分鐘就寫完了。如果推遲了我會告訴他:我們比預計的時間晚了兩分鐘,如果下次再快點的的話我們就按計劃完成了。

7、按孩子自己的意願計劃時間, 尊重孩子的想法,這樣的話孩子比較容易接受,會很愉快地按計劃實施,如果是你給他制定的他會有壓力感和被逼迫感,一般不太配合,這點要注意。


通過這幾個方法讓孩子初步建立起時間概念,有了時間概念孩子的自律也可以慢慢培養起來。如果認同我的想法,大家可以試一下,我是喜歡分享育兒經驗的麒媽,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麒媽說寶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最重要是需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下面是來自美國小學的老師,他用一面牆,這樣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每天小朋友來到學校,我跟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Morning Routine。Routine是“常規”的意思,也就是說這件事已經成為全班小盆友的慣例,如果哪天我沒有做,小朋友就會來提醒我!

那麼,我們的這個Routine是什麼呢?

我曾和國內的朋友聊到“早晨常規Morning Routine”這個概念,他們大多充滿問號。

"是不是有點像國內的早讀?“

“有點類似。但不同的是,我們的早晨常規是讀書,美國孩子是讀日曆!”

讀日曆?這有什麼難,有必要每天都讀嗎?剛開始當老師時,我也很是不解。可是,當我走進任意一間小學教室,都能看見那面永恆不變的“Morning Routine 牆”時,我發現:這面牆承載的不僅是時間和日曆,還有豐富的學科知識。

比如,下面這個一年級老師Routine牆上,裝飾了日曆、時鐘、月份、星期、和錢幣的認讀。這些元素都是學生們一年級要掌握的內容,老師掛在了”Morning Routine牆“,讓學生每天讀一讀,認一認。

下面的這個”Routine牆“上除了有日曆Calendar、星期(days of week),還有很多和數學相關的內容。比如: Place Value(數值)是美國小學低年級一項重要的數學概念,掌握了這個概念,對於培養孩子的數感(number sense)很有幫助!

這個”Routine牆“不是一成不變的,老師可以根據授課的內容做一些調整。比如每年的三月是著名童書作者Dr Seuss蘇斯博士的生日,老師為了紀念他就把整個牆換成了”蘇斯博士“的主題:

大家發現,在這個常規牆上,永恆不變的是——日曆。因為美國老師相信,日曆是培養學生“時間觀念”的有效工具!

1、培養時間觀

日曆,可以幫助孩子認識時間、珍惜時間,也可以在對於時間的管理中建立規則,學會自我控制。

關於時間?它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既難以描述也難以描繪,因為它就像空氣一樣,摸不著看不見,但是,可以通過“日曆”讓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時間的變化。

孩子的時間觀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3~4歲的孩子可能熟悉“今天”的概念,但是對“昨天”和“明天”可能還有些模糊。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可以每天問問孩子:昨天是星期幾?明天是星期幾?時間久了,小朋友就能漸漸懂得白天到黑夜這”一整天“的概念。

對於時間跨度比較大的”上週五“,”下下週五“,小朋友理解起來多久更難了。我們班上一年級的孩子,很多還傻傻搞不懂。

這時我們還可以藉助日曆,在上面標註出“過去某一天發生的事情”和”將來一天要發生的事情“。這樣的好處是:孩子可以感受到時間一天天的變化。

比如:在萬聖節前夕,我和班上的小朋友會做倒計時。我們在10月的日曆上找到萬聖節那一天,然後從今天開始數:我們距離萬聖節還有幾天?這個方法,就是在讓孩子感受”此時“與”將來“的時間差距,每天算一算:未來距離我們還有多遙遠?

2、自制日曆板

日曆的學習從小在家就可以完成。等到開始上學就發現,那些時間觀念強的孩子,能更好地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做起事來效率也更高!

所以,今天我就來教給大家如何在家制作一個日曆板,不僅可以追蹤時間的變化,還能讓孩子每一天過的都算數。

準備材料:

可打印日曆、各種小貼紙(文末附模板下載)

膠水、尼龍搭扣(魔術貼)、剪刀、打孔機

製作過程:

1.打印日曆模板。打印日曆模板,並將所有的素材塑封。這樣可以延長月曆的使用週期。

2. 貼上尼龍搭扣。我們在日曆模板,貼上尼龍搭扣,這樣每個月只要把日期拿重新擺佈就可以了,既簡單又環保。

3. 打印小兔子。這是小朋友很喜歡的部分!首先,家長將小兔子的模板打印出來,塑封並貼上尼龍搭扣:

小朋友每天根據天氣的情況,給小兔子穿上合適的衣服。就像媽媽每天跟他說的: "今天天氣冷,穿厚一點”。小朋友要幫小兔子選衣服啦。

4. 裝飾日曆板。日曆板上除了有日曆,還有天氣、溫度、和一天的活動安排。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將其裝飾在牆上或者小白板上。

3、如何來使用

1. 確定每天的“日曆時間”: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個和“日曆時間”,比如早餐前或者早餐後,讓孩子將“做日曆”當做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用英文問問孩子,如果家長英文不好,中文提問也是可以的!

1. What date is today?

回答:Today is Feb 20th 2020. Today is Wednesday.

2. How's the weather today?

回答:Today is sunny/windy/rainy/cloudy.

3. How's the temperature today?

回答:Today is warm/cold/hot/freezing.

4. What are you planning to do today?

回答:I plan to draw in the morning and go swimming in the afternoon.

這樣的對話問答,每天一次,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學到很多關於月曆和天氣的表達。同時,他們也漸漸懂得:日曆是什麼?星期是什麼?每一天的變化又是什麼?

2. 理解周和月的概念。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顏色,標註工作日和週末。告訴孩子: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小朋友上學、爸爸媽媽工作的日子,而星期六星期日是在家休息的日子。

每個月一過,我們就把所有貼上去的日期拿下來,告訴孩子:一個月過完了。下個月有多少天呢?我們一起把日期貼上去吧。

這樣每個月更換月曆的儀式感,讓孩子深切的感受到月份的變化!

3. 記錄重要的日期。接下來,引導孩子注意日曆上的節假日和特殊的節日。

例如,你可以說,“看!你的生日在星期三,也就是一週的中間“!“萬聖節在星期六,我們可以整天來慶祝”!

我們還可以用下面的小貼紙,將一個月的重要節日標記在月曆上。這樣小朋友就可以一邊倒數,一邊期待特殊日子的到來。


孩寶小鎮親子閱讀


怎樣教5歲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孩子快5歲了,怎樣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有經驗的寶爸寶媽分享下,謝謝!

5歲的孩子可能對時間概念不是很清晰,自然也談不上自己管理時間了。

5歲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一分鐘”、“一小時”意味著什麼,只知道經常聽爸媽說“等一會”、“等一下”等詞彙。

所以建議寶爸寶媽不用過於著急培養5歲孩子的時間觀念。但是也有必要進行時間觀念的啟蒙教育。

給題主一下幾個幫助5歲孩子識別時間和管理時間的建議和方式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1. 在地上倒一堆小豆豆,讓孩子一粒一粒的撿起來,或者數一數。並開會計時,等孩子數萬或撿完後告訴他“你撿這些豆子用了5分鐘時間”,你覺得時間久不久?然後再倒掉豆子,讓孩子撿起來並告訴他“這一次你只用了3分鐘時間,撿得真快呀!”此時孩子就意識到5分鐘和3分鐘的區別了。

  2. 拿一個鬧鐘,在飯前定時40分鐘開始鬧鈴。如果吃完飯鬧鐘還沒有響,就告訴寶寶我們吃飯用力不到40分鐘的 時間哦,你看鬧鐘都沒有響。如果還沒吃完飯鬧鐘就響了便告訴孩子,我們吃飯時間已經超過40分鐘了,需要快一點哦。

  3. 買一個沙漏,最好是30分針以內的,比如孩子寫作業、看電視和玩玩具的時候就可以用。告訴孩子這個沙漏完了後就不許再看電視或玩耍了。或者告訴孩子這個沙漏完了後就要準備吃飯了。這樣孩子就知道管理時間和知道30分鐘是多久了。

其實還有一些可以幫助孩子認識時間和管理時間的方式方法,就是需要隨時準備一個沙漏和鐘錶,告訴孩子當分針走到哪裡的時候就需要做什麼。如果孩子有心就會時刻注意時間的走動,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意識到時間的珍貴和管理方法了。

清淡的辣媽


一讓他認識時間。瞭解一分鐘的重要性。

二讓他估計時間,知道一分鐘能做多少事情。

三他起床,洗臉,刷牙,看電視等幹任何事情都給他規定個時間,如果在時間內完成,給予獎勵,如果沒有完成,分析延誤的原因,爭取下次準時完成

無論如何,孩子都需要父母的肯定,都喜歡被讚揚,我們要多鼓勵,少批評,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



苗苗生活記


我們家現在三週多,最近我也在教育孩子管理時間,教孩子管理時間,我覺得應該就是讓孩子感受到一分鐘可以幹多少事?一小時能幹多少事?我覺得孩子在學會時間管理前,要建立在“自我管理”的基礎上,因為他只有什麼都會自己幹了,他才能慢慢感受到,每件事要花多久,我就可以去幹別的,不然就會有什麼後果。

像我吧,我們家孩子他基本會自我管理,不用我操心。很多人在孩子做事墨跡的時候,喜歡催,“快點快點”,快點是多久呀?其實你學會催孩子就會覺得,我就等著你催,本來是他自己事情,你這麼催,他會覺得是是家長的事情,根本不知道“時間概念”是啥?比如像我們家孩子,我會這樣做,在他刷牙的時候,就給他打1數到60,我數兩個60的話就是2分鐘,2分鐘可以幹嘛?可以把牙刷了!2分鐘可以把臉洗了。給他20分鐘吃飯,我會定個時時間,20分鐘到了鬧鐘就會響,就可以不吃了,我就把東西收走,不管你有沒有吃完,下次的話他就會知道怎麼調整,我在20分鐘裡把飯吃完,完全可以做到,20分鐘吃完早餐,時間久了他就會知道20分鐘可以幹嘛?可以把飯吃了!

反正我是這麼教我們家孩子自我管理時間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炫媽愛育兒


其實,不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而是時間太抽象,孩子根本體會不到。 認知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時間觀念與自身的時間知覺密切相關。 所謂時間知覺,是人對事情發生的順序性(時間順序)和持續性(時間距離)的直覺反應。 這樣的直覺反應並非天生存在,而是隨著孩子生活經驗的累積而發展,大部分孩子的時間知覺在3歲左右才開始萌芽。 因此,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就要先給孩子時間,讓他分清時間順序,把控時間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