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為何要請乳孃,自己餵養不行嗎?

漢史趣聞


首先很榮幸能夠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意見,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

在古代,乳孃是專門給人奶孩子的,她們雖然地位比一般的丫鬟高,收入和待遇都很高,但是一旦接了這份活,你自己的孩子就沒辦法餵養,所以,在古代這份職業多數女人並不願意做。乳孃,就是奶媽。只有大戶人家或者王公貴族,才能請得起奶媽,有人會問了,問什麼不讓媽媽親自撫養呢?

原因有二:

第一、

在古代,大戶人家難免三妻四妾,就相當於一個小的後宮,眾多女人在一起能幹什麼呢?爭寵唄!為老爺傳宗接代,好不容易得到老爺的關心和重視,如果自己餵養孩子,很可能就會導致身材走形,討不到老爺的歡心,那麼喂孩子就成了主動把老爺讓出去了,這麼虧的買賣女人都懂,因此,大多數女人都不願意自己喂孩子。

第二、

是古代的社會風氣。乳孃的收入是非常高的,因此,窮苦人家即便女人沒有奶水,也請不起乳孃,頂多弄點米湯湊活餵養。所以,在古代請乳孃,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在有錢人的圈子裡,要是自己喂孩子,會落人笑柄,跌份!所以,即便自己有奶水,也會請乳孃,一方面是替自己喂孩子,一方面是在炫耀自己的家底豐厚。

當了乳孃,就要面臨和親生子女分別的事實,很多女人為了榮華富貴,為了上位才會去當。比如明朝的萬貞兒,身份低賤,因為撫養和陪伴了明憲宗朱見深,並且一路陪著他長大,登上帝位,萬貞兒的身份也變得高貴起來。因為明憲宗對萬貞兒的依賴,長時間一起生活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感,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戀母情結,萬貞兒本身就徐娘半老,風韻猶存,成功拿下了明憲宗,甚至要立她為後,被大臣阻攔,才勉強封了個貴妃,權傾朝野,名為貴妃,但是後宮的大大小小都得聽她了,對她來說,當似是而非的乳孃,真是太值了!直接走上了人生巔峰。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人好多個九兒


奶媽制度可以說是古代王公貴族官宦人家的一大特色,官宦人家自己不去餵養孩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古今審美觀有著巨大的差異

古人的審美和現代審美並不相同,古人更加推崇“盈盈一握”和“丁香小乳”,如果你曾經深入瞭解過哺乳期女性,應該會知道女性在哺乳期某些部位會膨脹變大,這是正常的生理原因。另外哺乳期會喝很多大補的湯湯水水,像豬蹄湯,鯽魚湯這類。長此以往,身材變胖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達官貴人們妻妾眾多,女人們為了保持自己的“競爭力”,不親自去餵養孩子就理所應當了。

二、哺乳期有著天然的避孕作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多數女性在哺乳期是不能懷孕的。似乎哺乳孩子可以起到天然的避孕作用。這在當代無所謂,但是在古代奉行“多子多福”的制度下,加上官宦人家開枝散葉的想法,女人們可以說是生的越多越好,而親自餵養自己的孩子,肯定是和這一理念相沖突的,所以官宦人家都會請自己的奶媽。

終上所述:這兩個原因放在現代並不是什麼劣勢,甚至可以說是“好處多多”了。所以各位家中如果有在哺乳期“苦苦煎熬”的媽媽,或者是糾結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的家庭,都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胖哥侃歷史


古代越是尊貴的家庭,越不會讓嬰兒的生母親自哺乳。

像是在清朝的宮廷,太醫會給每個生產的后妃、皇子福晉開“回乳湯引”,不用她們親自餵養嬰兒。

舉個例子來說,乾隆四十九年(1784)嘉慶的原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生莊靜固倫公主時,根據太醫院診治的記錄:

九月初七日,陳世官、姜晟、張文瑞、李世*、鮑錦璋、魯瑾請得皇十五子福晉脈息和緩。於本日申時育喜格格,母女均安,謹此奏聞。

九月初十日,回乳湯一貼。

九月十一日,回乳湯一貼。

這裡說的很清楚:剛生下孩子沒多久,就要飲用回乳湯,不需要她親自給孩子餵奶。

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僱傭奶孃了。

像是歷史上順治的奶孃李氏、樸氏,康熙的奶孃瓜爾佳氏等,都得到了皇室的尊封。對於皇子而言,奶孃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當然,有很多原因導致生母不能親自餵養他們:

1、母乳量夠不夠,其實就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很多貴族家庭的女性,並沒有充足的母乳,自然需要僱傭奶孃。

2、親自哺乳耽誤繼續生孩子。

古代以多子多孫為最重,哺乳顯然是耽誤繼續繁衍子孫的。

基於多重原因:越是尊貴的人家,越不可能讓母親親自哺育嬰兒。


HuiNanHistory


在古代,乳孃是專門給人奶孩子的,她們雖然地位比一般的丫鬟高,收入和待遇都很高,但是一旦接了這份活,你自己的孩子就沒辦法餵養,所以,在古代這份職業多數女人並不願意做。乳孃,就是奶媽。只有大戶人家或者王公貴族,才能請得起奶媽,有人會問了,問什麼不讓媽媽親自撫養呢?

原因有二:

第一、


在古代,大戶人家難免三妻四妾,就相當於一個小的後宮,眾多女人在一起能幹什麼呢?爭寵唄!為老爺傳宗接代,好不容易得到老爺的關心和重視,如果自己餵養孩子,很可能就會導致身材走形,討不到老爺的歡心,那麼喂孩子就成了主動把老爺讓出去了,這麼虧的買賣女人都懂,因此,大多數女人都不願意自己喂孩子。

第二、


是古代的社會風氣。乳孃的收入是非常高的,因此,窮苦人家即便女人沒有奶水,也請不起乳孃,頂多弄點米湯湊活餵養。所以,在古代請乳孃,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在有錢人的圈子裡,要是自己喂孩子,會落人笑柄,跌份!所以,即便自己有奶水,也會請乳孃,一方面是替自己喂孩子,一方面是在炫耀自己的家底豐厚。

當了乳孃,就要面臨和親生子女分別的事實,很多女人為了榮華富貴,為了上位才會去當。比如明朝的萬貞兒,身份低賤,因為撫養和陪伴了明憲宗朱見深,並且一路陪著他長大,登上帝位,萬貞兒的身份也變得高貴起來。因為明憲宗對萬貞兒的依賴,長時間一起生活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感,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戀母情結,萬貞兒本身就徐娘半老,風韻猶存,成功拿下了明憲宗,甚至要立她為後,被大臣阻攔,才勉強封了個貴妃,權傾朝野,名為貴妃,但是後宮的大大小小都得聽她了,對她來說,當似是而非的乳孃,真是太值了!直接走上了人生巔峰。


歷史總探長


其實不光是古代,現代一些權貴富豪之家的女人,生了孩子也不是自己哺乳,而是吃天價奶粉,甚至請奶媽(乳孃)餵養,比如那些娛樂圈的明星們。


在古代,生了孩子請奶媽的情況就更多了,官宦之家特別是皇宮大內,生了孩子之後往往不是母親親自哺乳,而是請奶媽代為哺乳,主要有以下原因:

1,母親乳汁的缺乏

生產後的母親分泌乳汁是自然的生理現象,然而例外也有不少。自古以來,很多女人生了孩子後乳汁分泌很少,不足以餵養嬰兒,有的甚至一點乳汁都沒有,所以古代就有醫生專門進行催乳治療,如果催乳見效不明顯,就要找奶媽餵養了,因為古代沒有奶粉。

2,女人爭寵的需要

古代大富大貴之家都是三妻四妾,皇帝更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女人間競爭十分激烈。為了爭寵,她們不得不想盡辦法為丈夫生孩子,但生了孩子身材容易走型,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又容易冷淡丈夫或被丈夫冷淡,其他妻妾們就會趁虛而入,奪走寵愛,所以很多女人尤其是後宮嬪妃,都不會自己親自餵養孩子,而是由奶媽代為餵養。


3,特殊的制度使然

古代後宮制度森嚴,比如在清代是不允許嬪妃親自餵養孩子的,一旦嬪妃生下皇子,都要被交給專門的奶媽餵養。這一規定看起來違揹人性,但也有它的道理,因為嬪妃親自餵養皇子,朝夕相處之下,母子間的感情會很深厚,一旦皇子將來登基為帝,就有可能出現母后干政的局面,所以清朝才有了這個不合人情常理的特殊規定。

奶媽雖然不是生母,但因為哺乳的關係和孩子感情十分深厚,有些孩子對奶媽的感情比生母還要深厚,特別是明清時期的皇子們,奶媽餵養他們的時間很長,一直餵養到七、八歲甚至年十幾歲,如果這些年輕的奶媽動起不良心思,近水樓臺先得月,很容易把這種“母子關係”轉變成超越年齡的“不倫之戀”。


明熹宗朱由校小時的奶媽客氏長得貌美,為人妖冶,一直哺乳、陪伴朱由校十餘年,兩人發生了超越界限的感情,朱由校登基後仍讓客氏陪伴自己,對客氏極端尊敬和寵幸,簡直一天都不能離開,客氏的地位之顯赫,氣焰之囂張,比皇后都要牛,後來還和大太監魏忠賢勾搭在一起,成為歷史上最成功、最顯貴、最著名的奶媽之一。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富貴人家的媳婦就是矯情。

明明可以自己哺乳,非要請奶媽餵養。其實背後還是有許多原因的。

母乳餵養非常辛苦。

餵養孩子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寶寶出生前幾個月,作息不規律,經常半夜醒來就要餵奶,母親就得經常熬夜,就算是現在的很多女性都受不了,因此很多月子中心、月嫂等這些行業孕育而生。而古代的官宦人家,家裡條件好,請乳孃來餵養小孩,可以讓養尊處優的媳婦得到好的休息,畢竟她們有錢,何必受這種苦。



母親身體狀況不好。

有些母親可能沒有出奶,而且古時候又沒有奶粉給孩子喝,還有一些乳頭內陷、乳腺炎等現象也不能給孩子餵奶,那只有請奶媽給孩子餵奶。

尊貴的象徵。

請奶媽已經是上流社會的一種風氣,是大戶人家的一種象徵,一般平民百姓是請不起的。作為宦官人家,如果那家沒有請奶媽,會被人所嘲笑,連奶媽都捨不得請!很多宦官人家的媳婦也以請奶媽為尊,若家主不給請的話,就顯得自己不受重視,沒有地位。因此,不差那點錢一般都會請奶媽。



母親為了保持身材與其他妻妾競爭。

古代的宦官人家哪個沒有三妻四妾,她們之間爭風吃醋的現象非常普遍,特別是皇帝的後宮,受到寵幸才有權力。要是因為餵養孩子導致身材走樣,胸部下垂,那就對丈夫的吸引力大大下降,進而失寵,那就得不償失了。為了保持良好的競爭力,很多都請奶媽餵養。

能夠儘快投入到生育當中。

古代的女性就是男人的生育工具,一般宦官人家更需要人丁興旺。所以,當母親生完孩子之後,為了儘快投入為家主生孩子的任務,她們都會選擇請奶媽,而自己就可以早日恢復,以便孕育新的子嗣。



母乳被傳為補養珍品。

本草綱目中記載,“乳汁仙家酒”。因此,很多人認為乳汁有補益五臟,益智填精,潤燥生津,滋補血虛的作用。而宦官人家又不可能飲用家主媳婦的乳汁,只有趁著請奶媽之時可以分一杯羹。


博古論今天


我來回答。古代的官宦人家為何請乳孃餵養嬰孩,我整理資料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個人的原因

據資料記載,2017年中國的產婦死亡率是19.6/10萬。去年劉強東的妹妹生孩子時死於羊水栓塞。在醫學快速發展的今天,生孩子對於女性來講仍是一件危險係數極高的行為,何況古代醫療水平落後,沒有比較科學的方法預防產婦感染,所以,在古代生孩子真的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當生母死於難產,那就不得不請乳孃來餵養孩子。這是其一。

其二,古代飲食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難免會出現產婦營養不良,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問題,導致生母沒有奶水,或無法進行母乳餵養,也可以請奶孃。這是從生母個人的角度來分析。

其三:古代官宦人家女子,生活多安逸,在難以忍受餵養孩子 辛苦時,也大多會請乳孃。


二、社會制度原因:

即是在古代,那有必要說一下古代的社會制度。中國從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以後,又經歷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不僅從制度上完成了大一統,也加強了對思想的專制。在這種制度之下,女性地位較低,依附皇權、男權而生。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官宦人家女性生完孩子,並非是萬事大吉:倘若生母是正妻,生了一個女兒,那麼她就要抓緊時間恢復身體,為準備生兒子而正準備,女兒請乳孃來餵養,倘若生了個兒子,那麼作為嫡子來講是非常尊貴的,那麼請個乳孃也是情理之中。假如生母的地位是妾,她生了個女兒,那正需要養好身體來固寵。爭得生存空間。倘若生了兒子,會給主母去餵養,當然也得要請乳孃。

這種狀況古代皇室比較多見。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是由乳孃餵養成人,目的就是在於疏遠皇子與后妃關係,防止後宮干政,為此甚至產生了“立子殺母”的明文規定。

漢武帝劉徹雖然有乳母,但卻是由生母王娡帶大。所以在劉徹被立為太子之後,王娡的權勢也在逐步的增加。在劉徹登基之後,王太后的權勢甚至蓋過了劉徹。因此成年後的劉徹吸取了教訓,所有的子嗣都有乳孃餵養,而且在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後,還將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處死。當然這種“立子殺母”的情況在北魏時期達到了巔峰,幾乎所有的皇帝在立太子之時,其生母都會被無情處死,而幼小的太子則需要乳孃養育。

實際上,古代官宦人家請乳孃餵養孩子,除少數是因為確實無法哺育外,大部分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之下,統治階層為了鞏固政權、享受權權利的一種方式,也是對普通百姓的剝削與壓迫。

綜上皆個人觀點,如有不妥,歡迎留言討論。


筆韻韶華


今天這麼發達了,不是有很多人也是喜歡找奶媽嗎?

據說,在北上廣,最花錢最多的就是生孩子了。高級醫院的產床,要提前半年預定才行,奶粉,紙尿褲也要提前準備好,否則到時候會抓瞎。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嗎?不!

現在已經流行開給孩子吃母乳,但餵奶的人不是自己!僱來的乳母,月薪從一萬兩萬到十多萬不等,每天僱主家被照顧得舒舒服服,吃什麼用什麼,都有專門的營養師科學管理。在僱主家,更是什麼活不用做,還有保姆專門伺候。

現在這個時代都有人僱傭乳母,古代皇帝富有天下,官宦之家妻妾奴婢成群,自然要僱幾個乳母來餵養孩子了!


一談到乳母,就想到小時候的那一篇課文《為奴隸的母親》,地主婆不會生孩子,就找農民媳婦替她生,生完又要奶孩子,等到孩子斷了奶,回家去發現自己的孩子早已餓死了。

然而,這種事情畢竟比較少,大多數的官宦之家能夠生的出孩子來,如果嫡妻生不出,還有眾多姨太太。不管是嫡妻還是姨太太,生下來的孩子,絕對不會自己來餵奶,常常需要僱一個或者好幾個乳母來餵養。

為什麼古代社會的那些貴太太不願意自己撫養餵養孩子,而是要找乳母呢?仔細分析發現,主要有如下原因:

1,在古代,以“殘廢”為美。古龍小說中的裝x大俠,經常是能躺著不坐著,能坐著不站著,能站著不走著,能走著不跑著。如果可能,最好讓人放在轎子裡抬著。你會問一句,難道沒有腳嗎?為什麼要坐轎子?當然有腳,但是一定要裝作殘廢的樣子,才符合達官貴人的審美觀。清末名士王愷運,家中最有權利的是周媽,因為周媽雖然不提供性服務,卻能在沐浴、更衣、餵飯等方面伺候的最好。

2,請乳母餵養,為了更好服務於宅鬥和宮鬥。《甄嬛傳》讓我們看到了皇宮大內的美人心計,最近的《知否知否》又讓我們感受到大家族宅斗的可怕。請乳母來餵養,讓自己身材不易走形,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主君那裡爭寵。必須請乳母!否者下人們會以為我是乳母!

3,請來了乳母,收益的可能不只是一個人。乳母來餵養孩子,孩子的食物得到保障,這只是冰山之一角。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曾與四弟鄭泰的乳母陳昭娘私通,生下了鄭克臧。像陳昭娘這樣通過當乳母嫁入豪門進入上流社會的女子不乏少數。魏忠賢的“對食”客氏夫人,自稱是明熹宗的“七母”之一,與眾多皇后、貴妃、選侍並列,更是成為魏忠賢成為九千歲的最大助力。

4,窮人家給人當乳母,收益的恐怕不只是金錢。通常來說,窮人家給主君家當乳母,獲得的收益一定少不了。《為奴隸的母親》中是為了償還一輩子換不清的債務,說明這裡面的經濟收入少不了。如果那個孩子長大後有所成就,那對乳母的孩子和家庭,都有很大幫助。比如曹雪芹的爺爺曹寅的媽媽就是康熙皇帝乳母,康熙當上皇帝后讓曹寅當江南織造,賺得盆滿缽滿。再比如北齊的陸令萱是高緯的乳母,高緯當皇帝后,陸令萱成為權傾朝野的“女相”,他兒子穆提婆也成為大將軍。

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富人家總是想要最大限度剝削窮人家,窮人也想方設法從富人那裡分一杯羹。於是就形成了自己不養孩子,僱個乳母來養的這種畸形的社會現狀。


歷史知事


在古代,能夠有乳孃的,不是皇親國戚,就是貴族大戶人家,普通百姓家是不僅是用不起,而且也沒有權利使用。據《禮記·內則》規定,天子、諸侯和士大夫等官宦之家才有請乳孃的資格。也就是說,普通百姓只有做乳孃的資格了,畢竟是為了養家餬口,才逼不得已的去當乳孃。


不僅在古裝劇、宮廷劇中能看到皇室、富貴人家都會請乳孃來餵養自己的孩子,而事實上,我國到了明清時期,達官貴族們請乳孃幾乎成為了家常便飯。那麼,古代的官宦之家到底是出於何原因要請乳孃的呢?我覺得可能是如下幾種可能:

第一:為了顯示或是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高貴。

古代的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非常嚴格,有錢人能夠娶個三妻四妾,普通家庭娶一個都困難,所以,官宦之家請一個乳孃是在正常不過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炫耀自己家地位的方式方法,以此來區別自己家和別人家的地位不同。

第二:為了保持容顏和身材。

在古代,由於女子的地位低下,在結婚以後,其實就是一個生育機器,要為夫家傳宗接代。況且,官宦之家都是三妻四妾,為了保住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會爭寵。自然也要保持身材,畢竟哺乳乳房還是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只能是請個乳孃了。並且,哺乳也會影響下一次懷孕的時間,只有調養好身體,好為再次懷育做準備。


第三:千金小姐做不了這樣的事。

首先,官宦之家或富貴之家的千金小姐,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高貴,是不願意也不屑做餵奶這樣子的事的。其次,給孩子餵奶是非常麻煩的事,特別是深更半夜還要起來照顧小孩,非常辛苦。從小嬌生慣養的大小姐,肯定受不了如此折騰的,請一個奶孃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小史坑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大戶人家,尤其是那些官宦人家的孩子多半有奶媽,也就是乳孃,我們或許就會疑問:為何要請乳孃呢?孩子生母不能餵養嗎?

生母可以養,但是好多不願意養,箇中原因且聽我道來。

一 生母因素

古代非常講究“禮制”,官宦人家可能三妻四妾,一大家子在一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嘛,大房、二房、三房......整天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難免就會產生矛盾、勾心鬥角啥的。

官宦人家更是注重傳宗接代,女人生了兒子還好,母憑子貴,要個奶媽似乎天經地義,也理直氣壯,萬一生的是女兒,心裡就會更著急了,趕快把奶斷掉,好為下一胎做準備。不然你喂個幾年母乳,人都老了,別人在拼命的取悅男人,你卻在喂孩子,時間不站在你這邊呀。

另外,喂孩子是個辛苦活,好多官宦人家的姨太,從小嬌生慣養,哪個願意半夜裡隨時喂孩子?經年累月下來,女人就變得憔悴不堪,容顏盡失,或許就擔心失去丈夫的嬌寵。古代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化妝品,整日蓬頭垢面的,生母不可能不為自己的未來著想。

還有,生母確實沒有或者很少奶水,總不能燒餅油條的餵養吧,反正有錢,請個奶媽也是情理之中。

二 社會因素

“禮制”時代,如果正房沒有生孩子或者只生了女兒,嫡子就要從下面偏房之中選。所謂“母憑子貴”,以後偏房的孩子繼承了家業,那正房不就失落了?

為了消除這一尷尬,就有了如下這個規矩:不管是哪房生的孩子,一定是要管正房叫孃親的,這就是嫡母。必要的時候,生母說話都不管用,必須要服從嫡母,這個規矩,從宮中到民間都是一樣。

既然如此,親生母子之間的關係如果變得淡薄,對嫡母必然是有好處的,這點在宮中尤其如此。不讓生母哺乳,人為割裂他們的感情,也算是一種手段,所以請乳孃也就是一種必然了。

另外,官宦人家請母乳,似乎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或者說是標配。舉個例子,八十年代的萬元戶是有錢的象徵,九十年代變成了車子,現在似乎是房子了。別人都請了,自己不請,似乎面子上過不去。

三 教化孩子

根據在東家待的時間長短,乳孃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喂完即走型,當事雙方可能感情就淡薄一些,簡單的就如同商品交易。

另外一種是常住家中。有這種需求的人家,除了要求乳孃身體好、奶水足、沒得過病外,還會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比如品行端正,甚至細化到脾氣、性格、做事態度等。為何會有這樣的要求呢?因為乳孃整日與孩子相伴,勢必就會把自己的一些觀念潛移默化的傳給孩子,如果這乳孃三觀不正,你想想這會對孩子的將來造成多大影響。所以她事實上扮演著孃親的角色,這種乳孃不是隨便在大街上找一個就行的。

四 哺乳成人

關於人乳的藥用作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

虛損勞、虛損風語、中風不語

同樣,明代李士材的《雷公炮製藥性解·人部》說的更詳細:

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肝脾三經,主健四肢,榮五臟,實腠理,悅皮膚,安神魂,利關格,明眼目,久服延年。

據說,漢代的張蒼活到104歲,就是每天喝人乳的作用。榜樣的力量啊,所以很多官宦人家也是請了乳孃,不僅孩子吃,大人也要吃。延年益壽,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啊。

總而言之,在古代,官宦人家請乳孃似乎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而乳孃,基本都是來自窮苦家庭,為了改善家庭,都在苦苦掙扎,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