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重慶提出兩大自我挑戰:精準復工達產,培育新增長點

兩江觀察微信公眾號消息,當前,隨著重慶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如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是重慶面臨的重大挑戰。

3月10日,市委書記陳敏爾強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要切實做到“三個要抓緊”——企業復工達產要抓緊、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恢復要抓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抓緊。

“第一個抓緊著眼於生產,生產是財富和GDP創造的過程,企業不能復工和達產,就必然影響經濟增長,因此第一個抓緊對於當前最為重要,是基礎工作;第二個抓緊著眼社會生活的正常化,對於消費動力的恢復十分重要;第三個抓緊則著眼長遠,抓住危中之機,挖掘創新動能,對促進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敬認為,“三個要抓緊”做到了長短結合、遠近統籌,對於短期經濟動力的恢復和未來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兩江君注意到,重慶提出了兩個頗具難度的自我挑戰:一是不僅要精準快速復工,還要“達產”;二是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抓紧!重庆提出两大自我挑战:精准复工达产,培育新增长点

2月18日,長安汽車渝北工廠正式復工,該企業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確保企業運行有序可控。巨建兵攝

復工達產

重慶在復工達產上是有底氣的。據市經信委統計,截至3月9日,全市累計實現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含持續生產)達到6500家,開工率99.8%,員工返崗合計131.9萬人,返崗率93%。另據市商務委統計數據顯示,全市出口千萬元以上的重點外貿企業復工率已達90.2%。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進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中,重慶重點鎖定100家汽摩、電子、裝備、材料等行業的龍頭骨幹企業,“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全面梳理產業鏈上下游復工復產面臨的梗阻,從防疫、用工、用料、用能、物流、金融、稅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幫扶,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堵點、難點。讓“龍頭”率先起舞,以此帶動上下游企業同頻共振“動起來”,實現產業鏈協同復工,夯實產業鏈達產的基礎。

為提升復工復產的整體效益和水平,重慶還注意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更快更實解決好企業實際困難。比如,針對企業資金難題,重慶在系統性地整合梳理和補充完善前期惠企政策的基礎上,再出臺了

增強版的“支持企業40條”,拿出實打實的真金白銀,加大金融支持,加強財稅紓困力度,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市發改委主任鄭向東介紹,重慶為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涉農小微企業新增低利率貸款250億元,為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存量貸款展期續貸1000億元左右;緩解企業納稅壓力近10億元,還將減免社會保險費約133億元,為企業復工達產“保駕護航”,按下經濟社會發展“快進鍵”。

把復工復產與紓危解困結合起來、與精準調度結合起來、與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在鞏固拓展規上企業復工復產的同時,加快推動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提高產業配套率、員工返崗率,抓好產業鏈達產,不斷提升復工復產的整體效益和水平。重慶的復工達產相信很快會實現。

抓紧!重庆提出两大自我挑战:精准复工达产,培育新增长点

2月28日,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通過視頻遠程召開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第一次聯席會議。鄭宇 攝

新增長點

面對疫情對重慶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如何化危為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重慶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不斷激發發展的活力與潛力,穩經濟、穩就業的重要支撐,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

重慶擁有區位、生態、產業、體制“四大優勢”,而且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等一系列政策的加碼,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共建“一帶一路”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那麼,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上,實施路徑何在?

陳敏爾強調,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堅持長短結合、遠近統籌,抓住用好重大發展機遇,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大力推動汽車、電子信息、醫藥健康、外資外貿等重點行業發展,抓緊抓好新型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積極開展雲上招商、網上籤約等招商引資活動,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兩江君認為,培育新的增長點,要從三方面著力。

一是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當前,重慶正處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機遇期。3月9日,市長唐良智主持召開領導小組專項工作會議,專題研究成渝中線高鐵等項目建設。近日,潼南區黨政代表團前往四川省遂寧市考察調研,兩地正式簽訂“1+N”合作協議。2月28日,重慶兩江新區與四川天府新區以“屏對屏”“線連線”的特殊方式,遠程召開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第一次聯席會議。

此前,四川省發改委和重慶市發改委也召開多次對接會、調度會。新年以來川渝兩地動作頗多,正加緊謀劃實施一批引領性、帶動性、標誌性重大項目。這將成為重慶經濟重要的增長點。

抓紧!重庆提出两大自我挑战:精准复工达产,培育新增长点

3月2日,忽米網員工正在介紹公司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羅斌 攝

二是乘勢而上,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3月9日,科技部正式批覆支持重慶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新基建”利好不斷,助力重慶“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建設。

連日來,重慶市近20家試點銀行積極利用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為重慶貿易企業提供跨境支付與融資服務,截至3月9日,已累計為24家企業辦理服務貿易付匯5636萬美元,發放出口貿易融資款項4.6億美元。

與此同時,重慶不少企業化危為機,利用疫情防控催生許多新的服務需求和供給,著力促進線上線下服務業融合,深挖消費增長潛力。

此外,重慶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推動汽車、電子信息、醫藥健康、外資外貿等新興產業發展,推動智能製造和智慧城市建設,在著力穩住經濟基本面的同時,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疫情帶來消費模式新變化,消費產業也是促進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方面。

昨天,市長唐良智在檢查調研我市中小微商貿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工作強調,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推動消費品產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壯大無人配送、在線消費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形成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抓紧!重庆提出两大自我挑战:精准复工达产,培育新增长点

3月10日,一列來自青海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鐵海聯運班列在重慶團結村車站等待發車。圖源新華社

三是堅持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在擴大對外開放中推動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帶來的損失補回來。就在昨日,陳敏爾前往重慶高新區西永微電園,深入調研外貿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時強調,開放型經濟是我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要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動能。

具體來說,要在以下五點上下功夫:

要進一步做好招商、安商、穩商工作,促進外貿外資恢復性增長。

要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保障外貿產業鏈暢通運轉,積極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要堅持做強存量、做大增量,全力服務好現有企業,創新開展雲上招商、網上籤約,推動重大外資項目早日落地,謀劃實施一批新合作事項、產業項目。

要搶抓機遇開拓國際市場,引導企業在線化發展、數字化轉型,支持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用好中歐班列(渝新歐)和陸海新通道等開放通道,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交流合作,穩定國際市場份額。

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好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落實好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良好環境。

抓緊抓緊抓緊!有想法、有信心、有辦法,重慶正努力把危機轉化成倒逼發展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