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精進:跨界競爭


每個人都想走向卓越,想成為“牛人”,但是往往會發現,這條路的難走程度遠超乎自己的想象。

還記得嗎?如果你不夠“聰明”,但是卻十分勤奮,結果就是離正確的路和方向越走越遠。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一個法則:一萬個小時法則。意思是,如果你在某個領域用了一萬個小時的功夫,就能夠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這沒問題,但它不是最好的路。

今天給大家說的概念叫做:跨界競爭。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漫畫作者斯科特·亞當斯,他是發表在全世界58個國家,超過兩千種報紙上的呆伯特的創造者,已經發表的作品有22本,熱賣超過千萬本,其中有兩本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的榜首。

這可以說是絕對的牛人了吧?

但是單論畫漫畫的能力,他或許只是前25%,辦公室政治的瞭解程度也只是25%,講笑話的能力也只是前25%。

但是當這三種能力結合起來的時候,卻催發出一種“詭異的競爭力”,讓他成為了前1%。

這種詭異的競爭力從何而來呢?

如果你只是鑽研單一的技能,就像是做一個加法,1+1+1+1……不知道何時才能到盡頭。

但當你從多個維度跨界鑽研,不用每個維度都達到世界頂尖,這種聯結起來的競爭力,幾乎可以達到指數倍增長。

想達到卓越,或許這是更好的方法。

其實我們從單一維度去競爭,就像是一條直線去比長短,而兩個維度,則是用平面的面積去碾壓直線,三個維度,就是用體積去碾壓面積……

你可能會說,這不科學啊。

那我們就從概率學來解釋一下。

如果僅僅只是學了一門學科:播音主持。那麼全國與你一樣學習這門科目的人,幾乎無法計算,想從他們中出頭,那實在是太難太難。

但是當你學習了播音主持,和汽車維修的時候,全國與你競爭的人,你會發現幾乎是斷崖式下滑。

人數少到可以用千數計算!

如果你又多學了一門社會學,那麼兼修這三門學科的人,更是十個指頭都可以數的過來。

這種“詭異的競爭力”,便是你從多個維度擊潰單個維度,大幅減小競爭對手,所得來的。

而且,這種能力的跨度越大越好,當跨度越大的時候,你的競爭對手就會越少。

斯科特·亞當斯畫畫不是最好的,也就達到了前25%。辦公室政治也不是最好的,也就達到了前25%。講笑話也不是最好的,也就是前25%。但是,當三項技能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只有他,能畫得出“呆伯特漫畫”,只有他一個人。

因此,總結來說:擁有兩項以上的技能;技能之間跨度越大越好;每一項技能都要達到前25%;將幾項技能結合在一起,這時候,你將擁有一種強大而詭異的競爭力,助你走上卓越之路。

可能又有朋友會問:達到前25%就簡單麼?

當然不簡單,卓越的路怎麼可能會簡單,如果你覺得卓越有捷徑,或許你一生都無法實現。

路沒有捷徑,但是有更正確的路。

其實我們都有這麼一個經驗,如果你考試想考到60分,花六分的努力就可以。但你想達到八十分,可能就要花十分的努力。而你想到九十分,甚至在九十分上再向上前進,可能花費的努力程度就是指數倍的,且只有努力還不行,必須有天賦。

所以,我們僅僅只用在每個領域達到前25%就可以了。

今日思考題:

1、如果你想找幾個屬於你的維度去跨界,你想學習什麼技能,你又將如何將他們組合搭配?

2、你有沒有屬於你的一項特別強的技能,是什麼?

3、你是如何理解跨界競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