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和成長,永遠在路上

這段時間一直宅在家裡,除了給學生上上網課,業餘時間看看一些國學經典,基本無事可做。平時養成的一些良好作息習慣慢慢也變得雜亂無章了。每天刷著手機,關注著疫情變化,從一開始的揪心變成現在的坦然。

蛻變和成長,永遠在路上

前兩天,原來關注的一個傳統文化公益學習的公眾號突然更新了一條消息,要在網上開展線上培訓。我是在去年十月份開始關注這個公眾號的,原因是參加了該公益組織在南京發起的為期四天的傳統文化視頻班學習,參加後受益匪淺,所以一直很關注。

報了名,很正規的填寫了相關資料,裡面重點考察了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終身學習概念的理解,然後提交了。下午就收到一個陌生電話,說是這次培訓的班主任,對我在進行最後一次的交流,問了三個問題,先是問對30天的學習能堅持下來嗎?說實話一開始確實猶豫,因為三十天的學習是一個苦行僧似的學習過程:每天早晨六點到七點半公共課學習,晚上七點半到九點半在線學習,中間還要穿插各小組自己組織的分享交流會,每晚十一點之前還要上傳當天的感受日誌,連續三十天。但是要想突破自己,蛻變成長,就必須經歷這樣的苦其筋骨、勞其心志的努力。於是答應了,承諾每天堅持按照班規打卡學習,權當從新當一名小學生了。其次是對團隊學習的認識,我想造船過河不如借船過河,獨行近、眾行遠,跟著一個優秀的團隊,接觸眾多優秀的學長,歷經30天艱苦的學習,肯定能突破自我,破繭成蝶。

第三個問題是家人的支持,這也沒問題。

蛻變和成長,永遠在路上

晚上參加了利用某釘開展的開班儀式,張校長先是談了信息化學習的重要性。如今疫情讓人呆在家裡,好多傳統的線下商業活動受到了衝擊,如果不思改變,就可能被社會淘汰。每一次重大的自然災害或是社會重大變革之後,是危機也是商機,就看誰能抓住。比如這次的疫情就促生了好多新的商業行為和科技創新:阿里的雲健康碼,京東的無人送貨機器人,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裡的5G技術下的機器人送餐送藥,減少人員感染,一些房地產開發商組織的線上銷售活動,並且取得巨大成功等,全國中小學生開展的線上授課,這都是面對變革採取的相應創新。同樣,原來傳統的公益線下傳統文化學習活動也要與時俱進,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學習。

接著進行分組,每組有專業組長和紀律組織,完了後每個學員錄製了個人的直播,主要是介紹自己和對這次活動的認識。會議進行了二個半小時,等一切塵埃落定,還要撰寫分享日誌,每天在23點之前提交作業,真的是組織嚴密,要求嚴格,是真學習,真公益,全程貫徹秉持著老師“為你好,只感恩不抱怨,只恭敬不傲慢”

的十五字真言精神。

蛻變和成長,永遠在路上

昨天一大早,我隨著鬧鈴趕緊起床刷牙,六點鐘準時點擊進入會議室,並且必須打開視屏。主持人楊總先是帶領大家做了半小時的健康操,運動強度很大,其他不說,光是這樣每天早晨三十分鐘的高強度運動,一個月下來身體就會受益匪淺。接著三位老師進行分享講解,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結束後我就按照老師的要求下載了相關APP和免費教材,上午認真進行學習,並做好筆記。

下午一點鐘,小組分享會開始,大家先是各自進行了自我介紹,來自全國各地,我們組是十二人,來自十個省份,然後大家分享交了學習心得,很多組員都是來自各個領域的佼佼者,發言都很深刻,受益匪淺。

這種學習方式第一次接觸,感覺很是新鮮,不過組織者確實費了心,老師們講課很認真,學員們聽課很專注,這就好。

喜歡學習,喜歡改變自己,喜歡遇到更好的自己,蛻變和成長,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