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股瘋狂後的投資邏輯:免疫治療是王道


口罩股瘋狂後的投資邏輯:免疫治療是王道

導語:對翰宇藥業這家市值僅70億的醫藥公司來說,目前正是“輕裝上陣、重新出發”的好時機。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種抗疫藥物接二連三的登上舞臺。比如法匹拉韋,能夠抑制感染上清中病毒基因組的複製,也有能夠阻斷新冠肺炎炎症風暴的免疫治療藥物託珠單抗。但有醫學人士表示,這些藥物可以說是“治標不治本”,真正能夠對抗病毒的是提高免疫力。

因此,能夠調節和增強人體細胞免疫功能,又曾經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的胸腺肽,再次被推上了舞臺,成為了此次新冠疫情的明星藥物。


01 胸腺肽為何物?

相信很多人對胸腺肽的認識,來自於1月30日《人民日報》報導的“前線醫護人員出發支援武漢肺炎疫情前注射胸腺肽”的新聞。

胸腺是人體免疫T細胞發育、分化和成熟的場所,還能分泌多種肽類激素。醫學研究者根據這些肽類激素製成了胸腺肽類藥物,可以促使身體骨髓造血幹細胞轉化為T細胞,加速T細胞的成熟分化。

通俗的說,胸腺肽是一種能夠提高自身免疫力防禦病毒的有機肽。給前線醫護人員打胸腺肽,其實就是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

在臨床上,胸腺肽可以用於治療胸腺發育不全、慢性皮膚黏膜真菌病、運動失調性毛細血管擴張症等T細胞缺陷病,系統性的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的疾病,病毒性的肝炎、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等相關的病毒性疾病。

目前,臨床常用的胸腺肽類藥物有胸腺肽、胸腺法新和胸腺五肽三種,均批准了用於乙型肝炎治療的適應症,並且具有抗衰老、抗病毒複製、抗腫瘤細胞分化的作用。2003年SARS疫情爆發的時候,定點醫院曾使用胸腺肽來提高患者免疫力,起到不錯的效果。

就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不久,國內胸腺肽生產龍頭翰宇藥業(SZ:300199)第一時間將兩個代表性防控藥品“胸腺法新”和“胸腺五肽”送到了武漢一線。

另外,翰宇藥業在3月10日更是發佈公告稱,“為應對目前市場需求擴大及業務發展需要,公司子公司成紀藥業擬新增建設 6條醫用口罩生產線。目前,有3條生產線已交付成紀藥業,原材料採購及廠房設施改造等也已完成。”

這也意味著,在項目完成後,成紀藥業將擁有11條醫用口罩生產線,預計年產量約4億隻,項目投資總金額約4506.31萬元。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當下,只要兩款供不應求的產品能夠快速上市,那麼無疑會給翰宇藥業帶來不少的業績增長。當下,“口罩股”概念已經讓公司成為了被資本市場追捧的“香餑餑”。

口罩股瘋狂後的投資邏輯:免疫治療是王道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翰宇藥業漲幅達到32.25%,大幅跑贏同期上證指數(0.041%)。

02 翰宇藥業的基本面

翰宇藥業成立於2003年4月,總部在深圳,2011年4月7日登陸創業板上市。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多肽藥物的公司,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翰宇藥業已經將主營業務由“醫藥”延伸至“醫藥+醫療器械”兩大主業。目前,公司的產品包括製劑、原料藥、客戶肽(客戶定製業務)、藥品組合包裝類產品、器械類產品和固體類產品六大系列。

其中,公司已上市制劑產品主要包括注射用特利加壓素、注射用生長抑素、注射用胸腺五肽、醋酸去氨加壓素注射液等。另外,公司的產品管線也非常豐富,涵蓋代謝、生殖、胃腸道、心血管四大治療領域,其中以代謝治療藥物為主的慢病治療產品是公司主要佈局領域。

截止2019年上半年,翰宇藥業的製劑業務佔總營收的比重為69.81%,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其次為客戶肽(8.09%)、器械類(7.50%)。

其中,注射用胸腺五肽佔總營收的比重為10.54%,佔製劑業務比重為15.09%,雖然整體來說佔比不高,但成長空間也非常大。 近年來,受輔助用藥、招標價格下降等政策影響,國內胸腺五肽市場受到一定衝擊,整體銷售量處於不斷調整階段。但是,可以預見,此次新冠疫情對胸腺五肽來說,是非常大的利好,因此業績有望實現反轉。

口罩股瘋狂後的投資邏輯:免疫治療是王道

從翰宇藥業過去幾年的業績來看,2013-2017年,公司的總營收和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32.86%、20.48%,屬於快速增長型企業。主要源於公司在這五年間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再加上原料藥出口增長迅速,同時加大國內市場推廣力度,製劑銷售業績增長較大,所以業績一直保持著平穩上升的態勢。

在國內市場方面,公司的核心產品特利加壓素、依替巴肽、小兒對乙酰氨基酚新增納入2017年新版醫保目錄。 特利加壓素主要用於肝硬化靜脈曲張出血的止血,臨床廣泛應用於肝腎綜合徵、肝硬化腹水、感染性休克、燒傷、急性肝功能衰竭、心臟驟停等的治療,根據廣州標點信息公司的市場數據統計,公司注射用特利加壓素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在3/4左右。

另外,翰宇藥業的重磅仿製藥產品利拉魯肽也在2017年7月通過醫保談判進入醫保目錄。 2018年上半年諾和諾德的利拉魯肽注射液以18.23億美元的銷售額成為全球第二暢銷的降糖藥,與榜單第一名的西格列汀也僅相差0.06億美元。目前,利拉魯肽仍然處於申報上市的審查階段,市場預計2020年會獲批上市,屆時將對原研廠家諾和諾德產生巨大沖擊。

不過,翰宇藥業也存在著一些“隱憂”。

從歷年的業績增速來看,翰宇藥業呈現出了明顯的“增收不增利”情況,總營收增速遠高於淨利潤增速。特別是最近兩年,由於計提了鉅額商譽,銷售費用的持續增加,以及應收賬款的壞賬等,使得公司的淨利潤出現連續虧損的狀況。

由於管理層走的是“內生+外延”的經營模式,早在2015年,翰宇藥業就以13.20億元收購了成紀藥業,也就是此次新增建設口罩生產線的公司。起初公司選擇收購的目的,就是為了涉足醫療器械領域。

可是沒想到,由於受“零加成”等前期政策全國範圍內快速落地執行的影響,成紀藥業在2015-2017年均未完成業績承諾,2018年的淨利潤更是大幅下滑,僅有0.93億元,同比下降54.41%。由此拖累了公司的整體業績。

2018年,由於計提成紀藥業商譽減值準備5.29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64億元,同比增長1.46%,淨利潤更是虧損3.41億元。2019年管理層再次進行“財務洗大澡”,繼續對成紀藥業剩餘的3.44億元商譽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公司實現總營收6.15億元,同比下降51.34%,淨利潤的虧損擴大至8.72億元,同比下降155.91%。

雖然業績持續大幅下降,但同時也意味著,翰宇藥業賬面上的商譽已經全部計提完畢,業績有望從2020年開始迎來業績拐點,轉虧為盈。

另外,之所以這兩年公司的業績表現不好,跟銷售費用的支出也有非常大的關係。

從銷售費用率來看,翰宇藥業2015年的銷售費用佔總營收的比重僅為14.32%,到了2019年第三季度竟然高達66.07%。2016-2018年,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81億、4.09億和6.04億,增長速度非常快,這主要是由於公司加強市場推廣力度及營銷渠道建設所致。其中,“會務費”和“諮詢費”佔銷售費用的支出比例最大。


口罩股瘋狂後的投資邏輯:免疫治療是王道

與此同時,翰宇藥業與醫藥同行“重營銷、輕研發”的模式不同,公司是“既重營銷,也重研發”。以2018 年為例,公司的研發投入為1.91元,佔營業收入15.12%,投入佔比較上年同期增長83.72%。

這也說明,管理層走的是較為穩健、但也激進的模式。畢竟隨著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斷下降,負債率也隨之上升,2013年僅為12.76%,到了2019年第三季度負債率已經上升到45.70%。

口罩股瘋狂後的投資邏輯:免疫治療是王道

翰宇藥業最近三年的研發投入情況 來源:公司財報

除此以外,影響到翰宇藥業現金流週轉的,還有應收賬款和存貨的管理不到位。 從歷年的財報數據來看,公司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和存貨週轉天數一直居高不下。2014年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為143.21天,截止到2019年第三季度已經增加到596.29天,這也意味著公司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收回賬款,如果盈利能力不能快速提升上來,那麼公司的經營壓力將會非常大。

不過,由於新冠疫情對原料藥產能的影響,最近幾個月原材料漲價不斷,這對於擁有該業務的翰宇藥業來說,也不失為一次良好的高增長市場轉機。


03 佈局的時機到了嗎?

儘管目前我們看到翰宇藥業存在著不少的“隱憂”,但是由於公司的商譽已經全部計提完畢,核心產品也進入了醫保目錄,再加上2020年即將獲批的利拉魯肽大單品,以及胸腺肽、口罩等,都預示著公司會實現“業績反轉”。

按照彼得·林奇投資大師的投資理念來說,翰宇藥業可能會是一隻“困境反轉股”,未來的投資收益充滿想象。

那麼,現在是翰宇藥業合適的佈局時機嗎?

口罩股瘋狂後的投資邏輯:免疫治療是王道

由於公司目前的業績處於虧損狀態,所以市盈率PE為-9.9倍,遠低於醫藥生物行業53.75倍的平均水平,PB為2.3倍,低於3.95倍行業平均水平,均處於歷史估值最低水平。

對於這家市值僅有70億元的小型醫藥公司來說,目前正是“輕裝上陣、重新出發”的好時機。如果翰宇藥業能夠抓住這波新冠疫情所帶來的機遇,此時管理層“孤注一擲”的險棋,也許真的能夠轉危為安,再次實現“戴維斯雙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