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醫生不再給患者開輔助檢查,開藥也只開最簡單基本的藥了,會發生什麼情況?

康醫生說健康


回答這個問題前,針對現在的醫療環境,不妨設定兩個假設前提:

  • 什麼檢查都不能開,包括最簡單的抽血、胸片和心電圖;
  • 只能開藥,且不存在任何的醫患糾紛;

可以預見的結局是,我國的醫療水平和人均壽命會明顯下降。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腹痛。它十分常見,代表了一大類病因眾多、處理困難的臨床症候群,包括真性內臟痛、放射痛、牽涉痛等,但究其病因往往會牽涉到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婦科、外科等多個系統的多種不同疾病。研究統計,美國每年有500萬患者因腹痛至急診就診,佔急診總病例數的5%~10%。

某一天夜裡,有一個急性腹痛的病人來看病。你作為一名醫生,面對這麼一個腹痛的患者,腹痛可能只是其他疾病的一個臨床表現,但你不能開檢查,按“急性胃腸炎”或者“慢性胃炎”來處理,只能開點止痛藥,就打發病人回家。但病人可能很快腹痛持續性加重,在不做檢查的情況下,病因根本判斷不清,萬一是“消化道潰瘍穿孔”或“急性腸梗阻”,亦或者“腎結石”呢?你無從得知,要明白腹痛病因非常隱匿,有時候發展非常迅速,病情嚴重的時候,有時難以迅速給出明確診斷,而錯過最佳的處理時機。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大家是某家醫院的院長,醫生們不開檢查,只開十幾元錢到數十元錢的藥方,誰來養活醫院?在政府財政撥款普遍不到醫院經費10%的現狀下,既有退休醫院職工的經濟包袱,也有醫護們薪資及獎金水漲船高的需求,如醫生的業績又不與收入掛,醫院怎麼辦?

這些年來,儘管明文規定“不得將醫務人員收入與看病收入掛鉤”,但在這個最敏感的養醫問題上,從未看到過一個清晰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