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那些書法家們~第326篇

【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張照的外祖父是王鴻緒的二哥王九齡。張照三歲時,他的母親王氏就去世了。六歲時,張照的父親張彚被授為徵仕郎,張照隨父親進京,看到了自己的外祖父王九齡和王項齡、王鴻緒等人。當時王家三兄弟都在朝廷為官,被康熙倚為重臣。

「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張照幼時聰明敏捷,口齒伶俐,父親嫌他話多,給他取名“張默”,要他沉默如金。有一次,家中集會,高朋滿座,熱鬧非凡。“張默”的伯父、在京城做官的張集也在座。“張默”聽到有人在聊他伯父的名字,認為“集”字作名不太好,張默不解,便向說者討教。客人說,“集”字拆開來是“佳”、“木”二字。古話說:“良禽擇佳木而棲,賢臣擇明主而仕。”佳木者,君王也,臣子怎麼能用?”“張默”一聽,聯想到自己的名字,豈不成了“黑”、“犬”?於是,他找父親要求改名,並講了其中情由,父親認為他的想法也有道理,遂更名為照。

「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張照來北京後,跟從他的叔外公王鴻緒學書,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講了一個故事:“嘗聞橫雲山人每見其甥張得天之書輒呵斥,得天請筆法,山人曰,‘苦學古人,則自得之。’得天因匿山人作書之樓上三日,見山人先使人研墨盈盤,即出研墨者而鍵其門,乃啟篋出繩繫於閣枋,以架右肘,乃作之。得天出,效為之經月,又呈書,山人笑曰,‘汝豈見吾作書耶?’”包世臣這段話的意思是:苦學別人,不如自己探索。張照不信叔外公的話,仍連續三天藏在叔外公的書房,終於學到了王鴻緒的執筆法。包世臣弄錯了一件事,王鴻緒不是張照的舅舅,而是他的叔外公。

「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在王鴻緒的指導下,張照從描紅開始,摹習董其昌、王羲之、米芾、趙孟頫等諸家,主攻董其昌。張照為了增加寫字的臂力,將鐵尺或沙袋綁在手臂上。張照蘸水在青磚上練字,天長日久,青磚居然凹陷下去,狀似硯臺。到了十四五歲時,張照的書法已初具規模,顯示出不俗的功力。

「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康熙四十八年,張照十九歲,就中了進士,又進庶吉士,授為檢討。那年,他的外公王九齡去世,他的叔外公王鴻緒被免,他的伯外公王頊齡還為禮部侍郎。而王鴻緒的被免,不妨礙他修《明史》,他回江南時,帶走了《明史》初稿。張照能入南書房,與他的三個外公不無關係,康熙對王家兄弟還是很有好感的。越明年,張照娶高士奇的孫女高祥為妻,高祥的嫁妝中有不少書法名跡,如《柳公權度人經》、《米芾書杜少陵詩》、《董其昌楷書千字文》等。高士奇雖已不在,但康熙對高家的恩饋基本無減。他的伯父張集,歷官戶部、吏部、兵部左侍郎,這些廣博的人脈為張照的仕途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張照從康熙五十四年起,在南書房入值了八年,一直隨伺康熙,深得恩寵。張照在給康熙帝御書“福壽”兩字題跋時寫道:“福壽二大字,章粲雲漢,如青赤二氣為景星,慶流子孫,如竹葦兩草之被甘露。欽惟皇上好古喑嗜,寶由天縱,雖聖藝兼備猶輯熙殫心。昔唐太宗學二王書,《寶章待訪錄》謂破紙斷麻取而華國,今皇上錫民福而平天壽,於茲六十年,為周秦兩漢唐宋元明諸帝之所未有,御筆超絕,又合古來帝書臣書兩俱第一。辛丑元日,翰林院檢討充南書房常直官臣張照恭記。”這馬屁拍的山響,不忘記順便也提攜一下自己。

「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鄂爾泰初為雲貴總督時,實施“改土歸流”,把少數民族地區由土司管理的方式改為由政府派官員管理。土司是民族首領,流官是朝廷官員。改革後,土司們不服歸改,遂掀起叛亂。叛亂平定後,鄂爾泰開始在已經平定的地區設置流官,土司們又復叛,雖官兵征討,此起彼伏。雍正責備鄂爾泰措置失當,張照當時任刑部尚書,素來不喜歡鄂爾泰的行事作風,上書自請去雲貴安撫。

「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雍正十三年五月,雍正任命張照為撫定苗疆大臣。張照至貴州後,把雲貴以上、下游為分,上游用雲南、貴州兵,專屬揚威將軍哈元生征討;下游用湖廣、廣東兵,由副將軍董芳討之。並寫書信,令哈元生、董芳彈劾鄂爾泰。二個月後,雍正駕崩,鄂爾泰與張廷玉等同受遺命輔政,出任總理事務大臣,召張照還京,以湖廣總督張廣泗替換張照。張照還京後,乾隆遣罪張照,指責他因為對鄂爾泰的一私之見,挾私誤軍事。張廣泗也上書彈劾張照在雲貴所為是謬妄,哈元生、曹芳向朝廷遞送了張照寫給他們、要求彈劾鄂爾泰的書信,乾隆遂將張照奪職並逮捕下獄。

「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在鄂爾泰的作用下,廷議當斬張照,為乾隆所止。乾隆知道張照為鄂爾泰所惡,所以不想深究張照,免去他的死罪釋放出獄,令他在武英殿修書處行走。第二年,又起用張照為內閣學士,南書房行走。乾隆七年,復為刑部尚書。

張照通曉音律,續修《律呂正義》後編。作有雜劇《月令應承》、《九九大慶》等;並作傳奇《勸善金科》、《昇平寶筏》,規模宏大,各有240出,供宮廷演出,開“連臺本戲”之先河,為“連續劇第一人”。家富藏書,有藏書樓“天瓶齋”。被人稱為“名樓、妙文、好字”,時為“三絕”。又主編了《石渠寶籍目錄》,共44卷。

「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張照書法,左右開弓,兼能揮毫。張照幼時,將左右開弓作為遊戲。在學堂裡學珠算,左手撥算盤,右手記數字。又能左手寫字,成了他少年最洋洋自得、為人稱道的事。他隨乾隆出巡時,從馬上摔下來,右臂幾乎折斷不能動。但是他靠左手向皇上進《荷葉唱和詩》,全作楷書,為乾隆大讚,“上大悅”,對張照更是青眼有加。

張照書法學董其昌,得王鴻緒親授。從米芾、趙孟頫出,得其率真,於變化多端中,精彩動人。乾隆評他的書法說:“書有米之雄,而無米之略,復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羲之後一個,舍照誰能若,即今觀其跡,宛似成於作,精神貫注深,非人所能學。”雖過之,也不無緣由。

「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張照(1691~1745),字得天,號涇南,亦號天瓶居士,江南婁縣人。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原創」乾隆評他:書有米之雄,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